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彝文造字法新探

彝文造字法新探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建新彝文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字之一。隔着历史的长河,让我们今天来分析彝文的造字方法,其难度是相当大的。根据我的初步分析,彝文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类形、类声、类义六条原则,我们可以称其为“六书”。但是这些造字法的符号造形手法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足以显示了彝文自身所独有的造字原则。彝文象形字不仅限于名词,有的动词也是象形字。彝文的指事字可分为三类:纯符号的指事字。
彝文造字法新探_民族文化:发掘与弘扬

朱建新

彝文是中国民族古文字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字之一。认识清楚彝文的造字原则即它的结构方式和规律,对我们了解彝文的发展历史、认识彝文的性质、科学地整理规范和改革彝文、建立彝文文字学的学科理论体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彝文创造的时期离今天已相当遥远了,但对彝文单字结构的分析是从近代才开始的。由于时间短,研究工作还很不系统、很不充分,所以我们对彝文单字结构规律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完全真正全部摸清彝文有些什么结构方法和规律。

由于彝文的创造时期离我们已很久远,因而我们现在还无从准确地知道它究竟起源于何时。隔着历史的长河,让我们今天来分析彝文的造字方法,其难度是相当大的。一方面,时移物迁,音变义转,很难分析清楚造字之初是怎样构形表意的。有些字最初取的什么形,表的什么意,读的什么音,现在很难搞清楚。另一方面,由于“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彝文随各地方言使用发展,各地各人都在随意的增减变化笔画,使有些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形。不知道原形,也就很难求得原义。再一方面,由于文字长期没有经过整理和规范,造成了“通假”过滥的状况,致使很多字已经不在原来的意义上使用,有些字已经张冠李戴;有些字异体字与独体字相混,很难弄清谁是本字;有些字因写法上“横竖无定”而使同一个字形成了不同的形体和结构;有些字已完全失去意义,成了纯表音字。这些情况,无疑给我们分析字形结构增加了极大的困难。所以,今后我们要分析彝文的结构规律,首先要认认真真进行一番文字的纵横比较、正本溯源、审慎求证的工作,非此是不会取得满意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的。

分析彝文的结构规律,尽管历史久远而缺乏历史资料,但根据文字的平面分析,大致也还摸得出一些规律。这些规律,既有与世界上各种象形表意文字(如汉文)所共有的,也有彝文所独有的。根据我的初步分析,彝文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类形、类声、类义六条原则,我们可以称其为“六书”。

我们认为象形、指事、会意等这些造字法,是所有象形表意文字所共有的,并非彝文所独有,亦非汉文所独有。这是人类共同思维规律和文字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但是这些造字法的符号造形手法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足以显示了彝文自身所独有的造字原则。“假借”也是象形表意文字所共有的一条用字原则。实际上,在表意文字体系里,“假借”虽然不产生新字,但也可以视为是一种文字产生新义的方法。

下面就举例谈谈彝文的六种造字原则:

一、象形

象形字是描写客观事物形象的字,专门描写某种具体东西的形象,按照那个东西形状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成和它相似的图形来表达语意的。要创造象形文字,起码要三个条件:

首先,所象只限于具体的实物,如非实有其物,即无从虚造此字。

第二,以独体为原则,有时根据有关物体来烘托形象,但是不论独体象形或烘托象形,都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第三,一定在本名以外,不含别的意义。

彝文象形字描写图形,一般是描写实物的轮廓或骨架,并不描绘实物的形象,注重象征性和抽象性,因而也就更具有符号性,这也就是符号造形手法与汉字不同的独特之处,如描写实物全体的有:

(bbo)山:取的是座座山峰相连,层层山峦重叠之形。

(bbo)杆:取的是植物从根到茎之全形。

(hxuot)雾:取的是一缕缕云雾冉冉上升之形。

(zzit)辣椒:取的是一棵硕果累累的辣椒之形。

(hxie)心:取的是动物之心脏全形。

(lot)手:取的是人之手形。

(syr)木:取的是一根带叉的木柴之形。

(co)人:取的是人之全形。

(shut)杉树:取的是一棵郁郁葱葱的杉树之形。

也有一些字是描写实物的一部分来代表全体的,如:

(rrur)囤包,一种用竹篾片编织起来装粮食的囤粮器:取的是两匝篾片编织之形。

(vu)肠:取的是动物肠之形。

象形字是构成指事字、会意字、类形字,类音字、类义字的基础,很多彝文字都是由象形字衍生出来的,可以称之为“根字”或“基础字”。有没有象形字、象形字有多少是确定一种古老文字的性质即是否具有表意功能的主要依据。因此,象形字是我们研究彝文结构的出发点,也是重点。

