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区域经济与企业管理
浅论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适当分离 汪巍然 1985(1)15
租赁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 王延茹 1988(2)22
论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常京凤 1988(2)35
从资源的优化看生产资料价格和流通体制的改革 张勇进 段颖立 1988(4)40
管窥全民所有制内部结构与全民所有制改革的关系 肖 云 1988(5)34
私有企业初探 杨继瑞 1988(6)36
对市场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命运的理论思考 忠 东 1989(3)14
现代管理:科学、艺术、哲学 宋惠昌 1989(3)20
评威茨曼的“分享经济”理论 胡文政 1991(2)28
中国的私营企业主是否已经形成一个资产阶级? 葛 丁 1991(5)55
私营企业主阶级的雏型已在我国形成 陆仁权 1991(5)58
股份经济:国营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常京凤 1992(4)58
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中“左”的指导思想的理论根源 岳长林 1992(5)1
我国宏观经济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晓 华 1993(5)41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张 澍 1994(2)46
中国金融产业化论纲 晓 华 1994(2)51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冯志芳 1994(3)32
论“儒商”保值增值与产权捆绑 王鉴岗 尚新力 1995(1)47
国际经济协调与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贝宁志 1995(2)47
对中国股市过度投机的透视 王鉴岗 尚新力 1995(3)40
略谈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两次起落 宋士云 1995(3)48
企业家纳税意识透视 张勇进 1995(4)24
我国股份制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李玉章 1996(1)59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尚新力 王鉴岗 1996(2)44
外商在投资领域的国民待遇问题 高 涵 1997(2)44
股市投机心理初探 周拥平 1997(2)48
论品牌个性的塑造 康 微 1997(2)53
论“振兴中小企业行动” 袁纯清 1997(3)1
西方国有企业制度及其启示 尚新力 1997(4)48
试论投资管理制度创新 马香云 王民杰 1997(4)53
对我国住宅建设形势的思考 卞继伟 1997(4)58
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外部界线 鄂晓梅 1998(1)107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开发社会就业渠道 曹英华 1998(4)29
国有企业:改革转变与制度创新 刁永祚 1998(4)82
浅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赵凤敏 1999(1)101
论“公有资本”范畴在国企改革中的实践意义 王苏民 1999(2)108
高科技与美欧就业问题 陈 刚 1999(3)82
新产品开发中的品牌策略 康 微 1999(3)68
我国商品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与法律调整 孙南申 2000(1)60
关于股份制的发展历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 卫兴华 宫玉松 2000(1)68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进一步壮大国有经济 胡 均 2000(2)88
论正确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权能 周绍朋 2000(2)94
国债市场化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王俊舫 2000(2)99
知识创新中的职工心理特征调查与对策研究 时 勘 2000(3)96
论我国劳动就业政策模式的转换及其实现条件 李筱陵 2000(3)103
国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及其启示 高立平 2000(5)57
内蒙古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有关政策研究 罗翠萍 2000(6)96
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 伍旭东 2001(3)79
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企业人才外流分析 张向前 叶民强 2001(3)82
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薛 波 胡英婕 郭耀煌 2001(5)103
商标与品牌异同比较 康 微 2001(6)69
股东调查权的思考 贺 杰 2002(2)117
论虚拟企业的作用与运行机制 申先菊 2002(3)75
鸿庆公司组织结构分析与启示 熊菊兰 2002(3)85
品牌与诚信 康 微 2002(6)65
目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及调整 李新挪 2003(1)87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刘向前 2003(1)92
浅谈工业设计与企业发展 倪凤祥 2003(2)140
品牌老化及其对策 康 微 2003(3)110
提升企业竞争力:文化管理 赵凤敏 2003(5)76
发展名牌与税制优化——以茅台酒为例试析 顾海兵 2003(6)62
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变迁分析范占军 2003(6)67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经济的战略分析 钟朋荣 2004(1)64
现代企业的“标准战略” 熊菊兰 2004(1)88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探析 刘泉军 2004(2)95
转型经济中民营银行的建立与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刘文革 洪 波 2004(4)87
国有独资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益对比分析 刘 帆 2004(4)94
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与公司治理 王艳茹 李朝香 2004(4)101
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路 金思宇 2004(6)93
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的危机分析和对策思考 柴 璐 2004(6)97
论会计信息失真——美国安然案例分析 欧阳晓慧 李媛雯 2004(6)102
论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王艳茹 2005(1)77
关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赵凤敏 2005(2)120
营销创新: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张立军 2005(3)72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 莉 2005(4)80
技术进步与企业组织变革 杨海峰 李志翠 2005(5)80
“以人为本”与经济繁荣——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谢泽宪 2006(1)80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政策选择刘泉军 2006(2)70
区域物流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关系 姜 华 2006(3)87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 任玉平 2006(5)111
西电东送的区域能源效应分析 倪小恒 陈秀山 2006(6)90
简论品牌意识的研究 陆跃祥 2006(6)98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王艳茹 2007(1)102
从“民工荒”现象看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李 玮 2007(2)64
中国台湾企业对大陆直接投资绩效及战略调整 金仁淑 2007(2)69
企业生意模式的演变机制探究 李 楠 2007(4)81
资本结构的优化与国企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梁 勃 2007(4)87
房地产投资信托运作中的几个相关问题 李 智 2007(4)92
中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现状、趋势与指标选择 金思宇 姜秀珍 2008(3)91
次贷危机成因的人力资源管理解释与启示 马 灿 2009(2)88
东北老工业基地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以哈尔滨建设生态城市为例 曾燕南 2009(3)83
信息经济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刘 新 陈先杏 2010(1)92
西藏生态资源与人口增长关系的探讨 樊新民 2010(4)11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 陈 鹏 2010(5)108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股利政策研究 王艳茹 2010(5)113
“两型社会”背景下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徐运红 王华东 2010(6)61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孙 强 2010(6)67
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统计分析——兼论政府在缩小北京市地区差异中应起的作用 王 放 赵司嘉 2011(1)104
国有企业用人腐败的源头预防与科学治理 王金柱 2011(3)80
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社会责任 李 玮 2011(4)84
试论西北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特殊指标及建构原则 巴于茜 王肃元 2011(4)95
中国服务业投资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 李 杨 2011(6)65
基于IMC的品牌形象推广模式分析——以会展品牌形象推广为例 万雪芹 杨 赖 2012(1)105
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户保障——基于闽浙两省的实证调查 邱幼云 2012(2)74
高效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探析 赵凤敏 2012(6)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