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村企合一”模式的浅析与思考

“村企合一”模式的浅析与思考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企合一”模式的浅析与思考 ——基于江苏靖江市孝化村的调查何 秡摘要:靖江市新桥镇孝化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行“村企合一”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给当下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启示。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740户居民,共2680人,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95亩。
“村企合一”模式的浅析与思考&;;_中国千村农民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09-2010

“村企合一”模式的浅析与思考
——基于江苏靖江市孝化村的调查

何 秡(1)

摘要:靖江市新桥镇孝化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行“村企合一”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给当下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启示。本文结合孝化村建立“村企合一”的背景与取得的成果开展调研,探讨“村企合一”模式的内涵、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及可能随之引起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村企合一 结对共建 农民收入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全国多地对村企共建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加以推广和普及。本次调研,我们走进靖江市新桥镇孝化村,全面考察该村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孝化村“村企合一”模式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村级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集聚效应,并提出如何促进具备条件的村和企业进行结对共建的政策建议。

一、孝化村基本情况

孝化村,隶属于靖江市新桥镇,坐落在江苏省靖江市西南角,濒临长江。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740户居民,共2680人,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95亩。

“泥巴砌墙,茅屋盖房;菜花黄,饿肚肠;秋叶落,手脚凉;花子街,讨饭忙。”这是解放前孝化村因贫困被称作“叫花村”的真实写照。时过境迁,自改革开放以来,不甘贫穷落后的孝化人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历经30多年艰苦奋斗,使孝化村不仅脱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还率先在泰州市实施“村企合一”的党建模式,探索出一条以工哺农、强村固企的新路径,推动了该村在城市社会辐射下的跨越式发展。现今,拥有30个子公司的村办集团企业——江苏孝化集团越来越壮大,2009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5万元,在靖江各行政村中名列第一,几乎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976元)的两倍,而孝化集团有限公司入库税金达到9514万元,几乎比上一年(5000万)翻了一番。全村率先跨入农村城市化建设先进行列,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使村民实现了“居住在新区、生活在社区、就业在园区”的梦想。

二、孝化村“村企合一”模式的调研分析

(一)“村企合一”的内涵

所谓“村企合一”,是指村级政治组织(党支部或党委)、社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经济组织(企业)合三为一。

从管理层面看,“村企合一”要求组建党政企三位一体的领导班子,即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企业领导班子相互兼职,相互渗透,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基层“民主‘集中’制”的优越性,以期达到权责分明,高效决策的实效。

从经济层面看,“村企合一”表现为“大资本”与以小农户、小土地为代表的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与配置,提升产业层次,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推动村企共建和合作双赢奠定经济基础。

从具体实现路径看,“村企合一”要求将本村现有的产业或资源进行整合,村民以一定的形式入股,由成立的公司统一经营,按股分红,优化资本、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使龙头企业与村之间建立有组织、紧密型的联系。

从现实意义看,“村企合一”的共建模式,不仅使企业找到了产业发展的组织载体,而且使农村分散的生产要素找到了合适的集中平台,进而实现规模化、组织化生产,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并以此带动农村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二)孝化村“村企合一”模式产生的背景

孝化村地处“苏北第一镇”新桥,受益于新桥工业发展起步较早的优势,具备比较扎实的工业基础。到1994年,村办集体企业江河集团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位居新桥镇第一,在靖江市的企业中亦是名列前茅;1995年,孝化全村80%的农户都盖了2层或3层的小洋楼,成了远近闻名的别墅村。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孝化村企业的发展和村级组织建设都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个别企业因种种原因经营不善,致使产品滞销,资不抵债,人才流失,人心涣散,甚至濒临倒闭,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严重受损;村级领导班子能力不强、农村党员队伍活力不足等问题使得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难以得到提升。

为此,孝化村村民强烈要求起初带领他们发家致富的企业家杨祥生回乡任职,担任村委书记。在以杨为代表的新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村里将原有企业进行改制,经过数年的努力奋斗,不仅扭转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颓势,而且村里又办起10家私营企业。2007年,在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村领导班子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和酝酿,以村党组织换届为契机,在靖江市首次提出了“村企合一”的党建模式。