二、指事

什么叫“指事”字呢?《说文解字·叙》上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说,看一看就能识别它代表什么,但其字义要仔细考察一下才能了解。指事字就是运用符号性的因素来指明某种事物,它的特点是以符号为主要环节,以符号的组合来显示字义。

彝文的指事字可分为三类:

(2)用假定的符号构成指事字。这些假定的符号不是具体事物的图像,只是把它假定为某些事物的代表,只有把这些符号组织起来后才能显示一定的意义(概念),这些符号一旦拆开后,就成了纯粹的符号了。彝文的这类指事字有不少。如:

(zzyt)有“小”“密集”“集中”之意。小点表示一些“小型事物”,把小型的事物集拢起来就表示“密集”之意,小事物都向中心靠拢(符号上表现为小竖线都斜向中央),就表示“集中”之意。

(nzi),是“协商”之意。古时,人们之间有什么纠葛或需要协商的事情时,就要把当事者双方召集到一起来协商对谈。这个字的上下各两点表示双方的代表,中间横线表示双方代表中间的界线,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协商”之意。

(va),有“互挽”“抱”之意。这个字就是用两个人伸手互相搂抱之象来表示“互挽”“搂抱”之意的。

(yyt),是“锯”的意思。这个字的上下两部分表示被锯的木料,中间一横表示锯子,木料被锯子从中间锯断开之象来表示“锯”的意义。

(nyot),是“黏附”的意思。中间的竖线表示一物体,两边的曲线表示另一些物体,两边的物体靠在中间的物体上,就表示“黏附”的意义。

(die),是“重叠”的意思。三条曲线表示三块具有板面性的物体,把三个物体重起来,就表示“重叠”之意。

(3)独体字与符号相结合的指事字。在独体象形字上面加指示性的符号构成指事字,在彝文里也不少。如:

(vie)字的意义是“花”,其字表示枝叶的部分加上两点,就是“花”。

(ho)字的意义是“畜圈”,外面的圆圈表示畜圈的图形,里面的小圆圈表示牲畜。

(zip)字的意义是“装”,“C”表示一器皿形,里面的一点表示把东西放进器皿里去。这样就表示“装”的意义。

三、会意

《说文解字.叙》上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武信是也。”按:“比”意为“并”,“类”指字类,“谊”“义”,“指为”即指挥、指向。会意的这个定义是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在一起,且把它们的字义会合起来,以表示一个新词的意义(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这样看来,会意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它是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这些字独立开来,皆可自由运用,但在一个会意字中,只是构成一个偏旁。

(2)它的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彝文会意字从结构上分类,可以分为“并形会意”和“并意会意”两类:

(1)并形会意。

(2)并意会意字。

四、类形

实际上,这类表示某类事物的主形符号,就是表示“义类”的义符。

五、类义

由此可见,当初的彝文创造者或彝文规范工作者,试图用此种方法造过字,可惜并未形成规律,因此,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字也就很少。

六、类音

类音字是以一种象形字作为“根字”,在这个基础上添加一些区别性符号构成新字,表示与这个根字语音相近的一组音。在四川规范彝文中就有不少字是用这种方法创造的。如同声异韵异调的:

同声同韵异调的:

这类字在彝文中所占比例不小。这也是彝文从表意向表音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类形字、类义字和类音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从一个“根字”出发,各自派生出一群不同的字。从这个共有的特点出发,我们也可以把这三类字统称为“派生字”。我们之所以分类称之,是因为在造字之初造这三类字时,各有自己的思维方向,类形字是从事物形象特征的相似性上去考虑而造字的,类义字是从语义的相关性上去考虑而造字的,类音字是从语音的特点的相近性上去考虑而造字的。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这样分类,是从造字之初的思路上去考虑的。

另外,有些字可以同时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去分析。例如类义字中“(飘浮)”“(血)”“(漏)”等,就可以用指事的方法来分析;“(浑水)”也可以用会意的方法来分析。虽然在造这些字时用了“指事”“会意”等方法,但从字源上讲,它们是用类义的造字法造出来的。

马学良先生认为彝文的造字法原则,还用了转位的方法,即把一个字放置的方位转动一下,或转动后添加一些符号,构成新的字。在彝文里有些字似乎是用此种方法造出来的。例如:

这种造字法,用更换位置,改易形态的方法,把一个象形文字化成很多文字。但是彝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没有统一的规范,而是随着各地的方言自由发展,在写法上往往是“横竖无定”,横写竖写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因此,这种情况是由于写法上“横竖无定”而形成的异体字,还是一种自觉的造字方法,一时还很难确定。

[原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