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展览创新,形式多样
陈列展览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纪念馆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形式。但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对纪念馆的需求,因此展览一是从直接文物观赏,到运用多媒体与专家交谈,可以满足所有层次人群的求知需求;二是求美需求,运用文字、光线、色彩、动作等多种信息传播语言,尤其是根据观众兴奋点和疲劳期规律合理安排展线,让观众自然流畅、轻松愉快地参观展览,并在参观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黄道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要有一个定位,就是如何围绕着黄道婆对我国棉纺织业做出怎样的贡献,历史功绩在哪里这些内容来展示。有了定位,要列出陈列大纲,大纲经多次论证,才能确定陈列内容。本人在此就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黄道婆纪念馆的展示内容可分成三块:一是历史功绩方面,运用文献、图片来展示;二是纺织工具与纺织品,不仅要展出黎族纺织工具,还要展出从上海等周边地区征集回来的纺织工具,以此做个比较,使观众一目了然;三是开辟专门场所,让观众进行实践、操作、体验,在参观和动手的过程中,使观众身临其境,这不仅提高了纪念馆陈列的可看性,而且展示和传播了历史文化。比如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以织机现场操作表演,展现古代纺织技术;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由身着民族服装的民族艺人,现场表演织布、蜡染、扎染等工艺;中国丝绸博物馆还运用多媒体模拟织绸、设计纹样,用仿制服装以模特动态表演形式,展示中国历代服装。通过种种互动形式,使得专业博物馆的展览变得生动、形象并有趣味性。黄道婆纪念馆也可参照类似表演,让观众身着民族服饰纺纱、扎染、织布等,尽量让观众融入当时的生活环境之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众所周知,文物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痕迹,每件物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物是静态无声的,所包含的信息需要借助于辅助手段才能更充分更明确地展示出来,陈列手段就起到这种辅助作用。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一门艺术,陈列设计师们将诸多学科的理论运用于陈列设计,将新科技手段与新材料运用到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由此产生了新的语言,如场景复原、半(全)景画等。这些方式动与静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注重对历史过程的展示与再现。如《崇明岛与古船陈列》中独木舟的展示:背景是一幅远古人类祖先划着独木舟在河上劳作的画,画的空白处附有独木舟发掘现场的照片,展柜中陈列着残存的独木舟,玻璃柜里摆放着按比例缩小的独木舟模型,这组物与辅助手段的有机结合使独木舟的样式、用途、发掘经过完整清晰地呈现给观众。再比如我馆的少数民族展厅里,有一组展示黎族制陶过程的场景模型,设计者没有单从传统的陈列,将陶器都放进大展柜中加以文字说明,而是制作了一组制陶过程的微缩场景,不需过多的文字描述,人们便对制陶工艺一目了然。
黄道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形式需要采取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复原陈列一般由周围环境、建筑物以及黄道婆学习情景的原状复原所组成,使参观者能感受完整的历史故事和典型的时代氛围;辅助陈列是对原状复原陈列的补充、丰富和提高,为了帮助观众理解专业知识,提高观看兴趣,我们可在展馆里设置电子触摸屏,以三维动画片的形式,让观众了解生产工艺和过程;在展品前,用计算机数码放大镜观察纺织品组织结构等。展览的许多内容我们都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手段,使参观者对黄道婆与纺织技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的认知和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