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保障人民健康
红寺堡以其独特靓丽的风景在黄土高原默立。凝视亘古荒漠上崛起的这座新兴城市,无不被她蓬勃发展的姿态所吸引,在这方民风淳朴和人民勤劳的热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10年发展,红寺堡卫生人孜孜以求,以强大的活力奋力拼搏,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健全,尤其是近5年来,卫生系统大力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改革发展战略,不断探索,敢为人先,创下了多项举措和成绩“全宁夏第一”,看病就医不再难,医药负担明显减轻,合作医疗全面覆盖,预防保健逐步加强,医患关系日趋和谐,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卫生厅的高度肯定和称赞,不少做法在自治区交流和推广。
历程与回顾
2000年,红寺堡启动卫生工作,7月,第一所医疗机构———红寺堡镇中心医院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开业,11月,开展首次糖丸强化免疫活动。
2001年,开始设置村卫生室。
2002年3月,卫生与计划生育局成立。
2003年1月,结核病纳入自治区管理,“全球基金”项目在红寺堡实施,5月,自治区编办批复成立“红寺堡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3月,第一家公立医疗机构诊疗门诊在妇幼计生服务站开业,同月,卫生监督工作启动,11月,卫生厅将红寺堡列入“幽门螺杆菌根除术”项目推广区。
2005年3月,妇幼保健工作启动,6月,第一次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召开,8月,“降消”项目在红寺堡实施,同月,红寺堡镇创业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9月,红寺堡人民医院试营业。
2006年10月,完成8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2007年1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11月,按照标准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
2008年8月,红寺堡人民医院正式开业。
现状与成就
健全的网络。红寺堡开发区共设置医疗卫生机构111所,其中区(县)级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所、民营医院1所、个体诊所13个、乡(镇)卫生院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90所。
一流的阵地。现已建成面积13860m2的红寺堡人民医一期工程、1500m2的疾控中心大楼、3700m2的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大楼、200m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3所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都在1200m2以上,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80所。
先进的设备。人民医院拥有价值1750万元的现代化医疗设备,现已全部投入运营,2007年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10万元的医疗设备,为90所村卫生室各配备了3000元的医疗设备,疾控、监督、妇幼都配备了常规设备,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救护车5辆,公务用车8辆。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出现新成效。建立了冷链系统正常运转机制,顺利实施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程和免疫规划儿童信息化管理,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目前,基础免疫“五苗”接种率均在96%以上,乙肝疫苗首针24小时及时接种率达到92.77%,免费治疗和管理结核病人335例;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动工作有序开展,强化“七个一”宣传,开办了“卫生与健康”宣传栏目,制作宣传展板7套,在20个行政村安装了彩色喷绘健康知识宣传墙,演出话剧《村医》、《枸杞娃》31场次,落实“三大”干预措施,提供“五项”公共卫生服务,2007年对农民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体检人数达到7万人,建立健全了农民家庭健康教育档案,群众少生病逐步成为现实。
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票式”管理对孕产妇实行“一对一”管理,全面实施“降消”项目,孕产妇死亡率从2006年的130/10万下降到0,连续三年无孕产妇死亡。目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1.2%,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00%,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2008年检查妇女9180人次,查出妇女患病6779人,妇女病患病率为73.8%,并进行了回访和治疗。儿童保健管理逐步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按序开展,出生缺陷一级干预项目顺利实施。
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形成新特色。开通了卫生监督信息网,监管849家公共卫生各类场所,行业行为逐步规范,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规范了农村食品经营市场,建立了大型家宴申报审批制度,农村食品安全三级网络基本健全,食品卫生监督实现了“六个”100%,即:卫生监督覆盖率100%,卫生许可证持有率100%,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100%,原料进货索票制度建立率100%,餐饮单位量化定级率100%,病死或死因不明禽畜等及其制品和有害物质加工食品杜绝率100%,2007年太阳山镇创建了区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成效显著,共取缔城乡非法诊所58家,个体诊所合格率100%。
农村卫生工作创造新亮点。乡镇卫生院管理实现规范化,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院长竞聘制和人员聘用制,签订了聘用合同,建立了岗位竞争、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村卫生室实现管理标准化,严把人员许可准入关,村医学历达标率100%,村医每人每月给予100元的工资待遇,定期培训,医疗行为逐步规范,实现了房屋够标准、人员有资质、培训有证件、诊疗有登记、开药有处方、疫情有报告,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社区服务
