1.上海历史博物馆藏本。画上有题画诗和落款:“问儿何所好?一啼复一笑。未免三年怀,味尝鸡头饱。辛丑初夏古吴梦樵氏写。”
2.上海图书馆藏本。无题画诗和绘者名款,却增加了画题:福寿齐眉;为和画题吻合,将历博本的瓶花改成了寿桃,并增绘了两只蝙蝠。另,两本的儿童和瓶花位置均有不同,历博本疏朗,上图本饱满。两本的人物衣服设色和图案也有不同,历博本淡雅,上图本浓烈。
初步结论:
从画工的成熟技法和画作布局的天衣无缝来看,这两幅画应该都出自周慕桥之手。我们可以想像的是:先是周氏作了画,被画店主看中,并要求按民间年画的惯例略作修改。为谋稻粱计,周氏妥协对画作了增删修改,于是就出现了后人今天能够看到的同样内容的两幅不同的画。周氏原画属于传统仕女画一类,设色淡雅,布局疏朗,并题诗抒怀;而移作年画后,文雅的题诗一般都被删去,改换吉祥的画题,再据此增添绘制和画题切合的花鸟鱼虫。画幅布局则几不留白,以饱满为好;用色浓烈醒目,喜用洋红、靛蓝,以突出热烈气氛。
以上是我们依据现能找到的文献对作为小校场年画绘者的周慕桥所做的初步个案分析,其他一些对小校场年画同样作出贡献的画家,我们现在还无法做出相类似的分析。他们有的我们虽然还知道姓名,但详细生平事迹就无从知晓了,如张志瀛(他是吴友如、周慕桥的师傅,晚清上海的知名画家,绘过《八仙图》等年画)、田子琳(《点石斋画报》和《飞影阁画报》的主要绘者,画过《新刻苏州虎邱山景致灯船图》等年画)、何吟梅(周慕桥在飞影阁期间的重要搭档,绘有《蚕花茂盛,五谷丰登》《白蛇传》《孙行者大闹蟠桃会》等大量年画)等;还有的画家,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真正姓名,更遑论生平略历了,如醉鞠(他也是周慕桥在飞影阁的同事,是《刘皇叔东吴招亲》《宋公明一打祝家庄》《包龙图探阴山》等很多年画的作者);另外有些画家,虽然他们可能不是上海人,也不曾长期居住在上海,但他们同样为小校场年画贡献过不少优秀作品,如嵩山道人、梅州隐士等等,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对他们都缺乏最起码的了解。至于更多为上海小校场年画做出过贡献的无名画家,我们只能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敬意!正是他们这些画家的亲身参与,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丹青技艺引入到市民喜闻乐见的年画中去,由此使上海小校场年画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海派风格,并将之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文化艺术层次,造就了中国传统年画的最后一段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