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家族军团
在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大家族企业都经历了上市这个过程。中国家族企业只不过在补上市这一课而已。
2001年1月18日,是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由于核准制的实施,中国家族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浮出海面”。
其实在这之前,已有众多的家族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谋求进入资本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多年以来,通过买壳上市、买入法人股或者MBO等不同的股权获得方式,家族参股的上市公司已有“东方集团”、“华资实业”、“世茂股份”、“万向钱潮”、“新希望”、“光彩建设”、“复星实业”、“哈慈股份”、“杉杉股份”等。但是,在上市额度审批制的前提下,家族控股企业要获得上市资格,成本很高。核准制实施,使家族企业上市的频率明显加快。
1月18日,由自然人控股的天通股份(60033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流通,共拥有38111885股发起人股的潘广通家族持股市值达到14.86亿元,一跃成为中国股市的“首富”。
5月18日,用友软件的上市打破了这一记录,王文京的身价一度超过了50亿元。
6月8日,记录再次被刷新,太太药业的上市使其39岁的董事长朱保国通过关联企业间接持有的12800万股股份市值达到53.8亿元左右。
此外,尚有杨启昭家族控股67.19%的广东榕泰(6月12日上市),马兴田家族控股66.38%的康美药业(3月19日上市)。
部分上市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上市后,股价大多扶摇直上,用友软件更一度成为百元股。家族控股企业控制人的资产一夜之间增值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用友软件上市前董事长王文京个人资产不过5000万元左右,但在上市后就一跃至50亿元。
家族企业为什么如此被看好?
一般看来,家族企业机制和制度比国有企业灵活,产权更加明晰,发展速度更快,因而受到众多股民的追捧。外界分析,首家A股上市的天通股份,家族式的管理“功不可没”。父亲潘广通担任董事长,负责跑企业的改制工作,理顺外部关系;儿子潘建清则主内,出任总经理,集中精力抓企业的经营管理。父子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谈起这种近乎原始的“家族制”,潘建清认为,在创业初期,恐怕不能没有家族制,在血缘、地缘等基础上结成的强大联盟,蕴涵了共同的需求和利益。
家族企业上市后,面临着股东和监管的压力,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天通股份上市后就把工作定位在改变家族企业体制,建立现代公司管理模式上,吸收了包括董秘、财务总监在内的几百名人才,并且和主要股东建立了日常的决策沟通。天通的主要法人股东上海宝钢集团企业总公司董事长徐楠认为,双方没有太大的不一致。每次潘家父子开会,都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当然也与宝钢公司的实力和做事规范有关。有理由相信,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有可能跑在前头。
上市后的家族企业,也开始正视家族制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阻碍。太太药业董事长朱保国曾经说过,家族企业的最大障碍就是在经济上和权利上纠缠不清的血缘关系,直接导致的就是公司的透明度不高。“企业一旦做大,就要赶快淡化家族制。”天通股份总经理潘建清认为家族企业做大,必须突破制度的障碍。除了他和潘广通将继续留在天通之外,其他人都将陆续退出公司。朱保国在这个问题上也持同样的看法,并且已经开始付诸行动。目前朱氏家族成员在公司管理层没有任职,真正在这个公司有职位的就只有朱保国一个人。
家族企业为什么又热衷于上市呢?
有关的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国外家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家族企业能延续至第二代的,仅仅为39%;能延续至第三代的,更是只有15%。因此,家族企业想方设法成为公众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得更为充裕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监督,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家族企业上市,也是为了解决在经营和财产继承过程中的巨大的震动问题。因为股票市场有便利的退出机制,家族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后,其股票随时都可以通过市场套现。家庭成员继承的是企业股票,彼此之间不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所以在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大家族企业都经历了上市这个过程。中国家族企业只不过在补上市这一课而已。
据统计,家族企业中大家族持股比例已远高于目前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许多人担心家族企业“一股独大”带来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对上市的家族企业的监管,监管的重点是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和募集资金的投向。
总的来说,家族企业越多、越大,说明民间资本的力量越强。对于中国家族企业来说,路还很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