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汗水浇筑致富路

用汗水浇筑致富路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汗水浇筑致富路———南川乡社会经济发展纪实南川乡地处红寺堡开发区东南端,东与罗山、太阳山镇相接,南靠同心县,西连大河乡,北与红寺堡镇毗邻,是一个边开发、边建设的移民乡镇,滚新公路和三条生态路纵贯全境,交通便利。10年前,南川乡还是一个人迹罕见的千古荒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南川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用汗水浇筑致富路_—南川乡社会经济发展纪实_旱塬播绿

用汗水浇筑致富路———南川乡社会经济发展纪实

南川乡(2002年由原同心县新庄集乡整建划归红寺堡开发区后更名)地处红寺堡开发区东南端,东与罗山、太阳山镇相接,南靠同心县,西连大河乡,北与红寺堡镇毗邻(距离5公里),是一个边开发、边建设的移民乡镇,滚新公路和三条生态路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全乡行政区域面积663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共有10272户,48552人(回族25316人,汉族23236人,劳动力21035人),主要搬迁海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等县移民(定居率75%)。“1236”工程称新庄集项目区,从红三干四级扬水,五条支渠的灌区,总水浇地面积94834.66亩,境内草原面积48万亩,退耕还林15万亩。有学校15所,在校学生4823人,教师200名,乡政府在岗职工27人,已建成泵站(2个)、水管所、卫生院、供电所、兴农薯业公司及常宏砖厂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10年前,南川乡还是一个人迹罕见的千古荒原。人们常说这里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石乱跑”的蛮荒之地。开发前,偌大一块荒丘上只有少许已废弃的羊圈,看不到一缕炊烟。

img134

现在的南川乡已是田成档,渠成网,公路畅通,林木繁茂,六畜兴旺的绿洲。站在罗山上可以看到块块村庄座落有序,设施拱棚、温棚看上去绿油油一片。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自然和谐、整洁壮观、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南川乡移民大多是从宁南山区8县搬迁过来的当地生存条件最差,生活最贫困的农民。一片亘古荒漠是如何变成扶贫绿洲的呢?

10年来,南川乡历届领导在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发展思路,破解稳定移民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走上了“从无到有”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乡村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大局逐渐保持和谐稳定。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年来,全乡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仅2004至2008年4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00元增加到2247元,年均增长31 %。农民添置了家用电器、摩托车、农用车等。

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明显改观。一是道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村道路都已硬化,总里程达到200公里,2008年南川乡已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二是全乡14个行政村都有了固定自来饮水点,自来饮水进户60%以上。建沼气池3300座、购置太阳灶4500个,牛羊温棚2000座、设施拱棚6000多座。

三是电力设施基本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取得重大进展,通电率达99%。

四是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3211”产业初具规模,全乡发展高效设施农业6000多亩,年创收入达1.8千万元;杨柳村葡萄产业整村推进1.03万亩;全乡存栏牛4000多头,羊3万多只,猪4000多头。向阳、红阳两个村被红寺堡确定为“肉牛养殖重点示范村”,中川、向阳、红阳、柳树台等村今年还积极申报筹建肉牛养殖园区。

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开发10年来,民生问题基本上由解决温饱、稳定向富裕转变。

一是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设施从无到有,2009年全乡已发展到有15所完全小学教师200多人,在校学生4823人,2008年“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验收。

二是农业科技知识广泛普及。刚搬迁来的移民在老家习惯靠天吃饭、旱田作业,没有牲畜等生产资料,科学种、养殖知识十分匮乏。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提高农业产业化科学的春风逐渐深入农家,群众科技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加强了机耕机播、种子精选、包衣、拌种、化肥施用以及病虫害防治、草害防治、科学养殖等技术的推广。目前,科技贡献率在乡民经济中占据的份额达到35%;移民能够熟练运用科学种、养殖技术。目前,高效设施农业已推广6000多亩,整村推进葡萄已种植0.67万亩,肉牛养殖示范村两个,各村已逐步形成了一人多能、家有两棚、户有1头牛、人均2只羊或2头猪的良好格局,并掌握了各种实用技术。

三是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开发初期,老百姓看不到电影、电视,现在农户用室内天线可收看中央、宁夏、红寺堡等多个频道电视节目。

四是重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全乡有36个清真寺,10个庙宇,基本上完成了寺庙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有6个民间文化艺术团体,每年给老百姓演出舞蹈、秦腔、社火等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是医疗卫生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005年7月成立了乡卫生防疫站并发展至今。全乡建立了以疾病预防、妇女儿童保健、人口计划生育、食品卫生和农村医疗为主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较完善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监测体系。截止2009年,全乡拥有1个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达8人,床位20张;村级医疗机构27个,医疗及计生联络人员54人。目前,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5%,收益率达100%。

img135

青贮饲料

六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民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灾害救助工作切实有效,管理体制日趋规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局面;优抚政策得到落实,优抚标准不断提高;安置改革稳中有进,“双拥”工作深入人心。建立以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服务体系。

目前,南川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红寺堡开发区南川乡供稿;撰稿人:苏达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