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承认,由于对生命的理解难以准确界定,故而上述认识也未必就是科学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命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强劲的热潮,如早在20世纪末叶,包括生物科学界在内的全社会就已经明确预测,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研究的繁盛境况
事实上,新世纪所呈现出的客观状态,的确是人类对生命问题的关注程度正在日益高涨。如果我们把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所有实践过程、实践成果与实践机制、实践愿景等一切内容都笼而统之地归之于生命文化的话,那么不难理解,21世纪人们对生命文化的关注程度的确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仅据肖亮与周玉华同志在2010年第4期《生物学教学杂志》刊载的《新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成就》一文中报道,“2000年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统计结果,‘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共90项,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有28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颁奖8次14人获奖,其中6次6人与生命科学有关;‘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共90项,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有54项;‘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奖10次25人获奖,其中6次15人与生命科学有关……”。另有资料显示,美国近年根据对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研究方向的统计,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占51%;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4500余种学术刊物中,约有2350种与生物学有关;全世界引用指数超过10的重要学术刊物,有80%左右是生物学相关刊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令人瞩目而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于2000年被绘制完成,标志着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探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些远远不太完全的统计结果和雄辩事实说明,人类深入研究生命科学、繁荣生命文化的昌盛局面正在到来。
(二)“生命问题研究”的文化特征
1.人类生命运动的属性含义 生命之存于天地之间,运动是其最基本的存在形式,而支配生命运动的原动力是禀受于遗传基因的生物本能。对于人类来说,生命运动不仅依赖于自然本能,而且更主要地依赖于在社会关系总和的基础上产生的意识与智慧。正因为如此,人类的生命运动便具有了丰富的实践属性和文化属性。这里所谓的“文化”,当然不仅仅限于作为基础知识载体的语言、文字以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等那样一些元知识,而主要是包括人们通过生命实践过程而呈现的各种物质形态、精神形态与行为形态的内容;这里所谓的“实践”,并非如哲学理论中所泛指的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人类生产活动,而主要是指人们在意识支配下通过生命活动所表现出的自觉、自我之一切行为。说生命运动具有实践属性与文化属性,这当然只是特定地针对人类生命,因为实践为人类所特有,文化乃人类之“专利”,非人类生命是不可能具有实践属性与文化属性的。
2.人类生命运动属性的表现形式 生命运动的实践属性与文化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人类作为生命运动的自我意识主体,通过自觉、自为的生命运动而凝结成的实践特征与文化特征;其二是人类作为宇宙自然生命运动的观察者,对天地间所有生命运动进行现象观察、本质思考、科学研究与哲学追思而形成的实践特征与文化特征。本书主要立足于从比较宏观的角度与层面对生命文化进行概括性研究,故而在对生命问题进行讨论的义域上,既包括第一个方面即人类作为自我意识主体所形成的实践性、文化性内容,又包括第二个方面即人类对广泛生命进行探索方面所形成的实践性、文化性的内容。大致地回顾人们在生命文化领域的探索与作为,大致可从认识生命的自然精义、追寻生命的文化情结以及探索生命的无穷奥秘这样三个方面作一些基本的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