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沿革及发展变迁

历史沿革及发展变迁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后至公元589年的360多年,历史上统称为“六朝”。南京成为当时江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作出重大的贡献。“虎踞龙盘今胜昔”,南京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历史沿革及发展变迁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一、历史沿革及发展变迁[1]

据最新考古证明,南京地区在30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地,约在公元前6 000—公元前4 000年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出现了原始居民的部落。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于今中华门外秦淮河畔长干里,为南京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楚国于今清凉山西麓石头山上置金陵邑,从此南京又称金陵。

公元229年,孙权将政治中心由武昌(今鄂城)迁至此,改名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此后至公元589年的360多年,历史上统称为“六朝”。其间,除西晋建都洛阳外,从公元317至589年,有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五个朝代陆续在此建都共272年。“六朝”时期是南京古代史上一个极盛时期。这一时期,由东吴最早在清凉山的楚金陵邑废墟上建“石头城”作为水师驻防要塞;定都后,又在石头城东、北极阁南另造建业城、太初宫,以后的东晋等五个朝代基本上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建设。由于东晋时中原十六国先后割据,战乱不息,北方人口陆续南迁,到南朝梁武帝时,建康人口总数已超过一百万,殿宇苑囿日臻月盛,真可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南京成为当时江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作出重大的贡献。公元589年隋灭陈以后,隋文帝下令将建康的城邑和宫殿全部毁平,改作耕地,六朝繁华荡然无存,直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定都,南京才迎来了又一次的城市繁荣。

公元937至961年,南唐在此建都,称为金陵,这是南京都城史上的一次中兴时期。南唐烈祖李昪建造的金陵城北至今珠江路,南至中华门,今中华路即当年南唐的御街。宫城内外的建筑,画栋飞檐,繁华秀丽,不减六朝。惜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被金兵烧毁。六朝、南唐两个时期的都城、宫城基本上为同一轴线,大体上是北极阁与雨花台的连线。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改称应天府。公元1366年,朱元璋在南京开始了长达21年的浩大的筑城工程,这就是至今尚大部留存的闻名世界的明南京城。这是南京建城史上的又一次辉煌,它奠定了近代南京城的格局。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改应天府为南京,这是南京命名之始。明初在南京建都先后三代共53年,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后,南京仍以“留都”镇统南方达224年。

公元1645年清王朝于南京设立江宁府,仍以南京为东南重镇。公元1853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利用明清建筑营造了天王宫殿等建筑,并筑坚垒于钟山西峰曰天堡城,山坡下筑地堡城。明以来建筑在历时数载的天京保卫战中,大多被毁,可惜“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清末,1899年下关辟为商埠,稍早些时候的洋务运动,使南京出现了金陵机器制造局、电灯厂等近代工厂。1903年至1911年,沪宁、津浦铁路相继通车,并从下关到城内修筑铁路支线,改善城内南北交通,城市开始向北发展。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在抗战前的十年内,曾制定“首都计划”,并有所建设。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归葬中山陵,开辟自中山码头至中山门长12公里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并以中山大道延长子午线北至和平门,南至白下路,全长7公里,形成了南京城内又一条中轴线。民国时期所兴建的道路,以及20世纪30年代在干道沿线由我国早期著名建筑师所设计的第一批近代大型公共建筑,山西路附近70万平方米的花园洋房等,至今仍是城市的道路网基本骨架和拥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优秀建筑。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下关一带建筑多数被烧毁,南京城遭受严重破坏。

img2

图3-1 中山东路旧貌

img3

图3-2 夫子庙旧貌图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南京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