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解释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解释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演进是中国转型的主要含义。与此相应的是对中国非国有部门的研究。在中国,非国有部门除了正规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乡镇企业形式存在的集体经济。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解释_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2.1.2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解释

国际学术界对在中国“转型”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经济领域:一是由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或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指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向现代的工业国。因此,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演进是中国转型的主要含义。在国内学术界,转型和改革一般都是指从传统的集权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过渡的理论和实践。

与前苏联及东欧地区的激进改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采取了“渐进改革”方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功。它没有采取一步到位的价格(包括汇率)自由化,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中国改革所追求的并不是休克疗法所描绘的标准市场模式,即使抛开政治制度上的改革不谈,中国改革也并非像转型所意味的那样建立以自由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而这正是一般转型(无论是激进的还是渐进的)的目标所在。

墨菲(Murphy)、史莱法和维什尼(Shleifer &Vishny)认为中国的价格双轨制不同于俄罗斯的价格双轨制,其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配额控制。张军指出,只要存在配额的行政分配,配额总是存在的。价格双轨制当然也有副作用,如扩大了寻租问题,但总的看来,它对平稳过渡的作用是显著的。诺兰(Nolan)、诺顿(Naughton)、杰弗森(Jefferson)和罗斯基(Rawski)认为,国有企业的增长来自于局部改革所产生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加强所形成的良性循环过程。把国有企业改革绩效归功于中国建立起了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观点,在林毅夫、蔡昉、李周的著作中也得到了反映。樊纲、肖耿、胡永泰等对国有企业改革后出现的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这是放权让利的结果)和资产流失都给予了特别关注。与此相应的是对中国非国有部门的研究。在中国,非国有部门除了正规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乡镇企业形式存在的集体经济。威兹曼(Weizman)和徐成钢从合作文化的角度解释了乡镇企业的兴起。田国强则认为,乡镇企业产权的模糊是因为在市场体制不完善情况下,政府在控制非市场资源上有优势。诺兰、诺顿等认为,乡镇企业是一种“地方化社会主义”(localized socialism)(相应的,传统国有企业是“集权化社会主义”)的新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