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山文化教育的发展

唐山文化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山扶轮小学是唐山建立较早、声誉较好的企办初级小学。到1920年时,唐山市只有以上四所小学堂和一所唐山镇立国民学校。该校从创办至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先后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工程学校、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分校等,为交通部直辖的高等院校。
唐山文化_工业化与城市化:唐山城市近代化进程研究

四、唐山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兴盛,而城市的发展又急需人才的补充。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进步,标志城市文明的初显。唐山近代教育大体分为公立、私立、教会办学及企业办学。开滦煤矿除资助地方办学外,也为解决职工子女入学问题而开办了自己的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分布在各矿区,教学形式依照中国教育部颁发法令进行。

近代中国不断遭受资本主义强国的侵略,它们在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同时,也进行文化渗透,企图在思想上征服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而传教士充当了资本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为了达到其传教的目的,他们除了讲经布道之外,还辅助以种种非宗教性的活动,如从事教育或创办慈善事业等。近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以传教士首开其端,唐山也不例外。早在19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势力即已渗入唐山,到20世纪初,教会在唐山已有相当大的势力。唐山近代西式教育即开始于英国基督教会在便宜街创办的华英书院,该校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立,主要通过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同时,灌输、传播基督教,始为初级小学,1912年在老谢庄以西新建校舍,添设高级班,扩充为完全小学。学校负责人均为英国人,最早为韩荫士,继之为雷汉伯,再次之为瑞加斯,教务主任是中国人郑兰之。学校课程以英语为主,每天都有《圣经》,学生入学首先要买一本《圣经》,通过上《圣经》课,向学生灌输宗教思想。除英语、圣经课外,还有算术、地理、尺牍、写字等课[265]

绅士作为中国“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266],在地方事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近代新学传播的过程中,地方绅士也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废科举、兴学堂的影响下,乔头屯开明绅商刘凯元将其家塾改为私立小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又改私立为公立,随后名称多有变更,同年又改为“唐山公立两等小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唐山公立两等小学堂设董事会,吴述三、林端甫分任校董,由京奉路唐山修车厂、开滦矿务局赞助经费,每年出资各800银元,1912年又将其改称为“唐山公立两等小学校”,1916年改称为“唐山同仁小学校”。它的设立,开创了唐山公立小学的先例,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逐渐取代古老的私塾[267]

同时,一些官办学堂也陆续建立。1917年在林西庵子庙建立了庵子庙小学,为庙宇改建的校舍[268]。1919年,天津铁路分局在唐山火车站东南择地20余亩,兴办了唐山扶轮小学,分南北两院同时动工,1920年春竣工使用。南院为总校部,设有27间教室,高年级班在此院上课,设有20间办公室,院内房舍整洁规范,体育场内篮球场、足球场、爬梯、转塔、单双杠等一应俱全,院内还建有花园,栽植洋槐垂柳,夏天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令人心旷神怡,不失为读书的好去处。北院相对来讲面积稍小一些,有教室10间,办公室1间,操场居中,为低年级学生就读场所,学校在1920年秋季开始按四轨制招生,男女合班上课[269]。唐山扶轮小学是唐山建立较早、声誉较好的企办初级小学。据《唐山调查录》载,唐山“初等教育,有扶轮小学、同仁小学等数校,尤以扶轮小学为佳,计分高等小学国民小学两组。校舍整洁,设备完美,成绩甚佳,为华北不可多得之小学。并设有校园,使生徒有正当之娱乐,用意至善。毕业后可升入天津扶轮中学”[270]

