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植芳
胡守钧
胡:上一次我们谈了鲁迅,后来人们认为谈得很有意思。我们这次就来谈谈胡风吧!胡风是鲁迅的学生,对吧?
贾:应该是的。
胡:应该说鲁迅的精神胡风继承得比较多。当然,胡风是远不及鲁迅的,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2-1 胡风不及鲁迅处
贾:鲁迅精神头一条就是坚持独立人格,第二条就是坚持对于现实的批判态度,生活得很清醒。但另一方面,我也跟胡风讲过,胡风不及鲁迅的地方在于鲁迅对中国历史、社会非常懂,认识非常深刻。你看,鲁迅在他写的《狂人日记》里说:中国历史翻来翻去只有两个字:“吃人”。虽然吃客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人肉宴席从来没有散过。鲁迅对中国的历史、社会,对封建专制非常了解,对封建社会造成的人民的麻痹、自私、妒忌、排外和奴性有深刻的了解。所以鲁迅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中国近现代只有两个人最了解中国历史,一个就是鲁迅。鲁迅早期受了尼采的影响。他看到中国民族的麻木和自私,没有是非观念,只有利害观念。你看鲁迅以秋瑾为模特写的小说《药》,夏瑜因为闹革命,被清朝政府杀了头,老百姓还把他的血做成人血馒头吃来治病。他为了国家民族的新生,义无反顾地走上刑场,慷慨就义。可老百姓还说,他造反就得死,有什么可怜?先觉者牺牲生命为百姓谋幸福、谋解放,百姓还说他反皇上就该杀头。造反还不杀头吗?这对我的震动很大。
2-2 胡风对鲁迅精神的继承
胡:那么你觉得胡风在哪些方面继承了鲁迅?
贾:他第一是坚持了鲁迅的独立人格。在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只有个人功利意识,没有社会功利意识,没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胡:他继承鲁迅精神还有哪方面的表现呢?
贾:就是对现实清醒的批判态度,表现在文学创作方面,他认为作家是个人,他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触,表现对社会的批判的认识、思考和态度,不是按政治、政策需要写作,不是按教条写作。他认为作家要关心社会,同时要用自己的观念、眼光来观察一切。作家的写作不应有统一的标准。后来被称之为“五把刀子”,其实说明了胡风独立的文艺思想。
胡:胡风是个现实主义者。现实主义是鲁迅的光辉传统,为了天下百姓,敢讲真话、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就是现实主义。江青搞了个“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其目的就是要借助武力来“革”现实主义的命,还自吹为革命现实主义。她杀气腾腾地反对所谓“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就是反对现实主义,提倡讲假话,反对讲真话。时至今日,有些假话、空话、大话、套话仍不绝于耳,由此可见江青的“革命现实主义”影响之大。一些人为什么不讲真话呢?值得深思。
2-3 “犯上作乱”的书生
贾:对。我在1978年冬被解除“监督”以后,开始有了一间自己的住房,有了私人生活的空间,我就开始写日记。从我的日记里,可以看到,1981年传达胡乔木的报告,胡乔木就说,毛泽东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不理解,于是建国后发动了暴风雨式的“清洗”。胡风在这种政治文化环境里,写了30万言对文艺问题的意见书,向中央领导上书,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另一方面,说明他不明国情,十足的书生气。
2-4 与胡风的结交
贾:抗战以前,胡风曾协助鲁迅办过《海燕》刊物。鲁迅先生逝世后,他又主编过《工作与学习丛刊》。我就是那时候,在日本留学期间投稿跟他联系上的。1937年春天,我在日本内山书店看到了上海生活书店出版的《工作与学习丛刊》,第一期上面有鲁迅先生的遗文《太炎先生二三事》。我一看这个刊物的编辑风格,以及作者阵营,凭直觉认为它继承了鲁迅先生的战斗文学传统,因此我就向它投稿。当时,我不知道该刊的编辑是什么人。我看到封面上署名的编者有茅盾、冯雪峰、胡风等。后来,这个丛刊出了四期就被国民党查禁了。我写的那篇小说《人的悲哀》,在丛刊的最后一期《黎明》上刊登出来了。胡风寄给我三十多块钱的稿费,还有一封热情的信。
抗战开始,我弃学回国,投入抗战活动,先是在军队里做日文翻译和宣传工作,胡风当时在办《七月》,我就给他们的杂志写文章,这样,我们就成了朋友了。《七月》杂志于1937年创刊,1941年皖南事变时,为抗议国民党袭击新四军的暴行,刊物就停刊了。到了抗战后期,形势缓和了,他又开始办《希望》,办这样的杂志是共产党给的经费。
胡:你觉得胡风冤案的原因是什么?
