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心书记有颗爱民的心

细心书记有颗爱民的心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九章 科学发展的“秘诀”第一节 细心书记有颗爱民的心顺应人心就能赢得一切。对于刘国利和张湾太玉园小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张湾旧村改造是一个了不起的事业,同时也可能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张湾村民来说,答案是肯定的。然而,这些担忧在张湾村并不存在。刘国利认为,这正好是给他和张湾村敲响了警钟,让他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坎儿上。
细心书记有颗爱民的心_走向卓越——张湾村的故事

第十九章 科学发展的“秘诀”

第一节 细心书记有颗爱民的心

顺应人心就能赢得一切。身为管理者,必须善于把握人心,努力顺应人心,才能最终赢得人心,正所谓的“人心造时势”。不得人心,即使能力再出众,也难逃灾祸必然降临的厄运。

1999年,刘国利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不久,就把张湾村带上科学发展之路,张湾村从举债25万元到上缴国家税款几千万元,荣誉一个个接踵而至。

在现代生活中,领导尊重下属、关心下属、帮助下属、体恤下属、理解下属、信任下属,下属才会拥戴领导,团队才会团结一致,领导班子才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打造出无坚不摧的核心竞争力,无往而不利。刘国利说:“当我看见同志们同心协力向着目标奋进时,不禁万分感慨。我不是高高在上的人,而是和大家站在一起推动大家前进的人。张湾村能有今天,主要是百姓信任,领导班子每一个成员都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结果。我对我的村民们和我的班子成员们充满感激。”书记助理王永对我们说:“刘书记和蔼可亲,从来都是乐呵呵的样子,很会关心人、爱护人,也很细心,做每一件事情他都跟我们一起认真规划、反复研究,开会间隙总不忘为我们冲茶倒水。”太玉园经理曹志义说:“与刘书记共事十年,他神奇、乐观、智慧、大胆、激情、豪迈,更深切的感受是平等。他要求大家做到‘上不凌下,下不援上’,也就是说,要我们坚持达到上级不欺压下级、下级不攀附上级的和谐关系”。

顺应民心得天下。明智的人不以自己的“位置”而做事,不因外力而改变自己的平常心。

第二节 企业家的胆略与谋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引起了社会上极大反响。有农民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对农村从没有过的恩惠。”但也不得不看到,在一些地方,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农民,都有将新农村理解为统一规划盖新楼房或住楼房的现象。有的地方农民抱怨说,根据家庭发展的计划,自家2006年计划翻盖新房,但村里说所有农民自己建房都不批了,说国家正在搞新农村建设,县乡正在招商引资,要在村里集中位置建设集体农庄,而且规划图纸早就在村里展示了。有的农民已将自己的旧房拆了,即使钱、料已备足,也只能等待集体农庄的建设。在不少人眼里,新农村变成了“楼房化”、“别墅化”的代名词。试点村建楼房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示范典型,许多地方政府对试点村的规划纷纷效仿,一时掀起了建新楼房的热浪。

对于刘国利和张湾太玉园小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张湾旧村改造是一个了不起的事业,同时也可能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刘国利对此十分坦荡,他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建新楼房这一做法,是否真正符合农民的意愿?对于张湾村民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大家说住楼房的好处有很多,但是最明显的两个改变是:第一,再也不用上室外的公厕;第二,屋子里冬暖夏凉,不管走到哪个房间都是恒温。

在其他地方,不愿意住楼房的农民主要是有后顾之忧,第一担忧的便是资金,福建某村号召农民建起了40多座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但全村却因此欠下130多万元贷款,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第二是担心住上楼房后,一些家禽、牲畜没办法饲养,但是农民又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天天买着吃,没有那么多的钱。第三是担忧搬上楼房吃水不方便,在陕北某村,在半沙化的土地上崛起了一个由十多幢别墅组成的新村,全村17户农民都搬进了别墅,但这不仅让农民欠了外债,而且没有水源,吃水成了最大的难题。