基本医疗实现新突破。村卫生室能实现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服务,乡镇卫生院能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和危重病人的转诊,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做好慢病管理、家庭诊疗、康复指导等服务,红寺堡人民医院的医疗实力不断壮大,现设置病床130张,有医务人员144人,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13个科室,配有CT、DR、500mA数字化胃肠X光机、彩超等价值175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医院各项医疗工作逐步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认可,基本解决了红寺堡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2008年门诊总诊疗4.12万人次,抢救急危重病人146人次,手术282例,业务总收入约409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呈现新气象。2007年1月,红寺堡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目前,参合率达到91%,乡镇村覆盖面达100%,报销封顶线达到20000元,2008年住院率4.6%,统筹基金使用率66%,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得到缓解。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迈出新步伐。设置了创业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医务人员9名,并实行全额拨款,执行药品“零利润”,按照方便治疗、放心用药、药不加价、防不漏户的要求完善“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推进健康教育,推行上门服务,初步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模式,2006年,创业社区卫生服务站顺利通过区人民政府达标验收。
医政管理工作取得新成就。实行院务公开,积极创建平安医院,大力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严格许可准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严格落实药品“三统一”政策,规定目录药品计划申购率100%、使用率100%,严格执行统一价格,达到了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目的,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问题。
卫生应急工作有效推进。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和管理系统,完善了《红寺堡开发区卫生应急工作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强化演练和培训,全面提高了预警功能、现场调查处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成功处理了在沙泉爆发的散在性甲肝,处置学生群体性和大型家庭聚餐等食物中毒事件4起,成功抢救3人以上突发事件22次。
2003年,卫生与计划生育局承担起了抗击非典的光荣职责,经过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保证了红寺堡无1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生。2007年6月,甲肝疫情在红寺堡流行,红寺堡工委、管委会及时组织人员查找病源,实施病人隔离治疗,强化消毒措施,实行三级医疗机构日报制和零报制,有效控制了甲肝疫情。2008年,及时处置了3例疑似手足口病,对食用问题奶粉患病婴儿进行了全面筛查。
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显著。以红寺堡强力推进“两大工程”建设为契机,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努力实现城乡净化、亮化、绿化和美化,大力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们卫生防病意识,积极创建卫生先进单位,目前,创建区级卫生先进单位1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6个,红寺堡(县级)卫生先进单位36个,无烟单位15个,争取到卫生厕所400个,目前正在筹备建设当中。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三个环节,扎实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实施“320”人才计划,扩大选人用人视野,3次面向全区招聘医务人员68人,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引进了一批调高中级职称医师,实行医疗机构逐级培训和技术人员免费进修制度,先后投入31万元,培训医务人员426人次,到区市医疗机构进修深造20人次,目前,红寺堡卫生(含计划生育)系统有在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1人,其中研究生2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43人,聘用村医90人,学历全部达到中专以上,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服务能力的人才团队基本形成。
亮点与辉煌。
率先在全自治区实行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制;
率先在全自治区实行孕产妇住院全免费制;
率先在全自治区实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率先在全自治区实现食品卫生监督“六个”100%;
实现连续三年无孕产妇死亡,先进经验在全自治区推介;
2003年8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红寺堡开发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红寺堡镇创业社区“先进社区卫生服务站”称号;
2007年,红寺堡开发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区)”;
2008年,卫生厅授予红寺堡开发区“降消项目先进县”;
2005年以来,红寺堡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连续四年被吴忠市卫生局授予“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展望与未来。红寺堡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按照“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确保红寺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实现“一个目标”。2-3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切实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和乡镇,大病医疗有保障。
实施“两个项目”。完成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红寺堡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推进有机磷农药中毒干预项目。
完善“三个体系”。一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着重深入推进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二是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基础建设,充实医资力量。三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四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
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实施农民健康教育促进工程,二是实施社区卫生提升工程,三是实施科教兴卫工程,四是实施满意医院工程。
(红寺堡开发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供稿;撰稿人:刘汉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