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当工人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萧山宁围乡一个贫穷的村庄,萧山与杭州市区仅一江之隔,也是有名的观潮胜地。鲁冠球小时候经常去看钱江潮。
鲁冠球的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工资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初中刚毕业,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鲁冠球想靠自己养活自己,就回家种起了庄稼,过起了普通农民的生活。
但鲁冠球很快发现,靠种庄稼他是永远也别想摆脱目前的窘境的。他决定离开浙江农村这片小天地到外面闯世界去。在当时,上海是鲁冠球所能想到的最适合自己去的地方,而且父亲也在上海工作。但父亲非但没有帮鲁冠球找到事情做,自己倒是很快就退休回到了家乡。鲁冠球去上海的希望破灭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鲁冠球经人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打铁的小学徒。打铁很苦,可鲁冠球却非常满足,因为总算摆脱了黄土地。就在鲁冠球学满可以出师时,三年自然灾害来临,各个企事业单位纷纷裁员,鲁冠球被打发回了乡下。
三年的铁业社学徒生活使鲁冠球熟悉了农机具,这给他带来了新的机会。当时宁围乡的农民要走上七八里地到集上磨米面,鲁冠球想如果在本村办一个米面加工厂,一定很受大家欢迎,而且可赚些钱。亲友们得知鲁冠球的这一想法后,都很信任他,也很支持他,纷纷回家翻箱倒柜,凑了3000元钱。鲁冠球用这些钱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是犯禁的,乡里很快就以“不务正业,办地下黑工厂”的罪名查封了加工厂。鲁冠球和乡亲们一面到处托人求情,一面趁夜晚抬着机器跑,一连换了三个地方,但最后加工厂还是被迫关闭,机器按原价1/3的价钱变卖。鲁冠球一下子负债累累,只能卖掉刚过世的祖父的三间房,落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
这无情的打击几乎将鲁冠球击垮了。幸好,不久鲁冠球就找到了“停产闹革命”的空子,打着大队农机修配组的招牌,招收了5个徒弟,在童家塘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了不被查,他们都以“大队加工服务社社员”的名义对外。
到了1969年,一个改变鲁冠球一生的机会降临到了他的身上。当时还称为宁围公社的宁围乡办有一个社属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由于经营不善,变成了谁也不敢接手的烂摊子。宁围公社的领导知道有鲁冠球这么一个人物,于是就找他谈话,要他带着手下去接管这个厂子。鲁冠球决定搏一搏。他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包括他结婚时别人送他的收音机,凑了4000元钱,全部投入到了那个只有84平方米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鲁冠球的妻子虽然不很赞同丈夫的做法,但还是默默地支持着他的事业。她一边省吃俭用,操劳家务,一边利用厂休日到附近的农场拔草、摘棉花,以赚钱补贴家用。
鲁冠球就这样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不仅成了工人,还是工厂的厂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