贾:你等一下。你看胡风办的这个杂志上面,不仅有国统区的作家作品,还有解放区的作家作品。解放区的作家都不是自己投稿的,而是通过组织关系向《七月》和《希望》送稿的。组织上把那些代表解放区创作水平的作家作品拿到国统区,叫胡风发一下,以扩大解放区文学的影响。
胡:胡风倒是一直帮共产党工作的,而且很积极。
贾:对。国共合作时期,《七月》在汉口办刊的时候,大约在1938年至1939年,我有一位朋友叫白危,他三十年代在上海受过鲁迅先生帮助,后来也成了作家。抗战开始后,他以“全民社”记者的身份访问过延安。他当时写了一篇文章,叫《20世纪的普罗米修斯:毛泽东》,介绍他访问毛泽东的情况。他写到了毛泽东在延安对鲁迅的评价。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引人注目的。
2-5 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的缘由
胡:那么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要整胡风呢?
贾:此事说来话长。早在1926年左右,创造社、太阳社内的成员就提倡搞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就出现过围攻鲁迅的现象。比如郭沫若用了杜荃的笔名,在《创造月刊》上,写批判鲁迅的文章,题目为《封建余孽法西斯二重反革命》,开后来大批判的文风。之后,在党的有关领导人,如瞿秋白、冯雪峰等的建议和倡导下,成立了“左联”,鲁迅被推选为领袖,鲁迅与“左联”的有些领导,即“左联”党团书记周扬等“四条汉子”,就有过矛盾。毛泽东懂得中国历史,他看到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是一个小资产者汪洋大海的国家,除了需要政治领袖之外,还需要有精神领袖。你看历代王朝,从汉朝的董仲舒把孔子的学说定于一尊,作为统治思想开始,一直下来,就连少数民族执政的元朝、清朝,一直到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以至日本统治伪满洲国时期,孔子都成了各个朝代思想界的精神领袖。毛泽东看出来,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再用孔子已经不行了。毛泽东看到鲁迅的社会影响很大,就把鲁迅突出来,肯定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的方向,对鲁迅的评价非常高。西安事变之后,抗日统一战线建立起来,也是受当时国际思潮影响,为了在文艺界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周扬他们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鲁迅、胡风表示反对,认为我们的“左翼”文学,已经有了自己的传统,于是,胡风他们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以示差别。后来就有人说,这是与组织唱对台戏,闹独立性。因为鲁迅的影响太大,形象太高,弄不倒。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写了《新民主主义论》一文,高度评价了鲁迅,说鲁迅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骨,说他身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毛泽东这一评价是很准确的,评价很高。毛泽东也真正懂得鲁迅。胡风继承了鲁迅的这种精神传统。
2-6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胡:那么这些人主要反胡风的哪几个方面?
贾:延安时期,发生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胡风提出了不同看法。胡风坚持“五四”文学传统,坚持作家的独立人格,个人主体意识。他认为传统民间形式有许多封建性的糟粕,不能背离“五四”反封建传统。
胡:那么这个论战怎么会演变成所谓的“反革命集团”呢?
贾:1948年,他们在香港办了一个《大众文学丛刊》,就发动了对胡风的文艺观点以至胡风朋友路翎的小说的批判。
胡:批判胡风?
贾:批判胡风,批判路翎。国共关系破裂,“内战”开始以后,周恩来叫胡风到延安去。他没去,他去了香港,是通过组织关系去的。北京解放,他绕道东北解放区去了北京。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化部等部门成立,那些过去的左派作家都做了干部。胡风没得干,没什么事可做。我就写了两句杜甫的诗形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胡:就他一个人成了多余人?
