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唐山城镇格局的形成
开平煤矿的创建,推动了唐山城镇格局的形成。近代工业的出现,新式交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集中,从而大大推动了桥家屯的城镇化进程,城镇疆界不断拓展。随着煤矿的建立,“建造房舍,兴立街市,竟与乔头屯村联为一气,始有铺户,渐成市面”[207],商业店铺的增多,矿区与村落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唐山早期的几条主要街道。由于开平煤矿最初雇用的工人多为广东籍和山东籍人,他们以同乡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广东街和山东街,而开平煤矿为方便矿工日常所需,在矿局和车站之间建房设铺售货,又形成了东局子街、乔屯街和以商品类别命名的粮市街、鱼市街、柴草市街、北菜市街等早期街道,唐山已形成矿村相连的城镇格局,所以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将围绕矿区的12个村庄划归唐山,唐山开始建镇。
随开平煤矿的建立,人口日增,为保治安,光绪七年(1881年)驻军滦州茨榆坨武汛迁驻唐山,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唐山建镇后,设保甲局以“肃奸除暴绥靖地方”[208],成为当地管理治安的机构,也是唐山最早的行政机构,由开平矿务局会办杨善庆担任局长,各村村务由各村公益会管理[209],但重大事件仍归丰、滦两县分管。
唐山具有近代意义的城镇建设表现在车站、桥梁、栈房等的建设上。随着唐胥铁路的修筑,光绪八年(1882年)建成唐山火车站,时有正线、装卸线各一条和十余间栈房,专营唐山至胥各庄间以煤炭为主的客货运输[210]。为便于人们行走又修建了桥梁,光绪七年(1881年)在唐山矿南门附近建双桥里铁路桥,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双桥里京山铁路桥,又在乔屯东口、沟东大街北口建木桩支柱乔屯钻桥[211]。从建矿时起开平就为从英国重金聘来的矿师建有眷属住宅,房屋式样结构采用欧式[212]。另外,随着开平煤矿的建立,城镇照明、饮水和排水设施也开始设置。光绪二十年(1894年)唐山修车厂投入一台由往复式蒸汽机带动的40千瓦小型直流发电机,用作工厂照明和动力电源[213],改变了唐山一直使用煤气灯照明的状况,从此,唐山有了电灯照明。在广东大街、粮市街和西山别墅一带高级员司住宅区设有砖砌排水沟道,为排矿井积水开挖了排水沟,虽然当时只有唐山矿至达谢庄东入陡河一段,且大部为土明渠[214],但这却成为唐山以后主要的排水设施之一。西方物质文明在这里得到初步展示,唐山镇已不同于以往依靠军事、政治发展起来的传统集镇,明显具有近代化的特征,已开始向近代城市迈进。
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公用事业的兴办,邮政、电讯事业也迅速兴起。早在开平矿务局开矿、修路之时,即设有专用电话交换点[215],光绪七年(1881年)开平矿务局与芦台之间即设有电报线路,光绪九年(1883年)通到天津[216],以后,随着铁路向东、西延伸,电话、电报线路也逐渐扩展到秦皇岛。总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前,开平矿务局已经自建了天津—开平矿区—秦皇岛间全长260公里的通讯线路[217],这些通讯设施除企业自用外,部分还对民众开放。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年底,刚刚开办一年的大清邮政在唐山正式成立邮政分局,办理信函、明信片、贸易契、印刷物以及包裹等邮递业务[218],以后还开通汇兑业务。光绪十年(1884年),人力车(黄包车、东洋车)由天津传入唐山,成为唐山主要的交通工具[219]。近代化交通、通讯设施的建立,便利了唐山与外界的联系,便利了信息的传递,唐山一改往日封闭、落后的状况。
文化娱乐场所也随之建立。原先唐山境内无正式书店,只有一些走街串巷贩卖文具用品和书籍的商贩,只开平矿务局和唐山制造厂有为中、高层职员服务的小型图书馆[220]。另外,开平煤矿自创办以来,视科学技术为企业发展之本,除从国外招聘技术人员外,为本企业之需,也开始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光绪七年(1881年)唐廷枢为改变该矿全部使用外国工程技术人员的状况,创办了采矿煤质化验学校,从美国俄亥俄州聘巴托斯任教,招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学生和同等学力者进行工程技术专业教育[221],毕业后大部为矿局招用,成为开平员司、干部或技术工人。另外,开平还举办义学,这些都促进了唐山文化事业的发展。光绪十四年(1888年)王永富在老车站北建成的车站茶园,时可容纳200人,是唐山第一个剧场[222]。医疗卫生事业也开始起步。光绪十八年(1892年)开平矿务局在唐山创办简易诊疗所,光绪十八年(1892年)开平矿务局在西山口附近建立诊所,聘请英籍医生马绍尔担任治疗工作。随着开平煤矿的创建,西方教会势力也开始对唐山发生影响。在19世纪80年代的初期,圣道堂向天津北扩展到永平与唐山,以便在成千的矿工中进行工作,由甘霖博士与殷森德先生定期巡视,但光绪十年(1884年)最早固定驻在唐山的却是韩荫士先生,根据唐景星的请求,圣道堂在唐山建立了一所教会医院[223]。唐山文教卫生事业有了初步发展。
总之,随着开平煤矿的创办,在昔日偏僻的农村乡间出现了独立于村落的工业区域,随着工业的发展,矿区与村庄逐渐连成一片,到19世纪末唐山已由一冷落小村发展成为一个工商业重镇,初步展现出近代工商城镇的风貌。以开平煤矿为开端,带动了唐山工商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唐山城市化的进程,由于煤矿的发展、铁路的修建使唐山已迈开了近代化步伐。工业的发展为唐山城市近代化铺下了起步基石,并为唐山城市近代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注释】
[1]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568页。
[2]《李鸿章全集·朋僚函稿》卷十六,光绪二年(1876年)八月二十六日《复丁稚璜宫保》,第五册,第2696页。
[3]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570—572页。
[4]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4页。
[5]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17—618页。
[6]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19页。
[7]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18—619页。
[8]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19页。
[9]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0页。
[10]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1页。
[11]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19—620页。
[12]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1页。
[13]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0—621页。
[14]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1—622页。
[15]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2页。
[16]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4页。
[17]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3页。
[18]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5页。
[19]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6页。
[20]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8页。
[21]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37页。
[22]转引自刘佛丁:《开平矿务局经营得失辨析》,《南开学报》1986年第2期。
[23]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44页。
[24]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54页。
[25]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56页。
[26]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58页。
[27]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9页。
[28]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9页。
[29]开滦档案,M-4425第一册,转引自刘佛丁:《开平矿务局经营得失辨析》,《南开学报》1986年第2期。
[30]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41页。
[31]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43页。
