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将成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接受地,从而有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完成工业化过程,使绝大多数地区迈入工业化社会,并进而改变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结构。
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_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1.4.1 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1)城市体系格局的再造

1980年代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和城市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这一切都意味着资源与资本的快速流动和重新组合。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地域垂直分工越来越趋于成熟,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等级体系结构(从世界级城市、跨国际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到地方级城市),中国亦同样如此。1950年代起,中国即确定了“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或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与城镇)”的城市发展方针,虽然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中有过一定的调整,但是总体的基本方向未变,主要就是提倡发展“小而全”、可以避免所谓“大城市病”的中小城市,当然这也和中国过去长期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控制人口流动有关。

1990年代后加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发展中国家内部两极分化急剧加速的过程。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五大的经济实体,沿海地区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城市群正在快速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将率先进入国际性城市的行列,许多专家认为,中国未来的国际性城市将是以都市连绵区的核心城市为代表的城市集聚体。因此,过去长期以控制大城市人口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发展方针,已不能适应国家未来发展的基本需要。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中国的城市体系将呈现出愈加开放和复合的格局,传统的行政力量和经济地理因素仍然对城市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全球化带来的资本流动正在快速地将传统趋于封闭的城市体系纳入全球城市体系的范畴,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不仅位于中国城市体系的先导地位,也是率先与世界城市体系接驳的层次。

2)城市发展前景的变化

在新经济的世界里,早先所形成的城市-区域关系正在被快速地改变着,城市的功能已不一定是建立在为其所在区域服务的基础上,区域的发展也不一定以区域内固有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在分化,中心城市的实际辐射与吸引功能已超出了区域范围,而区域内城市的中心功能则更趋于集中到某些特定的节点,等级分明的纵向作用关系正在被更大范围内的网络关系所取代。城市的发展也因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全球城市网络的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城市空间格局,将是扩散与聚集形态并存,其机制直接来自于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战略部署,这既为城市的分散布局创造了条件,也为城市内某些要素的集聚奠定基础。全球的城市将因而形成新的职能分工,各个城市在变化重组的全球城市网络系统中积极找寻自身的定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这个全球城市网络中,机遇和挑战并存,非均衡成为常态。因此,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就不仅要以拥有多少自然资源、多少劳动力和多少资本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看其对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内生产要素、信息、资本的组织和控制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环境巨大而深刻的转型时期,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首先,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将成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接受地,从而有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完成工业化过程,使绝大多数地区迈入工业化社会,并进而改变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结构。其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悬殊较大,未来的发展潜力难以在同一时期内发挥。因此,中国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梯度差异,在一定时期之内,这种发展梯度还可能呈进一步扩大之势,东部沿海的部分城市将进入世界城市的行列。第三,由于中国的政治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的要求,中国的经济不可能完全依附于国际地域劳动分工,而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完整体系,这就是说,中国不仅仅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而且要能够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逐步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因此,尽管外部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决定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在内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