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金岸”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
100多年前,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威廉·埃德加·盖洛来到宁夏平原。在经历了一番调查之后,他忍不住惊叹道:“黄河的开恩,使这块土地令人惊奇地变成了一片绿洲。”黄河从黑山峡奔流而来,在中卫拐了一个弯,向北伸展而去,将中卫、中宁、青铜峡、吴忠、永宁、银川、贺兰、灵武、平罗、石嘴山10颗塞上明珠串在蜿蜒千里的金链子上,造就了富裕的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尤其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黄河的滋润与浇灌,使宁夏平原这块土地富庶而繁荣。世世代代的宁夏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希望,收获着硕果。
黄河水养育了宁夏人,也使宁夏成了一个移民大省。在近代军阀混战时期,朔方成了诸多人士的避难之所,不仅仅是因为她维持了相对的社会稳定,更因为黄河水的灌溉使这里更容易养活肯在土地上流汗的勤劳人。
在这片占宁夏总面积43.2%的土地上,生活着宁夏近60%的人口,聚集了宁夏80%以上的产业,创造了宁夏9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止一次地郑重指出:宁夏经济其实质就是黄河经济,而发展宁夏的黄河经济就必须深度研究和抬举黄河。
开发西北、发展宁夏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政策。孙中山先生曾在其著作和讲演中多次提到西北的开发问题,尤其是他的《实业计划》,即《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中,提出了建设西北铁路、移民垦殖和开发西北资源的一系列设想。由于种种原因,孙中山先生去世前,他开发西北的构想并未付诸实施,然而西北的开发问题却因此走入了国人的视野,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