[32]《申报》,光绪八年正月二十六日(1882年3月15日),第285页。
[33]《申报》,光绪八年二月初六日(1882年3月24日),第329页。
[34]《申报》,光绪八年四月十四日(1882年5月30日),第723页;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八日(1882年6月13日),第807页。
[35]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164页。
[36]《申报》,光绪九年九月二十三日(1883年10月23日),第687页。
[37]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60页。
[38]郑观应:《盛世危言》,《开矿上》,附录《开平煤矿事略》,见陈良倚辑:《皇朝经世文三编》卷六十八《工政八》,载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七十六辑,总751,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11月版,第1013页。
[39]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1128页。
[40]干德利:《中国进步的标记》,见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八),第453页。
[41]苑书义:《李鸿章与中国社会转型》,见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研究》,东方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98页。
[42]《李鸿章全集·译署函稿》卷三,光绪元年(1875年)五月十一日《论海防筹饷》,第六册,第2982页。
[43]《李鸿章全集·译署函稿》卷一,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论试办轮船招商》,第六册,第2931页。
[44]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9月版,第167页。
[45]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7月版,第143页。
[46]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06页。
[47]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一),第538页。
[48]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第36页。
[49]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第53页。
[50]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第44页。
[51]张培仁:《论励精图治之益》,《静娱亭笔记》卷一,第44页下,见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一),第479页。
[52]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8页。
[53]《申报》,光绪元年五月二十九日(1875年7月2日),第5页。
[54]《申报》,光绪元年五月十三日(1875年6月16日),第549页。
[55]祁世长:《矿厂开采恐滋流弊疏》光绪七年(1881年),见盛康辑:《皇朝经世文编续编》卷五十七《户政·开矿》,载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八十四辑,总840,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11月版,第6540页。
[56]杨嘉善:《遵查唐山等处矿厂并无妨碍情形禀》,见盛康辑:《皇朝经世文编续编》卷五十七《户政·开矿》,第6548页。
[57]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一章,第10页。
[58]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一章,第10页。
[59]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八),第451页。
[60]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版,第53页。
[61]《李鸿章全集·朋僚函稿》卷十二,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十一日《复丁雨生中丞》,第五册,第2618页。
[62]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年),第59页。
[63]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0页。
[64]《申报》,光绪五年正月十八日(1879年2月8日),第113页。
[65]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年)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5月版,第120页。
[66]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43页。
[67]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年)第一册,第121页。
[68]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41、649、642、650页。
[69]《中国铁道原始》,见甘韩编:《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载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七十九辑,总781,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11月版,第973页。
[70]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年)第一册,第125、121页。
[71]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年),第343页。
[72]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一),第539页。
[73]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一),第141页。
[74]沈葆桢:《核减台煤出口税片》,光绪元年(1875年),见葛士睿辑:《皇朝经世文续编》(五)卷一百一十五,洋务十五,载沈云龙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七十五辑,总741,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11月版,第3073页。
[75]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一),第141页。
[76]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41页。
[77]李鸿章:《李鸿章对筹办开挖运煤河的批示之文》[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初八日],见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一卷,新华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361页。
[78]刘佛丁:《开平矿务局经营得失辨析》,《南开学报》1986年第2期。
[79]开平矿务局1888—1893年账略,开滦矿务局档案馆藏。
[80]“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矿务档》,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年4月再版,第204页。
[81]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10月版,第539页。
[82]周叔:《周止庵先生别传》,载《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民国丛书》第三编,第七十三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26页。(以下简称《别传》)
[83]盛宣怀:《愚斋存稿》卷二《奏疏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鄂督张会奏《萍乡煤矿请禁另立公司片》,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十三辑,总122,台湾文海出版社1975年3月版,第79页。
[84]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第539页。
[85]《申报》,光绪十年三月初五日(1884年3月31日),第491页。
[86]“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矿务档》,第190页。
[87]《唐廷枢向李鸿章禀拟开河运煤及章程之文》[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初七日]及《李鸿章对筹办开挖运煤河的批示之文》,见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一卷,第357页、361页。
