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通过近年绿色南京建设的深入实践,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得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理念得到不断提升,丰富和发展了南京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
1.城市环境建设理念的创新
(1)以生态和文化的融合打造城市品牌。将“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展示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是南京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的鲜明特色。南京近年的城市建设开始向重生态、讲景观、重品位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基础和资源条件,坚持环境建设与城市特色塑造相统一,将彰显古都特色与播撒绿色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个性、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现代都市新风采。如“绿色南京”建设注重“山、水、城、林”的有机统一,“绿色之都”城市名片的影响力日显凸显;明城墙风光带建设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主城绿地系统主骨架构建有机融合起来,既改善了南京的生态环境及视觉景观,又集中展现了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秦淮河通过环保与景观工程建设的整合,成为一条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延续了南京城市文脉,提升了南京城市品位;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其厚重文化内涵,使景区逐渐成为世界级的精品工程;滨江风光带建设,加快了南京“山、水、城、林”交相辉映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江城市的形象塑造。
(2)以优化城市环境激发城市发展活力。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已不仅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而且成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南京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提升了城市资源的市场价值,改善了南京旅游和投资环境,拉动了南京经济增长。如绿色南京建设三年时间,不仅加快了南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约8亿元,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而且产生的间接生态价值更是高达10亿元。同时,注重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通过改善南京生态环境,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更多地吸引和留住各种高素质人才,带来资金、技术,实现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南京在与其他城市的经济合作和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3)以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公众福祉。环境质量与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一样,已成为人类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成为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绿色南京建设始终把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突出解决好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惠,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通过改善南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更好地带领全市人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
(4)以倡导生态文明促进“三个文明”全面进步。将绿色生态文明融入城市文化和市民精神之中,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以绿色著称的南京,通过创建文明城市,“绿色南京”也由此实现了新的跨越。近年来的生态环境建设,既致力建立安全的生态环境,又致力于建立文化、社会、艺术等为一体的社会环境,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体现在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上,也充分体现在继承和弘扬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上,陶冶了市民的情操,提高了市民社会行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取得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多重效益。
2.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创新
(1)生态保障制度创新:以体制创新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推进。建立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规定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制定重大政策时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其中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区域环境功能规划要求的,不得实施。
完善了环境保护目标管理与考核奖惩制度。将涉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大事项列入市长、区(县)长环保年度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到市各职能部门和区(县)加以考核。
建立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对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与发展决策,通过召开公众听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建立了重大决策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健全了执法行为规范,建立了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问题或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发生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建立了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制度。南京市政府成立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委员会,负责研究重大决策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度和采取相应环保措施的可行性。
(2)环境建设机制创新:以城市经营理念营造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建设的氛围。打破城市环境建设“只投入、不产出”、“高投入、低产出”、“建设靠财政”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按照先做环境,促使土地升值,结合环境整治挖掘、推出一批新的旅游文化景点等思路,力求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吸引外资、民资,发挥单位积极性,扩大社会投资面,减少财政硬性支出,从而达到改造一片区域、挖掘一片资源、创造一片效益、享受一片环境的目的。如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按“污染者付费、投资者受益”的市场化运作理念,城市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基础设施及处理水平都得到较大提高。再如“绿色南京”建设,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激活了民间资本。据不完全统计,2003—2005年三年间全市共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资林业达18亿元,相当于同期财政投入的3倍,除部分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和防护林工程外,新造林基本上由“三资”参与投资,经营林业面积达40多万亩。这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为城市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聚集了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
(3)环境建设手段创新:以新思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以产业升级推动生态建设。加快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产业布局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的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做到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增产不增耗、增效不增污,力争在经济总量翻番的同时,使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有所降低,实现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生态转变。
以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促进环境建设。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开发和引进有益于资源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高新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和采用环境无害化技术,以环境无害化方式使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提供环境无害化的消费品和服务。
以项目开发带动环境建设。实现项目开发与环境建设并举,注意凸显南京古都和滨江特色,塑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城市形象。
(4)环境建设区域创新:以“城市系统”组织南京生态空间的构建。确立了“城乡一体”的理念,坚持“以城统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生态建设原则,统筹城市和农村、江南与江北的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以“三个集中、一个疏散”为核心,以产业化、城市化和功能化的“三化”联动为动力,形成城乡融合的环境建设新格局。
确立“城林一体”的理念。依托山、水、城、林的自然资源优势,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突出“绿林进城”、“森林围城”,建设山水城林为一体的最适宜居住的园林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