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文化类型与特色

历史文化类型与特色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京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文化积淀深厚,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负有盛名的秦淮风味特色小吃,夫子庙花鸟市场,招引八方来客的庙会等,都充分反映了传统市井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历史文化类型与特色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二、历史文化类型与特色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万里长江自西南滔滔而来,绕过南京折向东去,古为天堑,屏障江南。宁镇山脉自东向西分三支楔入市区或切于市郊,形成一个较为开阔的丘陵盆地。大江之北有与长江基本平行、连绵35公里的老山山脉,峰峦起伏,富有层次。狮子、幕府、卢龙等北支诸山,屏障于西、北,形似虎踞。钟山以其雄健、挺秀的简洁轮廓,傲居于中支的宝华、龙王、灵山诸山,南支的汤山、青龙、黄龙、牛首诸山之中,率群山而拱卫于东南,势如龙蟠。钟山之余脉富贵、九华、鸡笼诸山楔入市中心与鼓楼、五台山等连接成为市区的分水线,与北面的小红山,南面雨花台,形成南北两个盆地平原。秦淮、金川两河流经南北,玄武、莫愁两湖偎依东西,山水相间,气势雄伟而景色秀丽,诸葛亮赞之为“钟阜龙蟠,石城虎踞”,向孙权推荐说:“真帝王之宅也。”天赋的自然条件,加之位于长江下游富庶的太湖流域和江淮平原之间,使得南京历来都是东南的政治军事重镇,乃至成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十朝的都城,由此也带来了经久不衰而愈益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2]

img4

图3-3 古桃叶渡

img5

图3-4 六朝石刻

img6

图3-5 王谢故居

1.历史文化类型[3]

img7

图3-6 石头城墙

img8

图3-7 台城夕照

img9

图3-8 鸡鸣春晓

img10

图3-9 神道金秋

img11

图3-10 秦淮民居

img12

图3-11 四方老城

img13

图3-12 神韵夫子庙

——绚烂的都城文化。南京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文化积淀深厚,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有过令人仰止的辉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越城、金陵邑遗址、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明代城墙等大批历史遗存显示出强烈的古都特色。南京的历史人物众多,春秋的吴王孙寿梦、越王勾践、西汉开国大将韩信、三国吴王孙权、南唐后主李煜、南宋名将岳飞、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曾在南京留下他们的历史印痕。李白的诗,李煜的词曲,王安石的美文,祖冲之的“圆周率”,吴敬梓和曹雪芹的小说,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佚名能工巧匠编织的国宝“云锦”等,都是南京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西欧史学界认为“六朝时期的中国(南京文明),可以和西方古罗马文明相比”。

img14

图3-13 天王府旧址

img15

图3-14 总统府旧址

img16

图3-15 雨花台烈士陵园

img17

图3-16 梅园新村纪念馆

——辉煌的革命文化。南京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自鸦片战争直至1949年南京解放,南京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家住南京的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掀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高潮,这场运动坚持斗争12年之久,从根本上震撼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同时也沉重打击了诸国列强。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先生首创共和,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南京的“天王府”、“总统府”等都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继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引发了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伟大斗争,南京是这一斗争中极其重要的前沿阵地,恽代英、邓中夏、罗登贤等革命先烈和爱国志士在南京英勇就义,热血流洒故土。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城获得解放。南京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等,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雄厚的科教文化。2007年南京市拥有高等院校48所,在校学生56万,各级研究机构540多家,科研工作者53万有余,两院院士76人。近几年,南京相继在浦口、仙林、江宁三区新建扩建高标准现代化大学城,高校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国际交流趋于频繁,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南京市政府重视对科研的投入,科学事业费用在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人均科研支出水平两项均居全国同类城市的第二、第三位。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在宁的省市科技软件园、高校科技软件园、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等已然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此外,在宁部省属企业和驻宁部队均拥有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和科研设施。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南京的科研实力和科教文化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img18

图3-17 南京大学

img19

图3-18 东南大学

——纯朴的民俗文化。南京的民风民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属于长江流域风俗文化圈。它荟萃南北,辐射东西,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既包含了江南水乡的柔和秀美,又拥有北方质朴凝重的风格与韵味,可谓“南风北俗萃于一城”。南京人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包容性大,不排外,不欺生,少标新立异。南京的民俗民风主要体现在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方面。始于六朝盛于明清的民俗活动众多,如除夕贴春联庆新春,元宵节张灯赏灯,以及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跑驴、走大马灯、划船、敲方山大鼓等。南京的民俗活动中包含了丰富的饮食娱乐文化,因而具有广泛的吸引力。至今仍负有盛名的秦淮风味特色小吃,夫子庙花鸟市场,招引八方来客的庙会等,都充分反映了传统市井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山水城林相融的景观文化。城市本身是人为的产物,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南京的山水城林相互间巧妙结合,引人入胜。“山”:钟山有中山陵、明孝陵、天文台,牛首山有岳飞抗金石垒,祖堂山有南唐二陵,狮子山有阅江楼新景,以及城郊内外的金陵48景等等。这么多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名山胜迹,实属罕见。“水”:南京秦淮河、金川河从城内流淌而过,玄武湖、莫愁湖则徜徉于人工建筑之中,此外,还有人工开凿的胭脂河,以及浩浩长江上巍巍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等。“城”:孙权建造的石头城,雄峙江滨;明南京城依山水之势确定走向,浑然天成,气势非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城市规划观。“林”:南京老城外有紫金山森林公园,城内有马路两边的“绿色通道”,浓荫遮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2.历史文化特色[4]