[88]唐山市路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山市路南区志》,海潮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582页。
[89]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30页。
[90]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9页。
[91]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9页。
[92]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二章,第7页。
[93]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二章,第9页。
[94]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八),第426页。
[95]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二章,第7页。
[96]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三册,《张翼受知于醇王》,中华书局1984年10月版,第1443页。
[97]王玺:《中英开平矿权交涉》,第40页。
[98]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三章,第2页。
[99]王玺:《中英开平矿权交涉》,第40页。
[100](日)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编,侯振彤译:《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概况》,原名《天津志》,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九月印行,第367页,转引自来新夏:《天津近代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3月版,第113页。
[101]靳宝峰、孟祥林主编:《唐山市志》第一卷,方志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28页。
[102]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年),第368页。
[103]熊性美、阎光华主编:《开滦煤矿矿权史料》,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39页。
[104]熊性美、阎光华主编:《开滦煤矿矿权史料》,序言,第4页。
[105][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第475页。
[106]刘佛丁:《开平矿务局经营得失辨析》,《南开学报》1986年第2期。
[107]熊性美、阎光华:《开滦煤矿矿权史料》,第270—271页。
[108]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621页。
[109][清]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五),第4941页。
[110]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二章,第9页。
[111]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3页。
[112]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37页。
[113]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6页。
[114]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一卷,第357—358页。
[115]汪敬虞:《唐廷枢研究》,附录《唐廷枢年谱》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咸丰元年(1851年),第157—158页。
[116]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59页。
[117]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32页。
[118]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3页。
[119]汪敬虞:《唐廷枢研究》,附录《唐廷枢年谱》同治九年(1870年),第168页。
[120]汪敬虞:《唐廷枢研究》,附录《唐廷枢年谱》同治十一年(1872年),第173页。
[121]郝延平著,李荣昌等译:《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71页。
[122]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106页。
[123][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141页。
[124]汪敬虞:《唐廷枢研究》,附录《唐廷枢年谱》同治七年(1868年),第165页。
[125]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5页。
[126]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第57页。
[127]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六),第90页。
[128]郝延平著,李荣昌等译:《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74页。
[129]《申报》,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1892年11月13日),第463页。
[130]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一章,第12页。
[131][美]郝延平著,陈潮、陈任译:《中国近代商业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367页。
[132][美]郝延平著,李荣昌等译:《十九世纪中国的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76页。
[133]《申报》,光绪十八年六月初五日(1892年6月28日),第377页。
[134]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57页。
[135]《办事专条11则》,光绪五年(1879年)订,见《开平矿务局规条》,上海广百宋斋光绪年间铅版印,国家图书馆分馆藏。
[136]《洋人司事专条》,见《开平矿务局规条》。
[137]《开平矿务局开办规条10则》,光绪五年(1879年)订,见《开平矿务局规条》。
[138]《开平矿务局为重订煤窑规条之告示》,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二月,见《开平矿务局规条》。
[139]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第48页。
[140]《矿务新论》,见宜今室人辑:《皇朝经济文新编》卷二《矿务》,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九辑,总283,台湾文海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19页。
[141]《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8月版,第125页。
[142]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53页。
[143]《矿务新论》,见宜今室人辑:《皇朝经济文新编》卷二《矿务》,第19页。
[144]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年),第590页。
[145]《申报》,光绪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1886年7月27日),第159页。
[146]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50页。
[147]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54页。
[148]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0页。
[149]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55页。
[150]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二章,第1页。
[151]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年)第一册,第126页。
[152]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6月版,第27页。
[153]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年)第一册,第127页。
[154]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年)第一册,第131页。
[155]《清实录》(55),《德宗景皇帝实录》(四),二百六十九卷,光绪十五年(1889年)四月初六日上谕,中华书局1987年5月版,第599页。
