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重点历史地段的保护

关注重点历史地段的保护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来,南京市10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推进。
关注重点历史地段的保护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三、关注重点历史地段的保护

1.保护名城的总体格局及风貌

为保持、展现城市总体格局风貌,凸显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在相关规划的引导下,南京市近年来着力推动“一山”(钟山)、“一城”(明城墙)、“一江”(长江)、“一河”(秦淮河)的规划实施和建设。

——钟山风景区围绕“五园”、“两片”、“一线”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工程。已完成梅花谷公园、琵琶湖公园等一期工程的建设,恢复生态绿地1 586亩,梅花山扩容成为全国最大的梅山,明孝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国家级风景区增添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明城墙环境整治工程成效显著。到2006年底,修复明城墙15公里,中华门景区、台城—九华山景区、狮子山—阅江楼景区、石头城景区、神策门景区等五处一级景区,汉中门广场、小桃园景区等二级景区都已建成并向市民开放。

——沿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建成8公里的滨江大道,全面启动了滨江风光带建设,绿博园、滨江公园等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封闭了夹江航道,清理了夹江内的造船厂和黄沙码头;关闭了包括白云石矿在内的幕府山所有的采石场,并逐年恢复和改善植被,沿江风景区整治初见成效。

——外秦淮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围绕防洪、环保、景观、道路管网、安居等5个方面,完善防汛排涝功能,进行截污治污,拆除危房旧屋,绿化美化河道两岸景观,增强生活休闲、游览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削弱生产性航运功能,开辟水上游览线,先后建设了三汊河入江口、石头城、西水关、中华门城堡、运粮河等景观风貌带。

2.保护名城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除了要保护好城市整体格局、风貌和历史文化资源点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切实保护好集中成片、反映特定历史文化信息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多年来,南京市10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推进。对朝天宫周边的棚户简屋根据规划进行了拆除,对保留建筑作了综合整治,建设了绿化广场,有效地改善了整个街区的环境,充分展现了朝天宫这一南京最大古建筑群的整体风貌;南捕厅历史街区的核心文保单位甘熙故居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于2002年得以整修完善,基本恢复了历史风貌,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历史街区保护和整修的一期工程,将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统民间生活风俗、地方文化的展示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多功能历史文化街区;民国总统府迁出了相关单位,对大院进行了全面整修和改造,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改建为近代史博物馆,并配套建设了1912文化休闲服务区。此外,全市还全面开展了梅园新村、颐和路公馆区、夫子庙地区等片区的保护更新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3.保护文物及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点

到2007年,南京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78个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1处,总计389处,其数量、门类及时间跨度均位居全国前列。

多年来,在相关规划的指导下,南京市投入巨资用于文物的保护,一大批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修缮,南朝石刻、南唐二陵、栖霞山舍利塔、千佛崖、明孝陵、瞻园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工作相继完成。近现代建筑是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几年的综合环境整治,原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首都高等法院、华侨招待所、大华电影院、交通银行中国分行旧址、励志社等一批近现代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面貌焕然一新。为保护好南京的古树名木,园林等部门分两批对1 100余株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按照地下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对老虎桥工地、东南大学成贤公寓工地、南京图书馆工地、日月大厦工地等地下文物埋藏区及时进行文物考古勘探,并发掘了一批有价值的地下文物。此外,南京还尝试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城市的更新复兴结合起来,让一些在古都南京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但已消失的文化资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据历史考证得以再现。

4.保护名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4年,南京市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2005年,全市13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正式确立,《南京白局》传统曲艺正式成为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首批试点项目。2006年5月,《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工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秦淮灯会》等4个项目被国务院正式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9月,全市35个“非遗”项目申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南京全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保护的展示、演示活动,其中,2006年2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南京云锦”展品及现场演示在京产生轰动性影响。此外,全市还初步建立了“非遗”文化资源档案资料数据库,并开始启动“非遗”普查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