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城市管理预介的趋势,要求事先充分考虑管理上的“方便”及“易于管理”的问题。把重点放在城市问题发生之后进行治理的城市管理思路。因此,我国现代城市管理战略模式的选择是从后果取向向成因取向发展。
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一、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1.城市管理趋势

综观现代城市发展的历程,在管理方面呈现出三个明显的趋势:

(1)建管整合。既重视城市的建设和美化,又注重对城市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这与过去只注重建设而轻视甚至忽视管理的城市发展理念大相径庭。在注重城市建设的同时如果不将管理工作做好,往往会导致发展之后的城市反而比没有发展前更加不利于人们生活和居住。事实上,只有管理跟上去,城市建设的成果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建设与管理的整合,要强调以下的内涵:综合性与系统性、人性化思想、可持续发展、实用与可计量、世界性与时代性等。

(2)管理预介。过去,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往往被不合理地看作是前后两个阶段,建设在前,管理在后。实际上,现代城市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建设过程本身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比如,加强城市规划、对施工影响市容问题的管理等,都是城市管理提早介入城市建设的表现。除此之外,管理预介的另一重要方面体现在,在城市规划以及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管理的若干问题,这将给建设之后的城市管理带来许多便利之处。现代城市管理预介的趋势,要求事先充分考虑管理上的“方便”及“易于管理”的问题。

(3)弱者零辅助。弱者零辅助指的是假定任何一个在生理上是一个弱者的人(例如没有正常的行走能力),在没有任何辅助措施的情况下,能够畅行于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对于弱者,社会上可能会有许多热心人自愿提供帮助,但作为城市管理者,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时候,必须假定没有任何人愿意帮助这些弱者。在这一前提下,管理者要考虑通过提供各种可能的方便措施,让他们独立通行。

2.现代城管模式

城市管理的模式是指政府对城市管理所采用的方式。由于不同国家所处的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研究城市管理主要从城市管理模式入手,从这一角度可将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概括为三种类型:即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管理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的紧密结合,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为直接和具体,并在社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管理的行政性较强、官方色彩较浓。在现阶段我国还处于这种模式。

(2)社区自治模式。社区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的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而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则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发展规划仍是由政府部门负责编制并拨款加以实施的,但规划过程却充分体现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3)混合管理模式。在混合管理模式中,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特点在社区发展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

现代城管模式按城市管理方法和思路大体分为两种:

(1)后果取向模式。把重点放在城市问题发生之后进行治理的城市管理思路。后果取向模式主要采取绩效评估的方法,即在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内,对活动的各个过程的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估。这样,才能很好地辨别影响活动的相关要素,以及活动产生的后果,进而选择适当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

(2)成因取向模式。把重点放在针对问题产生根源上的城市管理思路。通过“结构序变”,改变城市的力量构成,挖掘城市潜力,发挥城市功能。在实施城市管理时,不仅需要突击式地治理不时发生的城市问题,而且需要深入治理它们赖以产生问题的原因,不仅需要从发展方面控制城市问题发生的机制,而且需要从制度方面祛除城市问题产生的条件。因此,我国现代城市管理战略模式的选择是从后果取向向成因取向发展。

3.现代城管理念

(1)有限政府的理念。政府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政府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宏观调控和依法行政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优势,把部分职能让渡给各类中介机构,形成政府体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在城市管理上的协调和优化。

(2)管理是服务的理念。这是一种民主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思想。要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管理者把自己当成是发号施令者,只重视制裁,不善于导引;以“关、卡、压”为能事,以“冷、横、硬”为特点;以罚款、乱收费见长,而短于说服与教育等传统的管理思想。

(3)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宗旨,它要求我们尽快实现从“管民”到“为民”的转变,将公众当作城市管理的积极行动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搞好为民服务,组织公共产品生产,发展公共事业,提高社会就业,在城市大力培育社区组织,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城市政治生活民主化,扩大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把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城市管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动力。

(4)经营城市的理念。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转变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为城市管理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城市管理与运行机制的产业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既能减轻政府负担,又可通过城管出效益、出财富,使得城市管理特别是对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大,更具有活力。这一新的管理取向既可推进城市建设发展,也可对其他各地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4.现代城管体制

21世纪的中国城市管理正在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从改革方向来看,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建立管理通道机制,实现市民公众参与管理将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大趋势。在推进城市管理模式的优化中,要抓住两个重点:推进体制改革和促进民主决策。城市只有立足创新,将城市管理、建设融为一体,使依法治市和体制创新相辅相成,才能取得城市管理有序而有效的良好效益。

(1)管理重心下移。当代城市管理改革中的“管理重心下移、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改革方向,通过各类管理职能向社区的延伸形成疏密网状结构,既使管理落到实处,又使各项管理环环相扣,产生联运、互促效应,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协同化程度和协作效能,这对城市实施现代化管理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2)信息资源整合。要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对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要建设“数字化”城市和“网上城市”,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形成网络化、开放性的信息结构,把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提高效率,优化决策。

(3)公民素质提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化取向在优化城管体制机制的同时,还能提高城市公民素质,动员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也是现代城市管理模式优化更新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要倡导全体市民牢固树立现代城市文明观念和社区共建意识,提高市民参与社区管理的主动性,把政府的导向性变为市民的自觉性。同时,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机制建立增进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广泛吸引市民参与现代城市管理。在此基础上,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社会化、法制化和市场化,将成为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