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福建省的行政规划有一些变化。1934年末,废除道的制度,成为省、县两级制;同时设10个行政督察专员区。这是福建划分专区的开始。经过一段试行,又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基本上和清朝的府州行政区划重合。[11]
县份与清朝末年相比,大致相同,仅有一些小的变动。与本文有关的是,1912年4月,析同安县设思明县,1914年8月,析思明县设金门县。闽县和侯官县原同治福州城内,1913年合并为闽侯县。 1933年,改思明县为厦门市。因此在县份上使用民国时期的名称。而行政督察区以数字排序,无法体现出具体的行政区划的印象,故而依然沿用清末府(州)名称来作为地区分类标准。其中永春州在民国初废除,下辖永春与德化两县划入同为闽南方言区的泉州,故一并以泉州作为行政区划来对待。在保存有详细籍贯地的930人中,除了外省3人和未知地区的3人外,有效样本为924人,以之为分析依据。
表3 义山收据所见20世纪30年代吉隆坡福建人县份籍贯分布比例表
(续表)
我们先看县份在各自区域内的比重。从表3可知,泉州下辖诸县,安溪县以41.94%的比例独占鳌头。南安县以21.67%随其后,最后永春县以15.83%的人数居第三。惠安、同安、思明(厦门)三县也有一定比例的分布。
漳州属下诸县,海澄县以60.71%独占3/5的大多数。诏安县17.86%居第二,龙溪县只有7.14%。除了漳浦县有1人出现,漳州下辖其他诸县未见。事实上其他诸县也应该人数极少,以至于在义山收据中皆未出现。
福州地区,闽侯县以54.84%占1/2强,福清县以19.36%随其后。长乐、闽清、古田县也有少量分布。
兴化地区,莆田占有多数的65%,仙游35%,前者是后者人数的近两倍。汀州仅有永定县3人,龙岩地区仅有龙岩县1人,延平地区仅有将乐县的2人。事实上,这三个地区的人数也很少。最后我们看福建省内县份的籍贯分布情况。
从表4可见,20世纪30年代福建省籍者,以安溪县为最多,独占32.68%,近1/3;南安人以16.88%居其次,永春人以12.34%居第三。以表4数据为依据,20世纪30年代吉隆坡福建籍人总数约为26,395人,通过下列县份所占总比例,推测出30年代福建省各县份在吉隆坡的大约人数。
表4 20世纪30年代吉隆坡福建人县份籍贯大约人数一览表
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人口调查数据并未深入到县份,甚至连大概府(州)情况都非常模糊。且义山基本上是按照省份来埋葬,客家福建籍也埋在此处。而人口调查按照传统的方言群来计算,并未按照省份统计,客家是和广东人、福建人并列。加之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1930年7月31日,马来亚英国殖民政府颁布《限制移民法令》(Immigration Restriction Ordinance),从8月1日起限制男性中国人移居马来亚三个月,[12]并将“医生认为不适宜劳动”的华工遣送回国。但并不限制中国女性和儿童入境。[13]因此1931年有大量华工被遣送回国。[14]1933年,国际市场上橡胶和锡的价格上涨,马来亚出现劳工严重短缺。[15]殖民政府只好放宽华侨入境的限制,因此再次出现华人移民马来亚的浪潮。[16]当时南来和回国的华人变动不居,最终很难得到十分准确的华人人口数字。因此,笔者力图通过义山收据来反映20世纪30年代吉隆坡福建人的籍贯分布和各县份的大概人数,也只能是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数据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