到1920年时,唐山市只有以上四所小学堂和一所唐山镇立国民学校。学校数量虽少,但教学质量却在冀东处于领先水平。

除此之外,还出现一些工矿企业所办的专门学校,如唐山路矿学堂即是京奉铁路与开平矿务局会同筹设,后发展成唐山唯一一所高等院校。该校从创办至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先后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工程学校、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分校等,为交通部直辖的高等院校。最初创办目的是“为作育路矿两政人才,以免事事仰仗外人”[271],其前身是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办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9月因八国联军入侵而停办,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便于在唐山修车厂实习而迁至唐山。同年10月,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投资10.3万银元,在唐山镇石家庄东南征地192.85亩,建校舍210间。次年3月27日,清政府铁路督办批准北洋铁路学堂增设矿科,学堂名称也随之改为唐山路矿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下旬,唐山路矿学堂正式开学,学生分甲乙两班上课。宣统元年(1909年)秋矿科停办,专修铁路工程科,遂又更名“唐山铁路学堂”,1912年8月粤汉铁路招考工程练习生28名,在全国五六百名考生中,唐山铁路学堂毕业生有23名被录取,由此学校名声大振。1916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工程高等学校作业展览评比会上,唐山铁路学堂学生茅以升、王节尧的作业被评为全国第一,教育总长特嘉奖他们“俟实扬华”匾额一方。同年,学校第七届毕业生茅以升报考清华官费留学被录取,赴美国康乃尔大学进修硕士,在大学和研究生考试中获特优成绩,为此康乃尔大学决定,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生,一律可免试入学为研究生。由于该校师资力量雄厚,能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并制定了“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毕业生成绩优秀,曾有“东方康乃尔”之誉[272]。该校“设备完美,教授多硕学之士”,在1920年左右“学生约200余人,计大学4年预科2年。毕业后得学士学位,可入美国各大学研究院专修高深学术”[273]。后逐渐发展为国立交通大学,跻身于全国一流高等学府行列之中。

20世纪初,唐山还开办了两所专门学堂,一所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创办的唐山巡警学堂,分官生、兵生两班,每学期半年,五期后停办[274];另一所是宣统元年(1909年)9月23日马家沟总局(即滦州矿务有限公司)在赵各庄开办的测绘学堂[275]。此外,唐山修车厂于宣统元年(1909年)8月创办工余夜校,“并制订办学章程十二章六十七条,招生对象主要是工厂工人及无力就学的工人子弟,课程设中文、英文、算术、物理、制图,学制预科两年,本科三年,学校设专职教员五名,并聘请工厂部分员司兼课。1921年3月工厂还借用扶轮小学校舍办职工学校,部定专职教员四名,并从工厂员司中聘若干名任兼课教员,教员均由局长委任,设普通科和补习科,至1922年因财政困难停办”[276]

这些学校因隶属关系不同,经费来源也不一,有的出自教会,有的来自政府,但大多为工矿企业投资,校舍来源有政府投资建房,有工厂、商团捐款建房,也有个人捐房、捐款,还有租用民房的。设备也比较简单,但不管怎样,唐山教育事业已真正开始起步,并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随着各类学校的建立,也出现了图书馆、书店等文化事业机构。最早的图书馆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立的唐山路矿学堂图书馆,清末民初开滦矿务局、唐山修车厂、启新洋灰公司也先后建立了小型图书馆,为本企业员司服务。1920年,唐山创立工人图书馆,备有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供工人秘密阅读,实为以图书为媒介进行革命活动之场所[277]

以前唐山境内无正式书店,只有兼营文具和书籍的游学商人,1912年,唐山出现了第一家专营文具和图书的慎余书局[278]

唐山的近代化与中国近代化运动息息相关。在唐山城市近代化进程中,社会不可能仅通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交往来行使其传播功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必不可少。近代中国早期大众传播媒介以周报、日报、杂志为主。人口的聚集,使得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速,报纸作为近代兴起的新闻传播媒介也在唐山开始出现。唐山第一家报纸发刊于宣统二年(1910年)2月,是小集人田博亭创办的《震兴白话报》,他自任总经理兼主笔,馆址设在财神庙街,那时因铅字不足,遂用石印,编排得法,缮写清楚,颇受读者欢迎,至宣统二年(1910年)12月改组为《公言报》,仍由其任总经理兼主笔,馆址移至小山前街,1912年12月停刊[279]

五四运动期间,唐山交大学生成立学生会,并创办《救国报》,这是唐山最早的白话文报刊,也是中国学生运动史上最早的进步刊物之一。并成立“人社”,成为唐山最早的学生社团[280]

随着唐山城市的发展,唐山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开平矿务局将诊疗所改建为小型“华人医院”,后改称“中华医院”,这是唐山第一所西医医院,同时在附近建有一所专为外籍人员服务的小医院,开滦矿务局在所属各矿矿区也均设有诊疗所或小型医院为本局职工免费服务,同时也对外施医诊疗[281]。宣统二年(1910年)中华医院(开滦医院)开始使用外国患者捐献的手提式X光机诊断疾病[282]。当时,启新洋灰公司和唐山修车厂均与开平矿务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华医院订有协议,为本局职工诊治疾病。1912年,唐山修车厂自建面积70.23平方米的诊疗所,设“华医室”为职工诊病治疗[283]。唐山医疗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