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

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差异性与互补性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推动城市与乡村的联动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三、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

虽然近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法及措施取得较大突破,但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仍然还面临着很多矛盾和问题。

1.必须认识城乡一体任务的艰巨性

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除、城乡体制障碍的破出、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折不挠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因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的方针,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目标,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必须将远景目标与近期、中期目标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分步实施,持之以恒,不断创新。

2.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差异的存在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也不等于城乡一致和城乡差别的消失,更不意味着非均质社会空间演变为一种彻底的均质空间。城乡一体化也不是全部城市化,其实质是打破多年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根本目的是为城乡提供平等的发展权和发展机会,使城市和乡村、市民和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马克思主义本质上要消灭的是城乡对立而不是城乡差别,恩格斯曾经指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两个标志是工农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和城乡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在实践上城乡之间差别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一是部分城乡差别只能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被逐步消灭,而另一部分城乡差别可能是难以被消灭的。而且旧的差别消灭了,新的差别又会产生。二是由于乡村的功能特色在于它的自然性、空间性和情趣性,而城市的功能特色则在于它的文化性、娱乐性和现代性,城乡之间的这种差别正是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基本条件。三是差异性与互补性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推动城市与乡村的联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的交流、融合、贯通,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这种差别,是城乡之间合作、互通和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而且在科学合理的配置安排下可以转化为各自特色,促进协调发展。四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也不能仅仅强调差异性,而应更多地重视其互补性,注意发挥城市与乡村的比较优势,使城市和乡村能够互为依托,互为基地,互为市场,互相依存,协调发展。

3.必须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在城乡关系的演变过程中,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动力不是政府的简单帮扶,而是城乡工业的发展和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为此,必须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工业化是“三化”的核心,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是“三化”的载体,是工业化的基本条件和工作平台,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工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三化”的基础,没有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就失了基本的发展支撑。因此,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

4.必须强化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控作用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因而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重视“政府之手”的调控作用。一方面,“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行为取向和方法论,是不能全靠市场本身来实现。因为,现在提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矫正以往实践中产生的城乡分割问题,在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政策修正等方面,需要利用“政府之手”作出正确的引导。如引导和促进农民工转移,需要政府扮演和承担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的角色和责任;又如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若没有“政府之手”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虽然城乡一体化的主导优势在城市,主要动力源也在城市,但其建设的重点在郊区、在农村,若不注意启动农村的内生力量,发挥农村的呼应作用,则难以真正实现城市向农村和农村向城市的双向推进。当前,伴随经济体制的转型,要从过去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向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和社会民间力量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模式转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