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闽南方言与福建方言的区别

闽南方言与福建方言的区别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分为七个方言区,闽东方言分布于福州府、福宁府。闽北方言使用人群未有显示。而龙岩则仅有1人显示。从整个福建籍来看,泉州人也占福建人总人数的65%。而福建人、福清人、福州人的总和,占吉隆坡总人口约19%。说明在没有详细的人口调查数据的情况下,通过义山收据所得出的籍贯比例是可以用来大致反映实际情况的。
籍贯分布_马来西亚华人史:权威、社群与信仰

“籍贯”是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出生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对于吉隆坡华人来说,很多人都是在中国出生长大之后南渡,因此籍贯就带有出发时的时代色彩。“籍贯”带有强烈的层次感,在不同的环境适用不同的层次,体现出一种地域上的“差序格局”观。“差序格局”指中国社会结构是以人伦为基石,以自己为中心,推出与自己产生社会关系的人群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就像石子投入水中一般,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每个人在不同时间、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也是不同的。[2]在传统的亲属关系之外,同族、同乡、同姓、同窗,乃至门生故旧以及同业等都是重要的社会关系。“差序格局”超越规则的束缚和一切制度化的秩序,成为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根本准则。其中南来大马的华人多数单枪匹马,最容易依据的认同层次就是建立在共同方言基础上的“同乡”。[3]由于方言群在语言和风俗上有诸多差异,在缺乏了解和无法沟通的情况下,他们以方言群为划分方式,组成各自的群体。[4]作为重要的地缘因素,建立在不同层次的“籍贯”观念上的“同乡”就成为人际交往和获取心理归属感的重要途径。[5]在“福建人”的地域认同里,籍贯可以分为府(州)、县、都(或乡)、社(或村)等层次。本文主要处理府(州)、县两个层次。

福建省在1800年以后属闽浙总督管辖,下设福建巡抚,驻福州府,光绪元年(1875)移驻台湾府,十一年(1885)改福建台湾巡抚,其福建巡抚事务归闽浙总督监管。下设布政司,驻福州府。省下设四“道”:福宁粮储道,驻福州,领福州府、福宁府;兴泉永道,驻泉州府,领泉州府、兴化府、永春州;延建邵道,驻延平府,领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汀漳龙道,驻漳州府,领汀州府、漳州府、龙岩州。1912年全省划分为四个道,1925年废除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1934年,又将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公署,后改为7个。

但次级行政区划和方言区又有某种程度上的重合。福建分为七个方言区,闽东方言分布于福州府、福宁府。莆仙方言分布在清代的兴化府下辖的莆田和仙游两县。闽南方言分布在清代的泉州、漳州两府和永春、龙岩两州,其中分南、北两个方言片,又恰好和泉州、漳州两地重合。龙岩州两县受到客方言的影响成为西片口音,后起的厦门则集南北片的漳、泉口音成为全区代表方言。闽北方言大致分布在西北的建宁府,闽赣方言大致在西北的邵武府,闽中方言即大致分布于延平府。闽客方言则分布在汀州。[6]由于方言对大马华人分类有重要影响,下面首先在府(州)层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吉隆坡福建人籍贯分布做些许分析。1925年实行省、县两级制,1934年以后实行的行政督察区公署以阿拉伯数字排序,为了方便统计,笔者采取清末福建行政区划来作为分析依据。

图1 1931年的一张福建义山收据(宋燕鹏扫描于雪隆福建会馆,2013年8月13日)

在上述义山收据统计的935人中,没有籍贯记载的有5人,因此有效分析样本为930人。依照府(州)来划分:

表1 义山收据所见20世纪30年代吉隆坡福建人府(州)籍贯分布比例表

从表1可以清楚地发现,闽南人以83.54%的高比例占据了20世纪30年代吉隆坡福建人的绝大多数,相应地闽南方言就是吉隆坡福建人的主要使用语言,所以英国殖民政府在人口统计中,径直将使用闽南方言者称为福建人。使用莆仙方言的兴化人和使用闽东方言的福州人分别仅有8.6%和6.67%而已。其余使用闽客方言和闽中方言的人数寥寥。闽北方言使用人群未有显示。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少数外省籍人士,死后也埋葬到福建义山。如紧邻广西的湖南永州东安县有2人,以及河南省上蔡县有1人,所以说福建义山埋葬者全部为福建籍人,并不准确。[7]这些闽粤桂三省之外籍贯者,会有不同的葬地选择。

在一般意义上的闽南方言社群里,也有着很明显的地域差别。泉州(包括厦门)籍占闽南方言群的77.84%,近4/5。永春州占14.82%。漳州仅占7.21%。而龙岩则仅有1人显示。可见泉州籍在吉隆坡福建人里也占压倒性的人数优势。

从整个福建籍来看,泉州人也占福建人总人数的65%。另外永春和漳州人、兴化人和福州人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因此说20世纪30年代吉隆坡福建人中泉州人居多数地位,永春、漳州、兴化、福州人维持一定分布,当属事实。总得来看,泉州人善于经商,漳州人善于经营土地,[8]而在吉隆坡这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没有多少土地可以提供漳州人垦殖,而善于经商的泉州人就长袖善舞了。所以吉隆坡的福建籍人中,漳州人就不占优势了。值得关注的是,福建籍的客家人也非常少。永定只有1人,有客家人的诏安县也只有10人,其中也不一定全是客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吉隆坡客家主要是广东籍的惠州客和大埔客,所反映的客家次生文化也主要是集中于这两地,与福建籍客家关系不大。[9]

通过义山埋葬收据来分析吉隆坡福建人的籍贯比例,总是感觉和事实有很大距离。幸运的是,英国殖民当局从19世纪末期开始,每隔10年会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留下了宝贵的人口数据。虽然多数都只是大的地域社群的人口数字,但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其中1931年有关福建籍的数据如表2:

表2 1931年吉隆坡福建籍华人人口数据[10]

(续表)

英国殖民当局所作的调查里,福建人(Hokkien)就是指的闽南方言社群。福清方言其实和福州方言都属于闽东方言,所以可以合并认为是福州府人。而福建人、福清人、福州人的总和,占吉隆坡总人口约19%。表1中的闽南人777,福州人为62人,闽南人人数为福州人的12.53倍。表2福建人(闽南人)人数为福州人(福清+福州)的13.61倍。两个结论比较接近。说明在没有详细的人口调查数据的情况下,通过义山收据所得出的籍贯比例是可以用来大致反映实际情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