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 区域差异明显
江苏三大区域的城市化发展的整体水平都在全面提高,但是南北发展差异仍在拉大。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基础、历史地理条件、政策驱动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江苏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明显(表7.1)。2003年,苏南地区城市化水平为64.60%;苏中地区为44.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13个和苏南19.87个百分点;苏北城市化水平仅为37.98%,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88个和苏中6.75个、苏南26.62个百分点。2004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分别为65.63%、44.55%和37.81%(图7.1)。比较而言,苏南地区城市化推进较快,水平较高,分别比苏中和苏北地区高21.08、27.82个百分点。2003年,城镇数量由苏南向苏北递减,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的城市数量分别占全省的44%、34%和22%,从城镇的分布密度看,苏南、苏中相当,但远高于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城市平均规模分别为51.6万人、28.0万人、49.5万人,苏南、苏北相当,苏中城市平均规模偏小,建制镇的规模只有全省平均的75%。
表7.1 2003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
资料来源:江苏省建设厅.2004年江苏省城镇发展报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图7.1 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江苏省建设厅.2003年江苏城镇发展报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图7.2、表7.2),2003年苏南、苏中、苏北各区人均GDP比值为4.17∶1.52∶1。人均GDP分别增长25.77%、16.24%、10.97%,城区的人均GDP增长幅度更大,分别增长31.76%、21.62%、24.68%。与2002年相比,不管是市域还是市区,苏南地区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都要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整体看来,地区之间的差异还在进一步加大。
从产业结构变动来看,无论市域和城区,第一产业的比重都在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都在上升,反映了江苏省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的显著成效。就第三产业而言,苏南地区和苏中地区都有所下降,而苏北地区则是市域第三产业有所上升,城区第三产业有所下降。
从苏南、苏中、苏北2003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分别为10762元、8778元、764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8%、7.59%、3.79%;苏南、苏中、苏北的农民纯收入分别为5786元、4250元、351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7%、5.85%、1.24%,表明三个地区之间的人民收入差异在进一步加大。同时,苏南、苏中、苏北内部的城乡人均收入差异也在进一步加大,分别比上年增加14.6%、8.7%、17.7%。
图7.2 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区人均GDP变化趋势图
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局.2001—2004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5
表7.2 2003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局.2004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苏中、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差距虽然非常明显,但苏南的上升幅度已经趋缓,一个原因是苏南地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基本完成,而苏中、苏北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2000年以来力度在加大。二是苏南城市化水平已经从单纯的量的扩张转为偏向内涵和质的提升;而苏北、苏中的城市化进程则刚进入加速期(汤浩,王舒宁,2004)。2003年,苏南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18%,城市化率为64.5%,其城市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基本趋于一致。苏北地区的各城市尚处于工业化的起飞期,城市化水平在30%~40%,开始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人口净流入的特征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