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书框架
本书主要集中讨论全国八大区域的竞争能力,全部内容共分为8章。
首先为导言。主要讨论区域竞争力选题的背景、意义,扼要介绍了国内外区域竞争力研究的进展,简要介绍研究的方法、路径,指出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最后对本书的结构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介绍竞争力的理论和评价。按照准确认识、理解竞争力的要求,对竞争力的定义、本质、表现形式从经济学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表述,用一定篇幅介绍了与区域竞争力有关的理论。着重阐述了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对区域竞争力研究所做出的特殊贡献。他的著作《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全面研究了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等问题,是竞争力研究的先驱和主要创始人。同时,从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国际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旨在奠定研究基础。
第二章提出区域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采取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主成分、全局主成分、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区域竞争力进行测算,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雷达图和SWOT分析。
第三章提出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科学性、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性。并在此原则下,建立了涉及13个模型、123个指标或指数的评价体系,介绍了指标选取目的。
第四章介绍了我国区域划分的几种主要方法,并进行优缺点评述。从基本情况、经济总量与结构、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市场规模与居民消费、发展能力与经济活力6个方面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等人提出的八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第五章评价分析各区域竞争力的地位。测算2005年全国分区域的涉及13个方面的竞争力评价结果总体指数,并依据聚类分析,对区域竞争力进行分类。同时,根据各区域竞争力分模块指数的大小用雷达图加以表述,并用数据进行优劣势分析。
第六章评价分析各区域竞争力的演变。对全国各区域1990—2005年的竞争力变化进行分阶段评价,找出区域竞争力转型期间的变化消长情况,研究探讨影响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和成因,为今后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可靠依据。
第七章根据静态和动态竞争力的分析,并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特点,进一步剖析八大区域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第八章提升全国区域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在区域竞争力现状和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分区域提出全面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自2004年笔者完成博士论文写作之后,有关区域竞争力研究的论著剧增,多数是利用计量分析进行测算,但笔者查新后感到区域竞争力评价主要局限在静态评价,因此,也增加了笔者将此成果出版的信心。
【注释】
[1]引自张静秋.国外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6(35),第24—25页
[2]况伟大.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10),第10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