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应该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2.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_创造永续发展的动力_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创造永续发展的动力

1957年,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给人类提供了了解地球全貌的一种新视角,我们可以领略到地球大气层的美丽。但与此同时也能看到环境污染、沙漠化现象的存在。这一切都证明:我们在追求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在疯狂地掠夺支撑我们生命体系的每一个方面。世界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开始逐渐激化。世界经济该如何发展,该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派和以赫尔曼·卡恩等人为代表的乐观派就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当时,共有来自113个国家的1 300多名代表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地球的环境问题和未来发展问题,大会还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人类环境宣言》,各国政府和人民都表示要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这次会议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的第一个里程碑,使世界生态环境保护运动从思想酝酿落实到行动。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和推行起关键性作用的是1983年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它是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该组织于1987年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其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国内外专家纷纷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世纪或生态化世纪,追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应该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物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都来源于生态环境,来源于自然。“美国芝加哥学派生态学家们认为,人类和所有其他生物一样,都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这个环境变化无常。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社会就会失去原有的平衡,而不平衡一旦发生,城市社会就会出现混乱。”(4)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对城市的重要价值。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化的时代,生态文明是城市文明的主导。人类已经意识到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实现水、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现固体废物无害化管理,创造清洁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系统的生产能力和更新能力,为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生态基础。

2.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创造条件,才能摆脱贫困和愚昧。

3.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包括多个层面,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关系、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的和谐、平等是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社会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改变传统的浪费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培育循环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手段,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只有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获得可持续城市发展形态的一个首要条件是知道它是什么;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究竟是一种什么状况,它如何运转,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如何做出反应。”(5)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城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与此相近的概念还有城市可持续性(Urban Sustainability)、可持续城市(Sustainable City)和生态城市(Ecopolis,Eco-city)三个名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全球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和《人居议程》,主要涉及改善住区条件和促进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此外,还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约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在指导美国南加州文图县的城市发展时,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8条生态规划原理。纽曼(Newman)在研究澳大利亚堪培拉的城市发展时,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内容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理查德·V.耐特专门研究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宜居城市的问题。昂斯(Onishi)曾指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城市不断实现其自然潜力的过程,目的是要建立一个以生存容量为基础的绿色花园城市”。(6)霍顿等人则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世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系统结构和功能相互协调,就是围绕生产过程这一中心环节,通过平衡地分布农业、工业、交通等城市活动,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达成和谐一致的状态,这主要通过政府的规划行为达到。”(7)

中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王如松曾经提出“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从生态的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做了阐释。

作为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要改变传统的经济社会“重增长、重速度而轻发展、轻环境”的发展模式,要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注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研究城市区域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合理的人口规模定位、空间规模定位、主导产业定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为城市在满足经济和物质目标的同时,可以满足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可包括:“一是可持续的城市经济——创造就业与财富;二是可持续的城市社会——保证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三是可持续的城市居住——为居民提供良好且可支付的住房;四是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五是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建立资源保护型的城市通达系统;六是可持续的城市生活——建设生动活泼的城市;七是可持续的城市决策——赋予城市居民应有的决策参与权。”(8)

笔者提出的“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的核心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社会的整体行为,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行为。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思想、道德、文化、环境、心理、消费和行为等各方面因素的整合,通过多因素整合协调,形成一定意义上的社会整体行为规范,社会整体行为表现为社会全员意义上的同一认知,也包括社会整体上的文明水平指数作为循环社会的基础,即大家都有可能遵守一定的“循环社会”行为的约定,并在社会约定的前提下,成为社会的普遍行为,进而成为循环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其次,“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是社会民主关系深化的再创造。循环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为社会全员谋利益,是为多数人创造优良的生活空间,这只有在民主关系的深化中才能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其三,“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制度和法制建设过程,通过大量的制度形式和立法文化等法律形式把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开发限定在一定程度,至少能够在法律上规范对资源的“超经济开发”。其四,“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是继工业化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重塑的过程。其五,“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是“环境伦理”型社会——是人的现代性行为“形塑”的过程,即是新文化道德、消费道德、生态道德的建构过程。其六,“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是社会本身的一个构建过程,不仅仅是指某种生产形式和生产类型。其七,“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是城市政府的具体的管理过程。其八,“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必须创造一种市民认同的城市理念和生态环境价值体系。总体上说,循环经济的对象是生产形式,虽然也强调为社会整体,但是,具体体现为经济生产过程的行为和循环关系。“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是以人为核心的整体社会进化的过程,是人类在经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经济革命后,对地球与人的关系的重新认识,是社会运行的一种模式。(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