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构建新型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必须花大力气建立和完善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1.农村社会保障就业制度
一要逐步破除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制,改变原来主要涉及城镇居民的福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面,逐步建立农民与市民及各种所有制职工平等一致、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要创新劳动就业制度。打破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在政策、制度上的界限,以劳动力素质和社会需要作为就业的主要标准,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社会充分就业。
2.农村产权及土地制度
一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探索给农民私有和集体所有的房产颁发房产证,允许其上市交易和抵押。二是推动股份合作制改革,把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量化为其成员股份,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主体,允许其依法流转,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完善土地经营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核心是土地。建立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土地经营体制,就是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土地有效集中、高效运转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土地置换制度、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解除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推动土地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在保护耕地和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土地依法有偿转让,从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四是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公益性占地,应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和分享收益。五是要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探索建立科学的土地流转机制。
3.农村科技与教育政策
科技与教育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民的根本出路在教育。一要完善和发展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二要完善和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三要加快推进“农、科、教”相结合的政策制定及落实。四要优化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五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力度,把农村教育与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改变农村教育的“离农”现象。
4.农村财政与税收政策
建立城乡公平分配的公共财政体制,为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提供财政保障。一要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劳动保障与社会发展的投入,实现公共财政城乡一体化。二要建立严格和科学的郊县公共资金管理监督制度,建立村级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以及对村级转移支付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三要巩固郊县税费改革成果,强化对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5.郊县金融扶持发展政策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郊区建设资金筹集的渠道及机制,建立适应郊县发展需要的多元金融体系。一是采取低税率或免税的政策以及股份合作制的办法,吸收各种经济组织入股,把郊县信用合作社建设成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低于商业银行的利率向农民发放贷款。二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全面推行农村保险试点,帮助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保护投资者和生产者的利益。
6.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政策
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整个政治体制大厦的基石,也是政府在农村的现实形象。目前的重点是要按照“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一是切实提高乡村的自治能力,不断探索各种治理方法;二是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和契约意识;三是培育新时期的农民精神,大力倡导“有无相通、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农村邻里新风尚,推动和谐村镇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