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次改名次飞跃

次改名次飞跃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次改名4次飞跃从当农机修配厂厂长开始,鲁冠球总算结束了自己偷偷摸摸、东躲西藏的第一次创业期,进入了第二次创业期。在这个时期,万向经过10次改名、5次大结构调整、4个发展阶段,实现了4次飞跃。
次改名次飞跃_家族力量

10次改名4次飞跃

从当农机修配厂厂长开始,鲁冠球总算结束了自己偷偷摸摸、东躲西藏的第一次创业期,进入了第二次创业期。

在这个时期,万向经过10次改名、5次大结构调整、4个发展阶段,实现了4次飞跃。最初是小作坊、小生产、小商品式的乡土企业,这是起步阶段;之后到专业化批量生产万向节,这是第二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实行承包制和规模化的总厂联营制;第四阶段,万向已经形成现代企业的基本框架,实现了组织集团化、资本股份化、产业多元化、产品系列化、市场国际化、经营资本化。

从1969年到1979年,是鲁冠球第二次创业期的起步阶段,他带领农机厂靠作坊式生产,拾遗补阙,“多角经营”,在一无足够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到1979年,当全国的乡镇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时,鲁冠球的企业已走在了他人的前面,有职工40多人,还能生产轴承、石蜡铸钢、喷油嘴、万向节等各色各样的产品。就在这一年,中国的能源变得很紧张。大批汽车因缺乏油料供应被封存起来,汽车工业也出现了暂时萎缩的现象,很多生产汽车重要配件的厂家纷纷转产,另谋出路。但当时报上一条简短的消息让鲁冠球很感兴趣:国家在安排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汽车的货运指标要达到5亿4千万吨。鲁冠球仔细考虑觉得,虽然目前能源紧张,但以后总会得到缓解;而根据国家的计划,发展公路运输,那就一定离不开汽车,作为汽车重要配件的万向节的需求量也一定会大大增加。

鲁冠球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期的第二阶段。他决定全力转产万向节。他给当时那些认为他疯了的人们算了一笔账:全国有300多万辆汽车,每年至少要消耗300万套万向节。另外,根据国家的规划,交通运输业要发展,国内汽车生产也要发展,进口汽车也会增加。

碰巧,一位来自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同志告诉他,现在国内的万向节生产接近饱和状态,而进口车的万向节由于型号多、批量少、质量高、工艺精,国内很多企业不敢搞也不愿搞。这个无意中听到的信息让鲁冠球马上决定研制进口车万向节。

当时,鲁冠球对进口车有多少型号都搞不清楚。经过多方打听,鲁冠球得知北方某海关掌管着全国进口汽车的牌号和去向,于是马上派人前去求教。在找到进口车后,他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把万向节拆下来,按实样画好图纸,再在早晨之前装上去。草图制好之后,立即投入试制。

就是凭着这股子精神,鲁冠球带领着他的手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研制成16种规格的进口车的万向节,并且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鉴定,产品投入市场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980年底,他的工厂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因此被列入全国仅有的3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

这期间,鲁冠球将原来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相继更名为“宁围万向节厂”、“杭州万向节厂”、“杭州万向节总厂”等。

1983年3月,鲁冠球将苦心经营了多年、价值2万余元的花木抵押了出去,向乡政府承包了万向节厂。鲁冠球提出,1983年承包的毛利润是187万元(1982年万向节厂的毛利润是103万元),年递增10%,承包合同为期3年,若是完不成规定利润,愿意自掏腰包。

鲁冠球迈入了他第二次创业期的第三个阶段。

到1986年,鲁冠球承包万向节厂已满三年,他也因此获得了3年的承包奖44.9万元。在当时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鲁冠球却将奖金全部留给了企业。按鲁冠球现在的说法,“1986年我拿那笔40多万元的奖金,可以说极合理。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看,我如果拿了那笔钱,职工承受不了,我就会失去民心,失去事业,也就上不了进一步赚钱的舞台。”

img14

鲁冠球成了《新闻周刊》封面人物

来源:万向集团网站

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

1990年,鲁冠球创建万向集团公司,开始向集团化发展。

1990年至1999年是鲁冠球的第四个发展阶段,也是他称之为“企业集团化、经营国际化”的阶段。鲁冠球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人员结构、资本结构,谋求跨行业、跨国界发展,取得良好效果。1990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农民的希望》为题,刊登了对鲁冠球的专访。1991年5月,鲁冠球成为美国《新闻周刊》封面人物,轰动一时。

1994年1月,万向集团所属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鲁冠球自己对这段历程作了总结,他说:“为什么要10次易名,主要是考虑到企业名称要适应企业发展和适应外部环境。我们开始搞企业时,是为本乡本地服务的。那个时候,别的企业不能搞,因此,搞个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那后来搞万向节了,因万向节不是为本地服务,它要为大工业服务。那农机修配厂的名称与做的产品不相适应了,所以要改为宁围万向节厂。后来,产品市场逐步延伸开去,延伸到全国去了,这就改为杭州万向节厂。这也是为了扩大市场的需要。原来的思路就是这样考虑的。后来的万向节总厂设置,则是管理的需要。因为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一个的行业多起来了,一个一个的厂多起来了。浙江万向机电集团的名称,是因当时报批集团,就是要有知名的产品,产品是机电产品,故以其为名。但总厂的管理与集团的管理是两回事,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现在改为万向集团,它是产业多元化的需要,因为它不是单纯的机电产品了,也就是生产的实际与牌子相适应,也是走向世界的需要。说到企业的4次飞跃,这是体制、机制的需要。即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的需要。当生产关系的‘外壳’容不下生产力的‘内核’时,就会产生飞跃了。开始时,我们的企业是乡办企业,实际上是乡政府的附属机构。那个时候,企业没有自主权,后来,通过承包以后,我们挣得了一个企业的自主权。因此,企业就进一步适应了市场的需要而开拓发展了。承包的目的是责任制,承包的优势,在于我们可马上根据市场需要来决策,决策的时间缩短了,竞争力增强了。所以,我们通过承包以后,第一年,企业产值利税就翻了一番多,这应该说是一个飞跃。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搞了股份合作制。为什么要搞股份合作制,因为当时搞承包之后,承包责任制虽然落实了,积极性虽然调动起来了,但时间一长又产生了问题,产生了职工离心离德的负面作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淡薄了,承包人与员工产生了距离:‘我是为承包人在干。承包是你们几个人的事情,不是大家的事情。’主人翁的意识受到冲击,时间一长,企业生产就要受到影响。于是我们又坚决地搞了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以后,大家都成为了企业的主人,这又是一个飞跃。实现集团化这个飞跃,是产业多元化的需要。那个时候,我们兼并了8个厂,这些就要通过集团来管理的,但后来产业多元化仅仅通过一个集团来管理还有一定的困难,那就进一步发展到资本经营阶段,搞股份制、上市公司,用资本经营来管理。这又是一个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