[156]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年)第一册,第131页。
[157]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年),第343页。
[158]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二章,第2页。
[159]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第530页。
[160]黄景海主编:《秦皇岛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11月版,第136页。
[161]黄景海主编:《秦皇岛港史》(古、近代部分),第150、153页。
[162]《窑工规条32则》,光绪七年(1881年)订,见《开平矿务局规条》。
[163]《续增煤窑规条51则》,光绪八年(1882年)订,见《开平矿务局规条》。
[164]《卸煤楼规条18则》,光绪十二年(1886年)订,见《开平矿务局规条》。
[165]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二卷,第508页。
[166]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18、619页。
[167]《开平矿务局开办规条10则》,光绪五年(1879年)订,见《开平矿务局规条》。
[168]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44页。
[169]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二卷,第154页。
[170]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二卷,第202页。
[171]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二卷,第188页。
[172]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19页。
[173]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42页。
[174]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二卷,第427页。
[175][清]吴士鸿修,孙学恒纂:《滦州志》卷一《疆理·风俗》,第50页。
[176]《申报》,光绪八年正月十一日(1882年2月28日),第209页。
[177]唐山市路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山市路南区志》,第302页。
[178]江淮主编:《唐山经济概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版,第45—46页。
[179]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13页。
[180]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49页。
[181]袁棻修,张凤翔纂:《滦县志》卷四《人民·风俗习尚》,第2页。
[182]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二章,第12页。
[183]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1190页。
[184]卡尔逊:《开平煤矿》第二章,第13页。
[185]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三卷,第136页。
[186]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第75页。
[187]唐山机车车辆厂厂志编审委员会编:《唐山机车车辆厂志》(1881—1992年),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252页。
[188]《申报》,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1895年5月18日),第109页;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三日(1895年5月26日),第163页。
[189]魏心镇、朱云成:《唐山经济地理》,商务印书馆1959年4月版,第10页。
[190]陈佩:《河北省滦县事情及唐山市事情调查》,第41页。
[191]唐山市路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山市路南区志》,第2页。
[192]靳宝峰、孟祥林主编:《唐山市志》第三卷,第1791页。
[193]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唐山历史写真》,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2月版,第137页。
[194]袁棻、张凤翔纂修:《滦县志》卷二《地理·地质》,第34页。
[195]唐山市开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开平区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01页。
[196]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16页。
[197]《振兴京津贸易说》,见宜今室人辑:《皇朝经济文新编》商务卷八,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九辑,总284,台湾文海出版社1987年8月版,第228页。
[198]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25页。
[199][美]赵冈:《论中国历史上的市镇》,《中国社会经济研究史》1992年第2期。
[200]陈克:《近代天津商业腹地的变迁》,载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天津城市科学研究会合编:《城市史研究》第二辑。
[201]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临时股东大会议事录,开滦档案G0767-61。
[202]牛昶煦、郝增祜纂:《丰润县志》卷三《杂记》,1921年铅活字印本,第81页。
[203]《北支河川水运调查报告》(日文),第650页,转引自王树才主编:《河北省航运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9月版,第103页。
[204]唐山市路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山市路南区志》,第373页;靳宝峰、孟祥林主编:《唐山市志》第二卷,第1456页。
[205]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617页。
[206]唐山市路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山市路北区志》,中华书局1999年5月版,第419页。
[207]天津市档案馆、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年)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990页。
[208]《申报》,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十日(1898年1月2日),第7页。
[209]陈佩:《河北省滦县事情及唐山市事情调查》,第35页。
[210]靳宝峰、孟祥林主编:《唐山市志》第二卷,第1467页。
[211]王克勤主编:《唐山城市建设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292页。
[212]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四卷,新华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303页。
[213]靳宝峰、孟祥林主编:《唐山市志》第一卷,第28页。
[214]唐山市路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山市路南区志》,第283、244页。
[215]唐山市路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路北区志》,第426页。
[216]牛昶煦、郝增祜纂:《丰润县志》卷三《杂记》,第81页。
[217]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二卷,第258页。
[218]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唐山历史写真》,第137页。
[219]唐山市路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山市路北区志》,第10页。
[220]唐山市路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山市路南区志》,第653、656页。
[221]开滦矿务局史志办公室编:《开滦煤矿志》第四卷,第40页。
[222]唐山市路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唐山市路北区志》,第9页。
[223]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天津历史资料》第二期,1964年9月30日,第13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