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但群众更愿意当他是朋友。连超,浙江工商大学的一名普通干部,2007年初,他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报名并通过省科技厅和学校的选派,作为浙江省第5批、浙江工商大学第2轮科技特派员,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及学校领导的重托和服务“三农”的使命,来到浙江省乡政府驻地海拔最高(920米)的欠发达乡镇——温州市泰顺县南院乡(现罗阳镇南院社区)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他扎根基层,情系三农,克服了日常生活的诸多困难,很快完成了从高校干部到科技特派员的角色转换,快速适应新岗位工作,实现了人生职业的大跨越。
担任科技特派员6年间,他先后共4次分别两度荣获“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两度荣获“温州市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目前,他已是第7度留任的科技特派员了。
几年来,在学校和省科技厅以及驻地县、乡领导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连超老师长期驻守农村基层第一线,认真按照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要求,围绕泰顺县委、县政府“‘三生’融合、建设幸福泰顺”的总体战略部署,扎实立足驻地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工作,认真组织申报与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强化农民科技知识培训,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快派驻地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及转型升级,为当地的农业科技进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付出了辛勤汗水,取得了累累硕果。
立足本职,科技富农,认真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
虽然连老师来自农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是作为一名非农专业科技特派员回到农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一开始还真是无从下手。加之交通不便、言语不通,更使他有“四顾茫然,倍识愁滋味”之感。
但连老师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积极调整心态,强化主人翁意识,克服“挂”的思想,把自己切切实实看作是派驻地的一员,把派驻地当作自己的家,住得稳,蹲得住,沉得下。他开始深入生活,主动要求随同乡干部下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与村干部、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充分了解和掌握了驻地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短短一段时间内,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泰顺所有行政村及绝大部分自然村。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工作,他广泛结合入驻乡自然和社会资源等实际情况,依托学校母体与其他科技特派员身后的农业科技专业院所及其强大科技力量作后盾,每年认真编制申报省市县的有关科技项目,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积极引进与推广适合当地种养业的优良蔬菜和经济作物品种、先进实用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建立效益推广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展示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引导农户与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现抱团发展,最终着力培育村镇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在此基础上,他还积极协助乡政府制订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帮助制订和落实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全乡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并做优做强,带动农民致富。
自2007年派驻南院以后,连老师了解到南院地处高山,当地村民靠山吃山,主要产业为石材加工。石材产业确实富了一批人,也解决了数百人的就业问题,但也滋生了不少问题:一是石材产业“低小散”,基本上是原始加工,对矿产资源消耗大而效益却很低,在毫无计划的开采下,现矿产资源已近枯竭;二是矿渣乱堆乱放,对山体、公路及山田、森林造成多重破坏,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三是石材厂污水处理不够到位,对溪流水质造成污染,而且该地的溪流绝大部分流往珊溪库区。这样,无形之间,便直接影响到温州这个“大水缸”,影响到温州5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他了解到南院气候具有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少生或不生病虫害等特点,非常适宜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农作物等农业产业。为此,他大力倡导当地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适宜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针对南院乡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资源实际,他多次建言乡政府要立足本乡高山实际,做足高山文章,挖掘特色农业潜力,打响高山特色品牌;并积极引导、鼓励农民,根据南院实际,重点发展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高山特色农业产品,打出自己的绿色品牌。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6年中,每年特派员项目他都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做文章,引导当地村民走高山农业开发康庄之路。2008年,他毅然动员当地陈尚章等农户大规模试种红米,并亲自下田全程跟踪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户这方面的知识。事实证明,与杂交水稻相比,种植红米具有投入成本低、产出收入高的优势(约是种植水稻的1.5倍)。为了在南院发展这项技术,2009年9月,他又积极动员陈尚章等5人牵头成立了泰顺县南院红米专业合作社,这是全县第一家将流转土地抵作资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他积极牵线搭桥,帮助设计出“南院红米”商标图案,并协助完成工商注册。如今,随着南院红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购买人群不断增加,价格也越来越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现仅三坪、三联两村就种植红米400多亩,再加上附近的毛洋、洲滨等村,面积已达1000多亩。
2012年3月,为促进三联等偏远村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积极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经营之路,他又发动该村毛显云等农户开展番薯种植及深加工,指导成立了泰顺县三联番薯种植粉丝加工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一示范项目的开展,不仅使众多昔日荒芜的田地(旱地)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而且使得先前只用来做饲料的番薯经过开发深加工后,大大提升了其附加值。仅仅是番薯粉丝销售一项,当地村民年收入就达数十万元。如今三联村的粉丝因为质量上乘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喜欢,1公斤最少也能卖到30元,村中农户收入少的也可以达到每年五六千元,最多的可达6万元以上。大家怎么也没想到,不用出门就可以在家门口增加收入。2012年,三联村50多户农户种植100余亩番薯,还辐射周边村落农户200多亩;2013年番薯的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加工品种也越来越丰富:番薯粉、番薯粉丝、番薯粉结、番薯粉片等,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除去略高的劳动成本,每亩种植番薯收入也仍约有杂交水稻的1.5倍。
2012年七八月间,在连续几年推广南院高山蔬菜种植基础上,连老师又相继指导外出创业的黄堂冰等人先后成立了泰顺县塭垟蔬菜专业合作社、泰顺县兴绿农业有限公司,全面持续做大做强南院高山蔬菜。目前,南院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所流转的300余亩田地均已种上茭白、松花菜,田野里到处是绿油油一片,办公用房、喷微灌、水渠、道路硬化等建设已基本完成,机械设备购置、农技专家聘请等也全部落实,总投入已近400万元。
