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福利模式的私有制改革

推进福利模式的私有制改革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福利国家模式的市场化政策的实施范围和程度有限,通过福利国家市场化来改变传统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化。福利国家模式改革过程中,改变由政府单一组织形式的福利体制。因此,福利国家模式改革的过程中,福利供给主体的变化是福利供给从“福利国家”到“福利社会”的理念的转变。其他福利国家在改进过程中,同样相应的增加了福利制度的私有化改革。
推进福利模式的私有制改革_福利国家模式变迁的历史比较研究

传统福利国家由国家强制性来经营的福利保障政策能够有效的发挥福利制度作用,但是政府责任的过多干预,单一由政府来筹办并组织的福利制度不仅仅导致政府用于福利的支出增长,增大了政府的负担,同样不利于私人市场等社会其他责任主体在发福利制度中积极性的发挥。福利制度应由多个不同的部门来共同负担,不仅仅是政府部门,还包含非政府部门以及市场上的私营部门,因此政府不是福利供给的唯一主体。在福利国家模式的政策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发展市场,因为培育市场比改革政府更加重要。传统福利国家模式的市场化政策的实施范围和程度有限,通过福利国家市场化来改变传统福利国家模式的国家化。通过推动市场、家庭、自愿组织在福利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引入其他福利主体,并依据不同的福利主体的特征,向公民提供不同类型的福利。

福利国家模式改革过程中,改变由政府单一组织形式的福利体制。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采取公平与效益结合的更弹性的供给方式,强调新的责任机制和新的福利生产方式。发展积极的公民社会,社会中其他组织同样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福利供给的责任。在国家保障公民最低或者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在市场上将私人部门、非盈利部门、公共部门作为福利供给主体结合起来,在政府规定某种保障基础和标准的前提下,由政府监督其运行,更为有效地满足公民多样化的需要。福利的生产除了政府之外还有其他福利生产部门,使福利制度的供给更加分散化、多样化。政府的责任应当从福利供给责任转变为福利制度的建设和监督责任。就是说从福利国家的生产方式上来看,除了政府立法资金所支持的公共福利外,强调福利供给的灵活性,改变以往公共福利供给的思路,这是突破福利制度供给主体制约的关键。在福利供给的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因素,由单一的服务供给方式变成混合式的服务供给方式,使福利供给逐渐地趋于多样化,不仅能满足公民福利多元化的需求,还能提高福利的供给效率。因此,福利国家模式改革的过程中,福利供给主体的变化是福利供给从“福利国家”到“福利社会”的理念的转变。

从各国具体的改革的具体策略上来看,英国保守党在福利国家体制改革时,开始大力提倡并且鼓励部分福利项目进行私有化改革,通过私有化改革减轻政府的支出负担,培养个人以及其他市场主体积极发挥在福利保障制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撒切尔执政时积极推动私人养老金计划和推动养老金计划。在英国比较有影响的三大非营利性私人健康组织,英国联合救助协会、私人疾病计划以及西部协会覆盖了大约95%的私人健康保险市场。在1981年拥有180万的参保者,支出超过2亿英镑。到了1990年,英国颁布国民保健与社会关怀法,通过建立自主经营的国民健康服务公司,使医院从地方的健康当局中脱离出来对国民保健制度进行私有化改革。从保守党对养老保险的私有化改革来看,通过要求雇主为雇员建立职业养老金制度,并且鼓励个人参加补充养老金计划来施行养老保险的私有化改革。德国1992的《卫生保健改革法》就提出要授予地方州政府在疾病保险方面的立法权,推进疾病保险的自治管理。其他福利国家在改进过程中,同样相应的增加了福利制度的私有化改革。

【注释】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处.危机中的福利国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89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第8卷)[Z],1984:46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第8卷)[Z],1984:712、718、308

[4]黄素庵.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203

[5][丹]哥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编.转变中的福利国家[M].周小亮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40

[6]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林万亿著.福利国家——历史比较的分析[M].台北: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4:344

[8]和春雷等.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97-2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