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宗教氛围与品牌氛围
当我们步入一所佛寺,也就进入了宗教意识的作用场。它的选址、构造、装饰无不体现着佛教教义,并着意渲染出浓厚的宗教氛围。雕梁画栋、金银饰物、壁画彩绘和浮雕,让人产生对极乐世界的向往。天窗窄小,光线微弱,千百盏油灯闪烁,佛像在光影斑驳中更显庄严肃穆,使人感到佛的慈祥与睿智。加上氤氲缭绕的香雾和不绝于耳的诵经声,再世俗粗鄙的人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屏气息声,毕恭毕敬。即便是劣迹累累的恶徒也可能一朝感化,放下屠刀,浪子回头。各种因素精心营造出来的宗教氛围像磁场一样,消解掉人们的个体意识,唤起宗教意识,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体验。
对宗教和品牌来说,氛围的力量都是不可估量的。同样是咖啡,超市中一袋不过几元钱。但在咖啡馆里,有了精致的器皿、彬彬有礼的侍者、古典或时尚的陈设,再佐以轻缓抒情的音乐,一杯咖啡的价格就要翻上好几番了。因为人们在品尝香浓咖啡的同时,更愿意陶醉在优雅安静的氛围中消磨一个上午的光阴,而咖啡店正是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消费体验,使消费者能够从视觉、听觉、触觉多个维度体验到咖啡文化和品牌魅力。与其说人们在消费咖啡,不如说在消费喝咖啡的氛围。美国营销专家爱玛·赫伊拉说过:“不要卖牛排,要卖嗞嗞声。”可谓一语道破氛围营销的天机。
喝酒喝的是氛围
法国被誉为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家,每到夜里塞纳河边的小酒馆就人声鼎沸,法国男士经常去酒吧喝酒。女士们非常不满,她们认为酒吧的酒要比家里的酒贵得多,在外面喝一杯的钱就可以买一瓶。于是法国的妇女团体掀起了回家喝酒运动,劝谕消费者“家里的酒更好喝,记得常回家看看”,号召男人们回家去喝酒。法国的家庭主妇,都在自己的家里设置一个酒柜,然后穿上超短裙等待老公回家喝酒。从此大小酒吧门庭冷落,而男士们在家里喝酒也喝得不尽兴,全法国酒的销量直线下滑。
为了救市,法国酒业协会便大张旗鼓做了一个广告,说:“美酒的滋味,只有在酒吧里才能品尝出来!酒吧里不仅有好酒还有坏女人。”这一广告运动把氛围营销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里不是说酒吧的酒有多好,毕竟同一瓶酒在哪里喝味道都不会改变,但强调酒吧喝酒的氛围:在这里喝酒,有春心荡漾的美女可以赏心悦目,甚至可能发生一段艳遇。这样的诱惑对喝酒的男人们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此举一出,便轻松且彻底地摧毁了法国的“回家喝酒运动”。
购物买的是氛围
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恺撒宫购物中心,汇集了大量一线品牌与大量的高档餐饮娱乐经营商家。它以历史再现的方式,营造出一种古罗马文明的购物氛围。通过室内环境室外化,使顾客一旦进入恺撒宫购物中心,如同置身于古罗马时代的街道一般。所有商家的外观装饰都体现了古罗马建筑的异域风格,地面仿照罗马街道的粗糙纹理进行作旧效果处理。“街道”上方的拱形屋顶被布置成虚拟的天空,由电脑控制照明装置,虚拟出一天中朝夕阴晴的变化。除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外,街道上还会不时有游行、阅兵等形式的活动以强化古罗马的文化氛围。消费者在亦真亦幻的环境里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也许腰包已经掏空还没有从时空倒转的幻觉中回过神儿来。因为这种古香古色惟妙惟肖的购物氛围,这里每天吸引近5万客流,创造出平均每平方米年营业额超过13000美元的奇迹。
最壮观的氛围营销:奥运会
奥运会这个品牌,在氛围营销方面堪称王者。其持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广、投入之巨、参与者之多及狂热程度之高,恐怕是其他品牌难以望其项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在氛围营销上登峰造极。走在街上,满眼都是奥运宣传标语,打开电视,各频道都在争相报道火炬传递。点开网站,各种关于开幕式和火炬手的猜测纷至沓来。一时间奥运的氛围弥漫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大赛期间更是狂欢的高潮,以至于鸟巢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为什么非要忍受酷热亲临赛场呢?为什么不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大全景和特写镜头来回切换,听着解说员口若悬河的描人状物,吹着空调喝着啤酒?这样不是更惬意么?体育迷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你:没气氛!看比赛的人,不仅关心谁拿金牌谁破纪录,更想去现场感受万人同欢的场面,一面接受全方位的感官冲击,一面尽情地宣泄激情。毕竟再大的屏幕,也不及观众席随便一个视角来得开阔来得真切。即便没有赛场入场券,不得不守候荧屏,至少也会呼朋引伴,三五成群。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就是氛围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