目前,以南院高山蔬菜、红米、番薯种植等为主的多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已享誉县内外及温州部分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内引外联,广建平台,积极发挥县校科技联络员作用
作为派出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的一员,连老师充分发挥自己上联母校、下接县乡及广大农户的纽带作用,积极搭建沟通平台,依托母校强大技术后盾,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使“产、学、研”有机结合。在他的广泛动员、积极协调下,泰顺县与浙江工商大学接触交流日益频繁,学校每年多次组织包括校领导在内的科技服务团,赴泰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从而使大批科研成果在生态保护、农林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一大批农民兄弟在教师们手把手地传授培训下掌握了实用技术,逐渐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
目前连老师所在的学校成为近年与泰顺开展科技交流活动最多的省属高校。据不完全统计,6年中,学校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长及校长先后6次亲率学校科技人员赴泰顺,深入企业和乡村,开展现场科技服务活动。校方科技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科技人员更是多次深入泰顺相关部门及天关山酒业公司、山友企业集团、利众竹木、碑排猕猴桃基地、天遥农业等企业基地开展调研和服务,分别与之在食品加工、贮藏保鲜、环境保护治理、旅游规划、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控制系统等科技成果技术合作领域达成多项合作项目。其中,2012年,学校食品学院与山友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科技合作协议并组织申报了省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地产猕猴桃加工特性及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争取到经费50万元。与此同时,积极促成并落实泰顺县前后三任分管科技工作副县长先后10多次带领县乡科技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及职能部门技术人员到学校咨询交流科技合作相关事宜。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增进学校和南院乡乃至泰顺县的联系,提升了学校科技服务基层和校方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有效缓解了地方科技需求。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法人和团体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后,他积极做好驻地县与学校沟通联系工作,最终促成学校与泰顺县达成结对申报法人特派员意向,并成功获得省政府和省科技厅批准,这是唯一一所在杭省属高校与温州市欠发达地区开展法人结对特派试点工作单位。获准试点后,他积极担当并努力做好驻地县与学校之间的联络员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项目、成果等优势,为加快培育泰顺农业高科技产业发展、支撑泰顺传统农业主导产业做优做强、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撑泰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促进泰顺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2010年2月,浙江工商大学和泰顺县双双被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获悉泰顺申报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连老师主动参与,协助开展申报工作,并通报学校给予人力、智力、科技全方位帮扶支持,最终促成“泰顺‘三杯香’茶叶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工程”项目获批,这是泰顺首次获得此项目立项。此后,无论在项目实施还是总结验收环节,他总是热心给予帮助和支持,为项目顺利实施及通过验收付出辛勤努力,为给泰顺茶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添一份力。
2011年,随着校县双方科技合作日益紧密,他又热心居中联络,最终促成学校与泰顺县达成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浙江工商大学张仁寿校长率团赴泰顺与泰顺县人民政府董旭斌县长共同签署校县全面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泰顺县与校方的密切合作,推动学校科研机构与人员更好地为泰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勇于担当,锐意开拓,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泰顺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旅游资源,但缺乏全面系统规划。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热心联系学校相关专家,牵线搭桥,于2010年7月,促成学校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旅游规划设计院与泰顺县人民政府、泰顺县旅游局成功达成泰顺县2010—2020年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及仕水流域旅游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合作协议。在随后的旅游规划编制前期旅游资源普查过程中,他冒着酷暑,自始至终全程陪同课题组成员,踏遍泰顺山山水水,为最终规划编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原始资料。
此外,围绕乡镇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全乡“省级生态乡”和“市级教育强乡”创建工作。多方联系邀请专家,从专业角度全程指导参与两项创建工作材料申报、制度完善、监督管理、考核验收各项工作,促抓落实。最终,前项创建工作分别顺利通过省级生态乡、市级生态村、省级整治村考核验收,后项工作则在市级教育强乡考核组验收中获得一致好评。
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他还主动协助驻地职能部门及乡镇日常工作的开展:在村民换届选举、计划生育、社会和谐等方面,充分发挥自己客观中立的角色作用,帮助化解矛盾;协同科技局、人事局、团县委等职能部门制定科技支农、外出务工及返乡创业人员和青年企业家等培训计划方案,协助聘请教师,帮助落实培训实施。仅2012年一年,就协助促成学校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题,为泰顺企业及农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乡土科技人员及分管科技工作乡镇长、泰顺在外创业青年人才等不同群体先后开办三期科技培训班,为泰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科技实用型人才,取得良好效果,得到泰顺县各界特别是参加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关爱儿童,热心公益,情系山村教育
在做好特派员工作的同时,连超老师还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情系山乡学子。2009年,经他多方奔走,广为联系学校及校外多方资源,于六一儿童节当日,将50台电脑设备运抵南院,为南院中心小学建起史上第一个电脑网络教室,给山乡学童送去节日温暖。
2012年4月,在了解到许多电脑发生故障不能继续使用后,他又积极联系学校和省教育厅电教部门,经多方筹措,为学校送去后续第二批电脑设备,进行电脑的更新升级(全部换装液晶电脑显示屏)。目前,该校网络教室设备配置已在全县中小学处于领先位置,基本满足了学校日常教学的需要。2012年5月,获悉学校出版社《狄更斯全集》出版发行,他热心促成该社捐赠南院中心小学一套共24册,为山乡学子送去宝贵精神食粮,为使山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
他来自农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充满深厚感情。通过科技特派下乡,他又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广阔天地。6年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实践,让他觉得很充实,也使他感触良多,他已经把驻地当成了他自己的家。而今,应驻地县乡干部群众的盛邀,他第7度申请留任科技特派员。再次起航,他的心中早已谋定南院高山生态科技农业园规划和申报温州市特色产业科技园的计划,相信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敬业奉献,认真履行职责,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勇于承担起传播科技知识、促进农村科技进步的光荣使命,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锻炼自己,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向省委、省政府和山区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