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决策者对城市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城市化战略的实施途径。过去,城市化水平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指标,GDP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和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追求城市化和GDP的高速增长成了一个地区和城市的主要目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质上是政策主体依据自身所代表的社会利益需求,对复杂关系进行调整、协调的过程。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的本质所在和制定依据。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_ 中国城市化公共政策研究

6.1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决策是有意识的选择活动,其影响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如政治压力、社会压力、资金压力、时间压力、社会经济环境、决策程序的限制等,然而,在关注这些要素时,不应忽视决策者本身的价值观。价值取向,是判定政策性质、方向、合法性、有效性和社会公正程度的依据,它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流向与分配形式。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①政治价值观,②组织价值观,③个人价值观,④公众价值观,⑤意识形态价值观(谢明,2004)。决策者对城市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城市化战略的实施途径。过去,城市化水平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指标,GDP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和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追求城市化和GDP的高速增长成了一个地区和城市的主要目标。这样的发展观是片面的经济增长观,考察发展的指标只是收入与财富的增长,但是单一的经济发展在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就显示出局限性,它不能完全反映人类社会真实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也不能继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由于体制障碍的逐步消除,中国一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得益于隐性城市化的显性化,单纯用城市化水平去评判一个地区的城镇真实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虚假性。如何确定城市化发展的综合价值观,在经济与道德、效率与公平、工具与目的、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上,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和谐的统一,是城市化及其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质上是政策主体依据自身所代表的社会利益需求,对复杂关系进行调整、协调的过程。即使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其目标取向是公共利益,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因此政策选择和制定政策必须确认一个价值的排序,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面对这种选择(帕顿·沙维奇,2001)。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的本质所在和制定依据。政府制定的政策必须服务或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依据,以公共利益为政策制定的最高目标(刘勇智,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