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 搭建平台 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中共红寺堡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马玉龙
红寺堡是一个只有十年建设历史的扶贫移民开发区,一个从零开始、从头起步的贫困地区,一个外部环境恶劣、干旱少雨靠高成本扬黄水灌溉的农业区。现有农村人口16.4万人,占搬迁总人口19.6万人的83.67%,农村人口人均拥有耕地不足2亩,农村年均剩余劳动力4万人以上。由于受群众生产观念和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农业生产仍处在粗放型、高耗水阶段,农业保稳定的基本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尚未完成;节水、高效、避灾型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刚刚起步,效益还未彰显;资源贫乏,没有骨干工业企业,工业经济短腿,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社会各项事业仍在起步中蹒跚前行,发展状况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极不适应。面临诸多实际困难,红寺堡开发区是如何保持了较快平稳的经济增长速度?如何使移民群众一步步摆脱贫困,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依靠民资,集中民力,集聚民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一条摆脱贫困,走向壮大的有效捷径。红寺堡地区民营经济的提前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红寺堡充分发挥自身交通、资源、政策以及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在鼓励和广泛发动全红寺堡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广泛招商引资,放手、放胆、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鼓励民营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商贸发展、农业产业开发、工业经济等各领域的投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红寺堡开发区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走向强大,逐步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红寺堡开发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红寺堡民营经济犹如一架马车,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强有力地拉动着地区经济的增长。
(一)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虽然民营经济在红寺堡发展较晚,但逐步起步的红寺堡民营经济却发展势头迅猛。截止2008年,红寺堡开发区共有民营经营单位3300多户,从业人员6.5万人,年实现总产值1.087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660万元,实现增加值2640万元,应缴税金528万元,实现利润1755万元。民营经济逐步成为拉动红寺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扩大了就业岗位,维护了社会稳定。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涉猎领域的不断拓展和规模的扩大,民营经济正逐步成为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目前,红寺堡开发区民营经济中从业人员达6.5万人,这对于一个拥有16万农村人口、就业机会偏少的红寺堡来说,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大减轻了政府压力,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稳定。
(三)繁荣了城乡市场,活跃了地方经济。民营经济有着灵活的机制和取向,它的发展始终以市场的潜在需求为导向,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身,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以自我的完善和提高,推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结构和水平的日趋合理和提高,始终引领着市场发展的潮流。活跃在红寺堡二、三产业市场上的运输、商贸批发零售、手工作坊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民营经济占到产业投资的95%以上,逐步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助力器,成为繁荣经济的有力支撑。
二、红寺堡开发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红寺堡民营经济在十年的建设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建区迟、起步晚、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民营经济自身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效益差。从数量和规模看,红寺堡民营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都很小,仅有的几家企业主要以小型建材加工、小型农副产品加工和手工作坊式个体加工业为主,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为数不多;从经济效益看,大多数民营经济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中,且多数是“摆摊子,开店子,办馆子”,小打小闹,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效益不容乐观。
(二)行业过于集中,新兴行业发展缓慢。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是红寺堡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个明显特征。经过几年的发展,民营经济虽然涉及行业面在逐步扩大,但仍然局限于建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住宿等领域。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型等新兴行业涉及不多。
(三)融资困难,资金制约突出。资金是企业运转的血液。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资金供应充足,才能保证企业运转,才能让企业做大做强。红寺堡开发区仅有两家3家融机构,其中农业银行还属于中宁县的代办点,由于群众经济基础薄弱,存款量小,致使贷款额度不大,历年小额贷款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不大,民营经济创业资金严重不足。全民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刚刚起步,虽然对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有所加大,但效益还没有显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
(四)管理和技术落后,缺乏品牌意识。目前,在红寺堡现有的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四种现象:一是经营管理不规范,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机构不健全,大多属于家族式管理,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严重影响着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民营企业受自身素质的限制,不可避免的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束缚,致使决策理念相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与需要。三是不注重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引进、新产品的应用和开发,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经营策略;四是民营企业普遍科技投入不足,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下。缺乏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主打产品,能叫响的“优质产品”、“品牌产品”不多。
三、加快红寺堡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民营经济作为红寺堡经济建设的有力助推,要想有更进一步地发展,在企业自身加强整改,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体制、用人机制等问题。同时,政府必须不断优化政策,加强引导和服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搭建政策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帮助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最终实现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红寺堡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的提速,促进红寺堡经济加速发展。
(一)解放思想,加快民营经济前进的步伐。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投资方向界定到政策扶持较之以前都有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定,为红寺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环境。红寺堡的特殊建制为我们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创造了一个相对其他地区更为宽松的平台。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的观念,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民营经济,力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拓宽民营经济领域,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依法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或实行垄断。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要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立足实际,依托红寺堡自身诸方面优势,因地制宜的研究制定出台加快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同时,要经常深入民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二)优化环境,为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红寺堡的民营经济多为“借鸡生蛋”,民营经济投资者和经营者一样,都是“移民”来的,来者都是客,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一是优化政务环境。部门单位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服务为本”的思想,切实解决好官本位的问题,真正做到万事民为先,改进服务理念,转变服务作风,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服务型政府。要以政府效能建设为准绳,以最快捷、最优质的服务方式,为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民营投资者创造便利的创业条件。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严格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同时,要净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依法打击故意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三是要科学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四是优化舆论环境,引导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崇高创业的思想理念,为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突出发展城市经济,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红寺堡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后经济效益的逐步彰显,葡萄、经果林、黄牛、设施农业规模和档次逐步提高,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社会融资需求也将成倍的扩大,在红寺堡社会经济相对贫乏的状况下,必须用活民营资金,引导民营企业把目光放大放远,拓宽行业领域,克服行业过于集中,小富小安的思想,同时还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特别是用好全民创业资金,整合各方面的培训资源,增加民营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在质量、档次、规模、水平和行业领域上有突破性的发展,使其逐步发展壮大。二是加快城镇化建设。依托建成的盐中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滚新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桃红高速公路连成的铁路网,以打造宁夏中部大型物流中心为目标,盘活综合市场,红寺堡镇城区和太阳山镇,带动盐兴公路和滚新公路两侧商贸带发展,全面推动红寺堡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管理,继续发展商贸和生活服务等传统行业的同时,长大规模、提高档次,向农副产品加工、工业配套等相关产业方向发展,延长民营经济链条。
(四)打造诚信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融资问题,是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金融部门要改变观念和作风,打破条条框框,勇于面对挑战,善于寻找机遇和投资合作伙伴,要积极扶持信誉高、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紧张的困难。二是民营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提高自身信用度,增强企业品牌意识,自身也要通过改制等方式吸引、鼓励职工参股、控股,诚信经营,提高自身信誉,广泛吸纳不通渠道的资金,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三是鼓励探索民间融资的渠道和方法,激活民间资本,促使民间资本投入到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
(五)提高管理者素质,使管理科学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解决之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快慢取决于经营者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培育和壮大民营经济管理者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培育一批有较高素质的私营企业家,懂业务、善经营、能决策、会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