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 小城镇自身层面的政策
1)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1)利用优势资源(优势资源可分为2类: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是小城镇较为普遍的做法。
(2)大力发展本地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力量,而且中小企业创业初期所需资金较少,非常适合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出口型企业[11]则是小城镇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的主要推动器和加速器。因此,为复苏或振兴当地经济,扩大就业,许多小城镇都非常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业。具体措施是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创业,并且在初期给予资金、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2)打造适宜环境,吸引外资进入
吸引外资也是成功经济振兴和增加就业的重要一环。所以,许多小城镇努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劳动者教育和职业培训、给予土地优惠政策等来创造劳动力、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打造适合外资进入的工业环境和居住环境。
3)整合镇域职业教育资源,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要充分发挥镇域的成人教育中心、各类技术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作用,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重点向小城镇转移。政府要有计划帮助小城镇培养一批职业教育师队伍,使他们积极承担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同时在经费上要对能承担起职业培训任务的镇域办学机构予以倾斜。
4)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城镇,采取不同的政策
根据对苏州和合肥市小城镇的考察,单从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角度来看,应该说两地的小城镇处于2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苏州的小城镇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岗位充分,不但解决了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还大量地吸纳了外来劳动力。合肥周边的小城镇由于经济欠发达,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充分就业。因此,从开发就业岗位的角度,苏州和合肥周边小城镇着力点不同。苏州市应该在考虑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如何使外来劳动力留下来,为他们能够留下来创造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