文化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标志性功能,主要是通过城市文化的特色表现出来的,这种文化特色兼具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创造,既对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又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我国的著名古都、东南经济文化重镇,南京在它2 47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中,形成了魅力独具、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南北文化交叉过渡的兼容性特征。南京地处长江之滨,位于中国南北交界之处,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南京文化都具有南北交融、过渡、兼容的特性。从地域属性而言,南京地处江南,其文化本原具有明显的南方吴文化特色;但同时,伴随着西晋、隋朝、南宋三个朝代北方文化的三次大规模南移,南、北文化在南京得以大范围地交会、碰撞。其结果便是南京文化中的南方属性逐渐弱化,而北方文化的一些要素被逐渐引入其中,从而使得地处江南的南京成为南、北方文化交流、过渡的地方,南京文化逐渐失去其强烈的南方文化个性,而演化为介于南北之间、融合了南北文化特色的、独特的城市文化风格。我们可从“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的诗句中看出南京文化的这种巨大变化。可见,南京历来就是一个异质文化的容纳地,它对任何外来文化都毫无例外地加以接纳、溶解和消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独特的、集合了各家之长的、多元化的城市文化。

——强烈吸摄、辐射四周的开放性特征。南京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我国南北联系的交通要冲,加上南京拥有长江这一连接外部的重要通道,所以,自古以来,南京不仅与国内南北各地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外交往十分频繁。南京是中国最早进行对外开放的城市,也是最早从事海上联系和海外贸易的著名古都。南京城市文化的开放性特色,一方面具有文化生成的意义,即南京城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以不断吸摄外部世界的文化为基础的;另一方面,还具有文化交流的意义,即南京文化在吸摄各种外来文化形成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又不断地将这种经过融合产生的新文化向它的外部世界传播、扩散。融汇了南北文化精华的南京城市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不仅起着促进南北文化交融的作用,而且起着将中国文化传出国门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文化辐射功能。早在东吴时期,波斯、天竺和南洋各国甚至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商人就曾千里迢迢到南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明朝初年,更有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的壮举,南洋各国都曾组团来南京觐见明朝皇帝或从事商贸活动,仅公元1432年,来南京的外国使臣和商人就有一千二百多人。民国时期,南京作为首都自然成为全国的对外交流中心。大批外国使者、商人、传教士从南京回国后纷纷在他们的游记、著述中对南京文化详加推介,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个性化特征。南京的个性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古都文化特色。作为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并称的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南京的古都文化向来被人们称为“东亚文明精粹”,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自东吴以后,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作为这十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造就了壮丽的南京城市规制,而且养成了南京的尚文传统,使南京城处于一种典雅、高贵的古都文化氛围之中。二是文化中心特色。南京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地,长期以来一直是东南文化中心。六朝时,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城一度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当时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几乎都曾在南京生活或驻留过,从而使得南京的思想文化得以广泛交流,造就了一个灿烂的南方文化中心,“六朝文化”在汉唐两大文化高峰之间,起到了“继汉开唐”的重要历史作用。明清时期,南京已成为内陆文化与海外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激荡之地,产生了一大批文化科技名人和传世佳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南京作为江苏省的文化中心,依然担负着区域文化中心的职能。三是教育中心特色。南京自东汉开始即兴教办学,曾经是全国的教育中心并长期居于南方教育中心的地位。我国古代教育的各个层次如太学、府学、县学、书院、义学等,在南京都有发展。东晋时,南京就设有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南朝时,南京设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四所学馆,这种按照专业招生的办法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堪称我国分科大学之初创;明朝时,南京有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除本国学生外,还招收国外留学生,明朝北迁以后,南京国子监称为南监,直至清朝,南京始终都是我国南方的教育中心。至近代,南京又成为最早兴办近代学校的地方,清朝时两江师范学堂等近代高等学堂闻名于世。民国时,南京作为全国的教育中心,多层次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社会教育体系亦开始具备雏形。新中国建立以后,南京的教育事业更得以迅速发展,无论是教育规模还是教育质量,都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