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思路的调整和创新提高经济发展实效
今后一段时期,是提升南京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从今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整个经济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加快,石油能源等原材料和粮食价格波动加大,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和市场波动,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全球性的恐慌,尽管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但整个金融危机仍在继续扩散,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还不明朗,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积极调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减轻因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减少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因此,建议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中,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战略核心,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以项目带动等内需型的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从而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质量优良,执政关注民生”的良好局面。
1.按照国家经济发展功能区划的要求,将区域发展战略面向泛长三角地区,实现由“东向战略”向“西进战略”转变
创新南京区域发展战略,不仅是全面提升南京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南京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随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重新确定南京区域发展战略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从强化南京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和进一步拓展南京发展腹地的目标出发,实施“南京西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将是南京新一轮区域发展定位的基本方向。南京地处我国东中部地区交界和过渡地带,国家东中部不同区域发展战略都为南京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根据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战略部署,南京要在更高层次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另一方面利用南京近临中部重点开发区域的区位,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东进战略的机遇,利用中西部地区主动采取各种措施接轨长三角、融入东部发展的机会,积极加强南京与中西部城市的沟通与协作,着力拓展南京城市发展腹地,为南京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功能定位及发展定位提供良好的契机。
2.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建立文化和谐型城乡发展新模式,实现由“城乡统筹”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
突破以城市主导郊县发展的模式,确立郊县与城市同等的发展地位,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变传统的经济带动型发展方式,建立以文化交流引导城乡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加强城乡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使更多的城市居民受到乡村纯朴文化影响,使农村居民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熏陶,增强城乡居民共同发展的凝聚力,走出一条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培育制造业特色名镇(街),推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的品牌劳务,增强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交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以天津滨海新区的改革为范本,在江北设立“区域创新试验区”,实现由“科教创新”向“区域创新”转变
江北地区是南京连接我国南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南京经济向安徽、苏北进行辐射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独特区位条件。江北总面积为2 379.45平方公里,占南京面积的36.2%,其中可开发土地面积占南京的一半以上,江北地区拥有沿江岸线94公里,占南京沿江岸线的48%,空间容量优势明显,是南京未来发展的战略腹地。2006年南京实施“跨江发展”战略以来,江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对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将江北地区打造成为南京发展的战略腹地和经济新增长极,必须在体制的创新和机制的解放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在江北地区设立“区域创新试验区”,不仅能推动跨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面提升江北的发展水平,更是南京面向区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顺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国内外“试验区”发展经验,基于区域创新基本理论,以全面落实跨江发展以及五个中心战略为重点,以创新驱动作为主要推动力,以全方位改革试点为主要特征,以实现发展“一体化”为目标,积极争取在江北地区设立“区域创新试验区”,用世界眼光和新的发展坐标,谋划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4.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成立市域范围的医教事业协调组织,实现从“创新驱动”向“驱动创新”转变
从教育和卫生资源来看,南京是教育和医疗大市,但还不是教育和卫生强市,加强南京地区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对推动南京从教育大市迈向教育强市、从医疗大市步入卫生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提升南京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遵循资源共享、城乡一体、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成立由国家相关部委、省市相关部门组成的省会地区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协调组织,共同推进南京地区教育医疗跨入全国城市先进行列。从教育方面看,从改变部属和省属高校属地分散管理状况着手,将加快省部属高校的规划建设及发展与南京地方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实现有机联系,使南京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创新大学城建设与管理模式,加快大学城的统一管理和规划,通过有效地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使之集中化、规模化,促进高教资源校际共享、高校与社会共享,实现高校发展与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从而形成真正的优势互补格局,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医疗卫生方面来看,从改变省市和军地医疗机构各自发展的状况着手,打破省市界限,按地域进行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在南京形成几个实力较强的医疗卫生集聚区,一方面缓解南京甚至全省人民看病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推进南京医院做强做大。
5.按照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谋划在河西地区建立政务中心,实现由构建中央商务区(CBD)向中央政务区(CPD)转变
城市行政功能布局不仅是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措施,也是世界上一些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我国深圳、青岛、哈尔滨、长春、合肥等很多大城市都通过重新规划布局城市行政中心,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也正在研究通过调整主城行政功能,缓解中心城市发展压力,以及中心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着眼于保护老城传统格局、缓解老城交通和加快河西新城建设,建议在河西规划新的行政办公区,推进省市级行政中心向河西新城区迁移。通过将省市级行政中心搬出老城,引导老城其他功能的疏散,通过不断强化新的行政办公区行政功能,弱化原驻地的行政、交通和居住等功能,带动老城其他功能外迁,引导老城就业岗位的外迁,平衡城市区域之间的交通发展不均匀的状态,减少区域间的交通流量,优化老城城市功能结构,从根本上缓解老城交通压力,从而优化老城城市功能结构,减轻老城发展压力。同时,进一步调整河西新城区的发展定位,在继续提升新城区商务功能的同时,以推进省级和市级行政功能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新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河西中央政务区。
6.按照增强区域辐射功能的要求,构建“以江为轴、面向未来”的主城发展空间,实现空间由“摊大饼”式向“组团式”转变
目前,南京空间布局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高速二环——绕越高速的全部建成,南京城市空间将发生新的变化,整个城市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南京绕越高速公路是南京“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是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五桥两隧,两环两横十二射”对外交通布局中“两环高速”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沪蓉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绕越高速全面建成后,将对南京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突出南京国家级枢纽城市功能,巩固南京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加快南京“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南京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按照增强南京区域辐射能力的要求,确立以高速二环为界的主城区范围,一是有利于加快江北地区融入主城区范围。以高速二环为界,可直接将江北地区纳入主城发展范围,有利于提高江北地区配套水平,有利于加快实施“跨江发展”步伐。二是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江南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在江南,绕越高速的建设必将大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仙林和东山新市区也将纳入主城范围,从而构筑新的城市发展框架,使得南京主城江南片扩大到500平方公里,这将有效整合南京城市空间资源要素,不仅可以发挥扩散功能,扩大主城边界,加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还可以发挥支撑与引导作用,加快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促进组团式城镇格局的形成。
7.按照构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建成具有历史和生态价值的中央公园,实现由“生态功能”建设向“生态文明”建设转变
城市公园的建设,不仅是全面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根本举措,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南京还没有如纽约中央公园那样特色的著名城市公园,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公园还没有形成,城市绿化个性有待进一步塑造。中山陵园风景区和玄武湖风景区地域相连,在景观上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合并有利于将南京真正打造成为“山、水、城、林”为一体的特色城市中央公园。具体来说,当前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体制合并。即将市园林局管辖的玄武湖公园划归中山陵园管理局,重点研究解决玄武湖公园管理处人员安置等各项工作。二是空间整合。加快实施玄武湖东扩工程,将两景区在真正意义上融为一体。三是景观设计。将中山陵园景区及玄武湖公园作为整体考虑,以人文、生态为核心,以南京的地域文化贯穿始终,整合旅游、休闲、娱乐、运动、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提供舒适、开放、便捷、多样化的场所与设施,营造新型模式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8.按照培养具有国内一流人才队伍的要求,呼吁并推动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强强联合,实现由“人才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变
高水平的大学既是一个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又是文明发达繁荣昌盛的最明显的标志。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发展历程来看,实施强强联合是打造国际知名高校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国内高校的发展态势来看,呼吁并推动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强强联合,形成全国综合排名前三位的著名大学,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水平高、科研实力强的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大学,为南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营造高水平的发展平台,为南京打造教育名城创造良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