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觉与知觉的源于

感觉与知觉的源于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感知释义感知源于感觉与知觉。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是因客观的事而是因主观的人发生了改变,因此对城市的感知研究也就变得相当有意义。将感知引向更极端的是爱尔兰哲学家贝克莱,他以一句经典命题“存在就是被感知”震惊世界,并引起两个半世纪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激烈争辩。
感知释义_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

(一)感知释义

感知源于感觉与知觉。心理学认为感觉是某种感受或感受系统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初级体验与觉知,是感受系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9]例如,城市道路的宽窄、车速的快慢、楼房的高矮等都是可以被直接感觉得到,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孤立地在大脑中的反映,就是一般所说的感觉;知觉是个体对感觉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并加以解释的过程,是对事物整体特性的反映。[30]例如从城市的景观、建筑、商业、人口规模等表象,经大脑对这些表象的感觉,以及过往的记忆和个体的知识结构等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城市是小城市、中等城市或大都市。显然,感觉是一种简单的低级认识过程,通过感觉,个体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并不清楚事物的真正意义。知觉是感觉基础上的深度反映,是事物的表面现象透过个人的理解而形成的综合释义,虽然知觉随感觉的发生而同时发生,但由于知觉产生的个体差异,人们由感觉和知觉而统括的感知便发生了差异。就城市规模而言,居住在小城市的人,因对小城市的亲身体验,当进入中等城市时,明显感知其规模超过其生活的城市;相反,长期生活在大都市的居民,偶尔去中等城市,显然觉得规模缩小了许多。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是因客观的事而是因主观的人发生了改变,因此对城市的感知研究也就变得相当有意义。

从哲学层面理解感知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培根认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知识就是存在的映像”。“全部对自然的解释由感觉开始,由感官的知觉沿着一条径直的、有规则的、谨慎的道路达到理智的知觉,即达到真正的概念和公理,所以,由此必然得出:感觉的表象愈丰富、愈精确,那么一切事情进行起来就愈容易、愈顺利。”[31]培根将感觉和知觉纳入一条逻辑的轨道,直接的感觉越深刻、越到位,间接的经大脑精加工的知觉就会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当然也就更有利于判断事物的真伪。培根的秘书,也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霍布斯更进一步推进了培根的观点,他认为“一切观念最初都来自事物本身的作用,观念就是事物的观念。当作用出现时,它所产生的观念也叫感觉,一个事物的作用产生了感觉,这个事物就叫感觉对象”。[32]表面上,霍布斯将观念与感觉混为一谈,实际上霍布斯强化了感觉在生活的作用。将感知引向更极端的是爱尔兰哲学家贝克莱,他以一句经典命题“存在就是被感知”震惊世界,并引起两个半世纪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激烈争辩。贝克莱认为:“我写字用的这张桌子所以存在,只是因为我看见它,摸着它;我走出书室后,如果还说它存在过,我的意思是说,我如果还在书室中,我原可以看见它;或者是说,有别的精神当下就真看见它。我所以说曾听过它,我所以说,曾有颜色,有形象,只是说我看见或触着它。我这一类的说法,意义就尽于此了。因为要说有不思想的事物,离开知觉而外,绝对存在着,那似乎是完全不可理解的。所谓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因而它们离开能感知它们的心灵或能思想的东西,便不能有任何存在。”“天上的星辰,地上的山川景物,宇宙中所含的一切物体,在人心灵之外都无独立的存在;它们的存在就在于其为人心灵所感知、所认识。”[33]本书虽无意在此探讨“存在即被感知”是真实或者谬误,但城市的存在是如何被感知,或感知是如何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恰是本书的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