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名城发展新战略
近几年来,南京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富民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文化南京、绿色南京”五大发展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南京城市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实现南京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开拓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新篇章。
1.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基础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初是由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们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70年代以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研究报告中,首次清晰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2]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各类国家所普遍认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环境质量普遍有所好转。但是,城市空间布局、城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目前,南京蔓延式的城市空间拓展模式仍在部分地区延续,生态绿地不断受到蚕食,对南京城市分散组团式发展的总体构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城市空间蔓延式发展,使得老城功能仍过集中,人口密度仍高达3万人/平方公里,随着交通流量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南京老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对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南京将进一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南京城市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实现南京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围绕南京城市发展目标,从南京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一个科学发展体系,使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主创新、居民生活、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充分发展南京科教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增加产出和提高质量的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逐步建立以节约为基础的资源保障体系,树立以发展促节约、以节约保发展的理念,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基本形成适应南京城市发展特色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能源平衡机制和保障系统,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明显提高。三是注重城市空间扩张向注重提升城市空间发展质量转变,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高效、集约利用空间资源,切实加强生态空间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土地和空间利用率。通过实现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文化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通过建立布局合理的生态城镇体系、景观特色鲜明的生态支撑体系、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承载体系、低耗高效的产业体系、文明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舒适安定的生态人居环境体系实现南京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进步。
2.文化南京战略:传承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明
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和现实文化独特优势是南京的最大财富和鲜明特色,文化南京战略的实施是南京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前提和基础保证。2001年,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现代化的新目标。2002年南京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文化南京的新战略,描绘了南京文化发展新蓝图,并确定了文化南京的目标体系。与“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和三个文化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充分彰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全面提高城乡市民素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全面增强南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10年,力争将南京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都风貌与滨江风光融为一体的全国文化现代化示范城市。其主要内涵是:城市文化个性突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交流活跃,文化人才辈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础、文化人才高地和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南京的内容体系之一就是名城文化保护工程。通过宣传教育、行政立法和资金投入等,使南京历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再就是文化形象提升工程。以高规格、大规模、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为牵引,扩大南京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基本思路:一是坚持全方位保护的总体思路。对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从点、区、面三个层面实行全方位的保护,不仅严格保护国家和省市文化,还把一批非文物的历史遗迹、古树名木、名人旧居、近现代优秀建筑纳入保护范围。不仅注重保护物质遗产,还注重保护非物质遗产,包括文化艺术作品、民间传说、云锦书画,以及老地名、老字号等。二是坚持展示特色魅力的保护取向。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南京历史文化精华和特色所在,南京在保护的基础上注重展示,让历史遗存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处处可见的古都文化底蕴得以充分展现。与此同时,以“显山、露水、见城、滨江”为目标,对老城进行环境整治,使整个老城成为展示历史文化的大托盘。充分挖掘、全面整合南京历史资源,弘扬和提升南京城市精神,凸显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文化内涵。三是在城市建设中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保持城市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的交融镶嵌,彰显南京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明特色。挖掘历史文化遗迹内涵,注重对文物古迹、历史性街区、传统风貌地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环境整治。
3.绿色南京战略:丰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
南京城市绿化历史悠久,始于公元229年三国时期的东吴,经过多年的发展,山水城林浑然一体,丰富、博大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别具一格,近现代更以“绿城”闻名遐迩的江南山水园林城市,不仅在我国绿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也是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内涵。2002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绿色南京”的重大战略决策,同年9月出台了《关于建设“绿色南京”的意见》(宁委发〔2002〕40号),正式启动了“绿色南京”建设工程。绿色南京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在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融入了现代绿色理念,营造绿色文化,把城市绿化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社会发展指数的提高,与逐步满足市民健康需求结合起来,使得城市绿化从内涵到外延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绿色南京”理念也准确体现了南京“山、水、城、林”为一体的现代化滨江城市特色和“古都南京、绿色南京、文化南京”相融合的城市风貌。尤其是南京近年的城市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基础和资源条件,坚持环境建设与城市特色塑造相统一,将彰显古都特色与弘扬绿色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个性、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现代都市新风采。如明城墙风光带建设,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主城绿地系统主骨架构建有机融合起来,既改善了南京的生态环境及视觉景观,又集中展现了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秦淮河通过环保与景观工程建设的整合,使秦淮河成为一条“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延续了城市文脉;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其厚重文化内涵,使景区逐渐成为世界级的精品工程;规划建设中的滨江风光带,加快了南京“山、水、城、林”交相辉映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江城市形象的塑造。同时绿色南京战略的实施也是弘扬生态文明的特色文化,是在传统的城市环境建设中融入现代绿色理念,把丰富文化内涵融入绿色南京建设之中,提高南京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水平。建立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使南京在经济、科技、法律、伦理以及政治等领域,建立起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积极培育企业生态文化,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构建具有南京地域特色的绿色文化体系,进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4.“一城三区”战略:保证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空间
城市空间规模和布局是城市人口、经济、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筑物诸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也是决定南京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南京城市空间规模太小,南京城市建设的重心在主城,特别是老城,导致主城人口特别是老城人口和功能过于集中,明城墙围合的老城是南京历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全市大部分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在老城,而老城既是南京古都特色的代表,又是现代化城市功能的集中地。这种老城开发模式,既不利于提升城市品质,也不利于保护南京古老而文明的历史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的行政区划调整之后,主要城区范围也仅约200平方公里,与南京在全国城市体系和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不相称。为在战略上解决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2001年底召开的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一城三区”、“一疏散、三集中”的发展战略,建设河西新城区和仙林、东山、江北三个新市区。加快新区建设,疏散老城人口,严格控制老城区的住宅和高层建筑,逐步拆除违章建筑和低水平建筑,还原和美化老城的古都风貌,为老城历史文化保护赢得更广大的空间,从战略上保证了老城保护与新区发展各得其所。“一城三区”战略的实施,使南京城市发展空间突破了秦淮河、紫金山和长江三大天然屏障,市区面积扩展到440平方公里,由老城区+新城区+新市区组成的特大城市空间框架初步形成,增强了南京城市的气势和魅力,开阔了南京人的眼界和胸怀,成为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奠定了基础。南京市的城市建设已经逐步从过去以明城墙为核心的小南京城走向了大南京都市发展区,一个“跳出老城天地宽”的南京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现代化的新城区、历史厚重的老城区、一批特色风貌区魅力尽显。2006年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跨江发展”战略重点,实施“整体提升江南,加快建设江北”的战略举措,将继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资源节约、结构紧凑、布局科学的原则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促进城市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多心、开敞、轴向”组团式生态化城市空间布局,围绕放大城市特色优势,全面保护和整治老城环境,突出“一山、一河、一城、一湖、一江”的城市特色塑造,建成明城墙环城风光带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历史片区,彰显山水城林交相辉映的自然特色,使老城南京特色更加鲜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