贾:对,他成了多余的人。但组织上对他的生活方面还是很照顾,给他一个什么作协顾问啦等等,要他把家搬到北京去。1948年胡风受到批判以后,他写了《现实主义的道路》,针对苏联提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口号,提出自己的理解。他也是讲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但内容已经完全不同了。关于民族形式的问题,胡风坚持“五四”传统、人文传统,反对封建文化,与延安时期提出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口号不同。他们认为胡风在唱反调。我们这些人,在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的书被查禁,不能卖;新中国成立后,在市面上也见不到。因为我是留日学生,是左派,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招兵买马,要我去做个什么副处长,我没去。我由组织派到震旦大学当教授,作为青年力量被派到大学里。那时我三十几岁,还是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我调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做教授。当时按苏联体制成立教研室,我是教研室主任。当时党员比较少,中文系只有两个党员。后来正式成立教师政治学习小组,我是大组长。下面又分两个小组,由两位讲师任小组长。因为我是左派,我是进步教授。1951年“文协”,即作家协会的前身配合镇压反革命运动,要大家写作。我就写了一篇小说,题名《以血还血》,登在了《文汇报》上。后来竟受到批判,批判我提倡人道主义,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这样我就搞翻译。解放前,我流亡青岛时期,就翻译过《尼采传》和恩格斯的《住宅问题》。后来,那些从旧社会过来的作家,都不敢写了。出于对文艺事业的责任心,胡风跑到北京写了个《三十万言书》。好了,成了反革命。
2-7 无意中促成胡风写《三十万言书》
胡:那么胡风为什么写《三十万言书》?
贾:就是给党的文艺政策提意见。针对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创作一蹶不振,很多作家都搁笔的现状。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与文艺创作萧条不相称。
胡:胡风准备写《三十万言书》,你知道不知道?
贾:我不知道。他在北京写的,我当时在上海。不过后来回想,这事多少有些我促成的因素。事先我也看到了一些迹象。因为他曾跟我讲过,他说他想写一些东西。1954年春节,我到北京去探亲。这一去,后来被安上了“泄露党内机密”的罪名。情况是这样的。我认识的朋友很多,有不少是从延安来的朋友。我那些留日同学在延安时已经做了干部。1954年我到北京去的时候,碰到我的那些朋友,他们都翻身了,都当了国家大干部,比过去有钱了。我有一个留日同学,名叫李春潮。他和习仲勋是同乡、老战友,解放后在广西省文教厅作厅长和党组书记。当时,他到北京开会,去看习仲勋。习仲勋当时是政治局秘书长,从他那里知道要继续批判胡风。后来,李春潮就提醒我,说你和胡风是朋友,你当心一点。后来我到胡风家里去,胡风问我,你的朋友很多,听到什么风声没有?我说,把衣服穿厚点,天气要冷了。胡风一听就火了,说1952年开过小型帮助会,那时我还给他们台阶下,承认我是小资产阶级。再批判我,我连小资产阶级也不承认了。我是无产阶级。我听了发了呆。他后来就写了《三十万言书》。这事促成了他写《三十万言书》。后来,我才知道这件事。
胡风写了《三十万言书》,由当时兼中央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的习仲勋转呈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等。这年10月至11月,胡风出席中国文联主席团和中国作协主席团的联席会议。胡风在会上作了两次发言,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批评近年来文艺界出现的各种问题。后来出了舒芜,把胡风写给他的私人信件,按照自己的政治意图,断章取义,或穿靴戴帽,公布出来。第二、三批材料出来之后,对胡风的批判迅速升级,最后由“反党集团”变为“反革命集团”。小胡啊,我的心里不好受呀!延安时期,我就介绍了很多人去延安。我没想到批判我们是“反党集团”!这个“集团”里有很多是党员啊!胡风参加的是日本共产党。我不是党员。像牛汉、绿原等人都是党员。我们都想不到,做梦都想不到,我们都成了暗藏的“反革命”,“打着红旗反红旗”。我被抓进去了。我从国民党中统特务监狱里出来刚六年呀!