(三)孝化村“村企合一”的主要内容

1.整合村企党建资源,推行干部交叉任职

一方面,整合村企党建资源,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将村里的28家工业企业和18个村民小组的党建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建立孝化村党委;依托6家骨干企业组建下属支部,每个支部管理3—4家企业和3个村民小组;其党员业主分别担任6个下属支部的主要负责人,进入村党委领导班子;按照工作单位、从业领域和爱好特长等不同情况,设置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功能型党小组,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形成了上下层次分明、村企完全融合的新型农村基层组织网络。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集中”优势,推行干部交叉任职。选举耐尔集团董事长担任村党委书记,骨干企业的党员业主分别担任6个下属支部的主要负责人,进入村党委领导班子;选拔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管理能力强的年轻同志到村工作,为新型党建模式的顺畅运转和村企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激活全村要素资源,形成经济发展合力

在资本要素方面,早在1999年,江河集团陷入经营困境之际,杨祥生发动村里的能人、企业骨干主动认领部分股份,其中最差的一块资产负债1000多万,由杨亲自认领。这种由村集体控股,党委班子成员入股的方式,将村干部利益和村民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借助市场之手调动了全村上下搞生产的积极性。

在土地利用方面,2009年秋,孝化村成立了靖江孝化高效农业示范园有限公司,将全村23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由公司统一进行规模种植和经营。土地流转之后,农业公司招引农业项目,种植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农业总产值自然稳步上升。根据该村村委会主任耿光平的介绍,改种超有机大米后,每亩纯收益是种植普通稻米的10倍以上。

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村里设立创业扶持基金,为大学生回乡创业,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提供奖金支持,鼓励创新和发明。此外,村里每年会针对市场需求,定期开展村民就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基本实现“村民就业不出村”,既为企业赢得了人才,也使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增强。

资本、土地、劳动力、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利润,也大大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农田交给公司管理后,村民们既可以每年拿到8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又可以到农业示范园工作,还可以外出打工。目前有120多个农民在农业示范园打工,人均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村民陆军说:“我家5亩半田,过去种植稻麦,除去口粮,落不下几个钱。土地流转后,我在村集体打工,加上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年收入两万多元,比流转前强多了。”

3.统筹村组企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7年,村党委成立伊始,立即着手制定村域发展5年目标,明确2008年10件实事,并请省规划院主持设计村庄建设规划,重点建设生态农业区、休闲观光区、集中居住区和公共服务区等4个功能分区。其中,集中居住区的规划既注重水乡特色,又包容现代城市时尚,提升社区品位,较好地解决了农民集聚问题。

在具体村务管理上,村党委主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督查考核,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各项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则被细化分解成若干子项,按照所涉区域和行业特征,由相关党支部组织实施。各党支部按照目标任务组建工程项目部,全权负责,自主运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最终,村里形成村党委和党支部、总目标与子项目统分结合、联动运作的工作机制。

随着村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也有了更多的经济实力为村里办实事。一年多来,村里累计投入900多万元,集中开展村庄整治、河道疏浚和社区绿化,贯通了全长2600米的孝化大道,建成了沿河景观带,建成了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0件实事全部实现了。村民们感叹:“村里这一年多来的变化超过了过去20年。”

(四)孝化村“村企合一”的成效及其推广

1.孝化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表1 孝化村2006—2009年总体经济发展情况表(单位:万元)

img69

从表1可以看出,孝化村自2006年以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年均经济总量增长超过65%,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7.9%,工业总产值增速平均为68.5%,两者均远远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2008年,在我国遭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负面冲击之下,孝化村经济仍然保持了可喜的增长,自身经济活力依旧十分充足,衡量农民富裕程度的人均收入指标更是年均增幅达22.4%,2009年几乎比2006年翻一番。村集体收入虽然基数较小,但三年增幅依次达到54.2%、204%和78.2%,远远高于其他指标的增长速度,截至2009年年底,村集体收入突破800万元大关,为提高和完善村公共服务质量创造了良好的财政条件。这些很大程度受益于村里大力实施的“村企合一”的发展模式。

2.孝化村农民收入结构日趋合理

表2 农民收入三大来源占总收入的比重变化(单位:万元)

img70

从表2可知,实行村企合一后,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绝对值呈现齐头并进的快速增长态势,产业结构配比更加趋于合理。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值比重已降至1%;居于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在2008年之前占比在90%以上,2009年则降至80%;与第二产业相对应的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升至近20%。

产业结构优化背后隐藏的是农民收入的合理化。孝化村绝大多数农民收入来源于工资性收入,而非传统的务农收入,实际上,孝化村的村民基本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包括农业工人)的转变,该村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开拓农民致富的新渠道,让村民享受更多的闲暇和娱乐,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3.“村企合一”为模式的有益推广

