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代序)
我小的时候,住在一个老式的院子里。这个院子总共住了十来户人家,有点像电影《七十二家房客》的景象。房子是公房,每月家家要出房租,只有一个老太太家例外。大家都叫这位老太太作“老板娘”,据说这院子原来都是她家的,因解放初公私合营成了公房。
大家都说“老板娘”以前很有钱,家里是做生意的,她家的房间墙上糊的都是钱。果然,有一天我溜进她们家,看到墙上糊满了花花绿绿的钱,不过不是“大团结”。后来才知道是解放前通货膨胀时发行的金圆券,在国民党溃败后成为废纸。
读书人喜欢说什么薪火相传,“老板娘”肯定不清楚这回事,也许是经商的细胞本身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吧,她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又开始做生意了。“老板娘”卖的是红烧猪头肉,一种老百姓喜欢的廉价美食。她总是每天一大早烧好了,就赶到城门口去卖。不知道她用了什么祖传秘方,她烧的猪头肉买的人最多,成了城门口的“一线品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当院子里其他人家紧衣缩食时,“老板娘”和她的儿子媳妇的日子明显要滋润一些。过了几年,“老板娘”过世了。院子里又恢复了老样子。“老板娘”家的日子也就跟大家一样紧巴巴了。又过了两年,“老板娘”的儿子媳妇将他家沿马路的房子破了墙,开了家小卖铺,卖些油盐酱醋,还有零拷的绍兴黄酒、一毛四一包的“雪峰”烟之类。男的常骑着黄鱼车进货,女的看店,由于价格公道,生意还不错。邻居们便眼看着他们家成了大院里第一家有电视机的,第一家有“四喇叭”的……
这样的故事,我们许多人可能都亲身经历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许多城市的街头巷尾都会见到这样的身影,他们或许是夫妻老婆店,或许是小家庭作坊,或许是一家人守着一个小档口、小摊位。这些人家不一定有什么宏伟的目标,许多人就是为了挣点钱,改善些生活,贴补些家用,或者是用物质上的小成就在亲友前满足一下虚荣心。他们靠家族的力量努力在生活的缝隙里争取稍微多一点的空间、多一点的阳光。
写到这里,又想起了一个故事。
当时我就读的一所小学,规模不大,校舍也很破旧,历史却很长,老人们说它原来叫“鸿生子弟学校”,是离学校不远的鸿生火柴厂的老板办的。老板叫刘鸿生。这个老板有多大?不晓得,反正是很大很大的老板。
以后读了点书,才知道,这个刘鸿生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人称“火柴大王”,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民族资本家之一,与南通的张謇,无锡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荣氏家族企业的创始人)齐名。刘鸿生创办的也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的家族企业之一,他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包括其岳父在内的家族成员的大力支持。刘鸿生于1919年在苏州创办家族企业鸿生火柴公司,结束了火柴在中国被称作“洋火”的历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败了日本和瑞典的火柴。新中国成立后刘鸿生曾任全国工商联常委。
从刘鸿生的时代开始,已过去了近一个世纪。
从“老板娘”的时代开始,也过去了20多年。
思维如蒙太奇,把这两个故事剪辑在一起。
刘鸿生的梦想是振兴民族工业,“老板娘”一家的梦想可能仅止于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环境的人有不同的境界,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是集中了家族的力量为了梦想而努力,就像那些被卖“猪仔”到南洋的华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了家族企业王国,这种坚忍和勤劳是值得每一个人尊敬的。
历史书是按时间编排的,历史却并不是线性的。我总觉得历史像交响乐,有高声部也有低声部,某些旋律被不断回环往复,就如每个时代都有无数为了梦想而努力的家族。
中国在过去的20多年里,经历了旷古未有的变局,在这个时代的大变局中,我们无法忽视家族旺盛的生命力,许多家族凭借冒险精神、勇气、勤奋、智慧、坚忍,从一贫如洗走上了富豪榜,改变了家族的命运,并不断进行着自我的超越,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家族企业集聚了可观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表现在他们掌握的财富上,而且表现在家族团队创造和积累财富的效率上。
中国的民营企业中有90%是家族企业,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已经与家族力量“零距离”,我们无法分辨出我们生活中接触的产品,其生产者是不是家族企业。你看的电影,读的报纸,点击的网站,玩的网络游戏,存钱和贷款的银行,住的房子,用的家具,买的保险,吃的保健品和食物,出门坐的巴士,开的轿车,经过的高速公路或机场,都可能与家族资本有关,甚至你正在读的这本书的纸张、油墨都有可能与某个家族企业有关。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其本身具有的趋利性,使它以超常的速度渗透到任何一个可以合法进入的行业,并成为其中最具效率的财富创造者。
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高度的社会分工,使我们必须依靠他人的劳动才能生存,就如有的学者所说信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家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围绕在我们周围,信任家族企业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巧合的是,本书的作者之一即从事着与民营经济有关的工作,在苏州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以家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展现的蓬勃生机。苏州2003年1月召开的市第十一届政协一次会议上,来自民营经济的政协委员有54人,占了委员总数的11%。在长三角、在全中国,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些新生的力量,有的多年前也许就如“老板娘”一样摆个小摊,有的也许是祖辈的血液里就流动着如刘鸿生一样的创业精神……
不过,今天中国家族企业就像我们身边熟悉又陌生的青春期孩子一样,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要以全新的目光去分析和解读它,从它的战略直至细节。这就是本书所要尝试的。
陈 炎
2003年5月于胥江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