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读黄道婆的松江之行
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看,黄道婆生活在宋末元初,由于这一时期社会极为动荡不安,战事不断,因此,战争急需大量的衣被、帐篷等军备物资。但当时内地的棉纺织工业还相当落后,百姓生活用布还只是停留在一种自给自足的原始状态,根本不可能满足统治者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燃眉之急,朝廷便在各地建立了织造工坊,统一由官府管理和运营。这就是中国有名的“匠户”制度在棉纺织业的体现。黄道婆应该是在此背景下前往松江的,而且是以被官府征用的工匠师的身份前往该地区服役的。
在蒙古人建立元朝而南宋走向灭亡的改朝换代时期,元朝为了平定反抗,首先控制民众的流动。因此,各地关卡林立,戒备森严。官道、码头、集市、重镇、城池等地,都是用兵把守的。剿匪安民,建立新的统治秩序,一切活动以军事需要为原则。在此情形之下,黄道婆是不可能在元朝时私自从崖州到松江的。
元朝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况且中国又是由一个北方的游牧民族来统治,所以,各方面的确都需要从零开始,需要各民族的参与。同样,为了巩固得来不易的政权,元朝皇帝任用了一些地方上有才识、有影响力的人士来协助治理天下或替自己办事,责令各地方的官府广招天下优秀人才为己所用。在这样宽松的政治环境下,拥有棉纺织技术的黎族人才更是受欢迎,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黄道婆的“松江之行”。由此推测,黄道婆在元建国初期前往松江传授棉纺织技艺,并不是个人所为,而纯属是朝廷官方所为,是为发展朝廷生产能力的鼎力之作。
由此可见,黄道婆的松江之行,真正是为了解朝廷的燃眉之急,同时黄道婆是古崖州黎族妇女的身份应不可置疑。其实松江一带的人士并不知道黄道婆的真实身世,所以才出现了像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卷二十四所述:“……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帨,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未几,妪卒,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
谭月珍,女,黎族,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1962年7月出生,广东民族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现为琼州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五指山市政协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