那是1947年,学生们发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大游行。共产党地下学联办的《学生新报》,为纪念“五四”运动,出了个“五·四特刊”,邀请了一些人写文章,有马叙伦、郭沫若等人。我也写了一篇短文,题目是《给战斗者》。因为我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因胡风的关系,认识了几个复旦的学生,给他们写过稿。学生们闹游行,我到复旦来,地下学联又请我写文章。我写了一篇《暴徒万岁》。好了,国民党说我“煽动学潮”,以“危害民国罪”给抓了起来,关了一年多时间。后来有朋友把我保了出来,流亡青岛。上海解放,我才跑回来。
胡:你觉得胡风有哪些优点?
贾:有正气,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这要冒很大的风险。他很关心中国文艺的前途,坚持“五四”传统和鲁迅精神。另一方面,他也写过紧跟时代的作品,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写了《时间开始了》,歌颂毛泽东。后来又有人指责他,说他把毛泽东神化了。
从1955年5月15日被捕,到1966年3月底正式判刑,我在狱里整整度过了10年零10个月。最后,戴了个“反革命”的帽子,重新押回复旦大学“监督劳动”。“胡风反革命集团”这个案子,据官方的统计,涉及5 000人。实际上不止。但通过法庭正式判刑的只有三人。1965年11月,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判处胡风有期徒刑14年。释放后,流放四川。“文革”中,又被加判无期徒刑。因此直到1979年2月才出狱。长期的铁窗生活,使他得了精神分裂症。1980年平反,仍然留着尾巴。1985年病逝北京。胡死三年后,彻底平反的一纸文书才送到灵前。胡风平反,先后搞了三次,才算是得到了最后解脱。1966年4月天津的阿垅和上海的我,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2年。阿垅1968年瘐死天津狱中;只留下我,至今在这世界上游荡。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罪名,是妄图篡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领导权。“文革”中劳动改造,曾看到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和按语》。给胡风案定性为:“这个反革命派别和地下王国,是以推翻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恢复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为任务的。”这不符合事实。驴唇不对马嘴嘛!
胡:我这个案子全上海就牵连到1 000多人。我们这个案子被称作“胡风式的反革命集团”。
当时批我们这个案子完全是批胡风式的批法。不仅如此,还从我的案子株连到成千上万我根本不认识的人。我和一些同学因为反对“四人帮”而被打成反革命集团,因此在上海凡是对“四人帮”稍有不满的人,就被打成“胡守钧式的反革命集团”或“胡守钧式的反革命”。各地方各单位都忙着抓“胡守钧式的反革命集团”。我平反后,在不同场合,碰到过各种各样“××区的胡守钧”、“××系统的胡守钧”、“××单位的胡守钧”。此种株连,岂止九族?这种以“××式”锻炼罪名恶劣手段,流毒甚广,可惜人们对它的危害认识不够,对这种手法的本质更没有作必要的揭示和深刻的批判。
贾:不止你这个案子,批判胡风案已经成了一种模式。批判刘少奇,批判陶铸,批判“三家村”,批判“四条汉子”,用的也是这个模式。成了“万金油”了。
2-8 “小胡风”分子和“老胡风”分子
胡:你看过批判我的材料吗?当时印了20万份,到处散发,题目叫《关于胡守钧反革命小集团的材料》,格式与《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完全一样,也有序言和按语,而且序言和按语的文风也模仿得很像。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克隆。这样对付一个大学生,空前绝后,张春桥不愧是“好学生”。
贾:看到了。有关你的材料很多,我也参加印了呢。那时复旦大学印刷厂有时叫我去帮他们劳动,我就通过这个机会看到了不少材料,如刘少奇的罪行录等。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我也在印刷车间的废纸堆里找到过一些。还有“文革”前的学报什么的。我蛮注意社会动态的。
胡:当时讲我们是“小胡风”分子,你是“老胡风”分子。
贾:你正好姓胡嘛!先批“老胡风”分子开路,这叫“大批判开路”,然后再批“小胡风”分子。先是3 000人批斗我,然后是10万人大会批斗你。
胡:你认为胡风的哪些观点现在还有价值?
贾:就是作家要有主体意识、民间立场、独立人格,以及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和清醒意识。现在年轻一代提出人文精神、民间立场,就是体现了这一点。知识分子要有社会功利主义,要有独立人格。不能仅仅追求个人的名与利,这是个人功利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