“村企合一”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和农村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让农民切身体会和分享到了企业发展的成果,受到了村民一致赞同和拥护,在靖江市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引导作用。

靖江市在总结推广新桥镇孝化村党委“村企合一、共建共赢”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紧扣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创设载体,广泛开展机关部门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非公企业与村党组织“村企共建”,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民就业、参与公益事业、选派干部任职、延伸服务职能等办法,努力在城乡统筹发展和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靖江市已有188个行政村与525家非公企业党组织联动,共建合作项目236个,总投资8.6亿元,转移就业3442人,联手推进32项惠民利民实事工程。

三、农户家庭案例

我们随机抽选了村民朱武作为调查对象。朱武,男,35岁,家有5口人,本人在中丹集团工作,妻子因身体不好在家疗养,父亲在村部农场上班,母亲在村中文化团工作,女儿今年10岁,在村小学读三年级。2007年以前他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朱武的打工收入和父母妻子种田的收入,一年下来去掉日常开支、妻子的医药费、女儿的教育支出,没有结余。自从村里实行新的政策,家中土地流转之后,父母亲都找到合适的替代工作,且比以前轻松了很多。2009年他家一年毛收入大概有5万元,总支出大概是3万元,其中生活支出占去2.5万元,看病支出是五千元,一年大概剩余2万元。家中原有5亩半稻麦田,土地流转后,朱武的父亲说他觉得特别轻松:“过去每到农忙时节,收割栽种样样要操心,一年种两季稻麦,只能赚到1000多块钱。如今在农业公司帮着施施肥、打打药、补补苗,做做田间管理,每天按小时拿报酬,8个钟点能拿到40块钱,一个月收入就有1000多块。再加上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到公司上班比自己种田强多了。”此外,朱武家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余钱存进银行或进行简单的投资。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农民不再被捆绑在土地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到企业打工或者自己创业。而村民的部分医疗费、水电费也由村里和企业支付,在村民和村、企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的收入增加,开支减少。可见,村企合一后,农民虽然“失地”,却增加了收入,减轻了生活负担,提高了生活水平。

四、“村企合一”模式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村企合一”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农民和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现实可行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因此,有必要探究其成功背后所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从孝化村“村企合一”模式的成功实施并大力推广的经验中,我们得到三点重要的启示:

一是农民致富需要整合农村分散的要素资源,使之规模化。正是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重新焕发了孝化村的活力,激发了村民的经久不息的创富热情。

二是农村发展必须将“能人”利益和村民利益有机结合。我国农村的自组织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合力,但凡富裕的农村均由能人强力撑起,孝化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以杨祥生为首的一批能人的功劳。除了思想境界和个人觉悟,能人需要更合理的激励才愿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动村民致富。许多发展较好的农村往往因为利益的纠葛而停滞不前,其核心问题是能人与普通村民的目标函数不一致。通过能人入股集体企业的方式解决了经济激励问题,通过能人担任村党委、村委和企业领导干部的方式解决了能人政治抱负实现欲和精神境界满足等方面的激励问题。能人甘愿以身作则,奉献自己的一切才能,村民则在能人的带领下,获得了收入的快速增加。这实质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帕累托改进。

三是“村企合一”长期发展面临的困境。一方面,能人不可能一直保持其对市场经济的敏锐洞察,以带领村民长期致富;另一方面,“村企合一”模式下权力的高度集中容易使干部产生优越感,加之缺少监督,他们可能利用公权力从事不正当行为,以致逐渐脱离村民,由此埋下双方矛盾的隐患。再者,地方政府在支持并推行这一模式时,往往来不及考虑各村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将目标短期化,因此留下很多弊端。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农民对村中的事务并不了解,对政策的理解也不是很清楚,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此外,就靖江市而言,在村企共建过程中部分村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只盯着上级拨款或者企业赞助,缺乏创业激情;部分结对双方缺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互动互进的长远目标和打算,往往停留在举行一次座谈会,办好一件实事上。因此需要广泛宣传,科学引导,从多角度支持具备条件的村和企业从经济、组织、人才、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共建,细化实施步骤,强化落实责任,以多元化的市场理念规划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使村企共建活动成为整合现有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靖江孝化村2300亩土地全部流转》,扬子晚报网,2009年7月5日,〈http://www.yangtse.com/jspd/0807jsyw/200907/t20090705_668417.htm〉。

2.《新桥镇财政所统计年报(2006—2009)》(内部资料,未出版)。

【注释】

(1)何秡,女,1991年生,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美国会计专业本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