这些事情听来荒谬,但都是真实的,所以农民担忧也是不无道理的。然而,这些担忧在张湾村并不存在。首先,张湾村盖楼没有用村民一分钱,也没有贷款,楼房盖好后分房时落实拆迁补偿措施。2001年拆迁时,正房的置换方法是1平方米置换1平方米楼房,厢房则是2平方米置换1平方米,村里补贴10平方米,超过这个标准的按600元/平方米自己出钱购买。这样多数农户换来了一套三居室的自住楼房。家里条件稍好的,换了两套两居室的,一套可也出租。其次,前面谈到的我们在一系列福利措施也切实保障了农民的生活权益。最后,太玉园小区并非是“沙漠盖楼”,还配套建设了相应设施,方便小区居民衣食住行。

不排除由于地方政府和媒体的一些误导,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或是误解,背离了新农村建设的初衷。刘国利认为,这正好是给他和张湾村敲响了警钟,让他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坎儿上。刘国利不搞“形象工程”,他是要实实在在为农民“干点事儿”的。当旧村改造完毕村民都搬进楼房之后,他曾向村代表提出过这个问题: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生产发展仍然是农民最关注、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书记刘国利是村干部,不是企业家,但是很多时候,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下意识的,他走的路、遵循的规则,都非常像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村党支部在他的带领下,也是用企业管理理念,全面提高经济建设水平、服务村民的水平和办事效率。

第三节 “村企合一”抢占发展制高点

张湾村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两个优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一直是两委班子思考的问题。为了筹集资金开发利用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张湾村开始探索有利于减少内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责任感强、便于农村发展的“村企合一”发展模式。

所谓村企合一,首先是指班子合一,都归村党总支领导,但又相对独立。这首先突出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又促进了村企之间的共同发展;其次是资源合一,村企资源实现充分共享,不分彼此;三是规划合一,新农村建设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要考虑村里农民的利益。

“村企合一”,以“企”带“村”,形成“三统一”,这一机制既可以在投资建设重大项目时迅速形成合力,又能较好地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后续的土地、人力,又为村集体建设基础设施、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发展模式确立后,第二步是整合村里其他经济组织。张湾村经济合作社从2006年开始着手准备,到2007年6月份正式挂牌,经历了一个艰苦的过程。2006年8月,根据区委的精神和要求,张湾村及时成立了村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还兼任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组长,副书记为户籍清查领导小组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组员。同时成立了资产清查小组、户籍清查小组、老年顾问组。资产清查将村集体所有账目、村签订的各种合同进行逐一核对,户籍清查小组将全村所有在册户人员及转出、死亡人员进行细致清查,没有依据可查的转出、转入人员请老年顾问组成员进行回忆,包括本人自己申报的时间、证明等进行回忆核对,最后做到基本无误后张榜公示,公示期限内,如有误的可及时到村委会核对,村委会有专人接待,并做好记录登记工作。在工作的同时,所有工作人员还按时参加区农委的培训,学习有关文件和一些本市及外地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经验,书记还亲自到外省较好的试点村去学习考察。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立,使得村民成为股东,解决了村民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的分配机制问题,而且将零散的资金和资源进行集中经营,以规模优势赢得村集体经济的加速发展,使得每个股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回报。

“村企合一”不仅是管理模式的改革,更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搞“村企合一”,就是要充分发挥村里能人的作用,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让更多的老百姓通过企业的辐射走上富裕之路。

对于一个企业,如果说需要找增长点的话,就说明这个企业多元化了,说明它开始冒风险。只有在看到现有的产业未来会出现某种巨大的危机,以及增长停止的前提下,才值得冒风险去寻找新的增长点。在企业管理学中,集团化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成本和费用,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效率,集团化运作可以将某一企业的“长板”弥补其他企业的“短板”,使这一长项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带动其他成员企业提高运作和管理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集团化可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可以分散投资和经营的风险。只要瞄准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即可作出开辟新领域的战略抉择。

目前,一个立足于本村土地资源、观光旅游、商贸住宅、开发建设等优势的“太玉园集团有限公司”即将成立。这个包含了投资、科技、商贸、房地产、装修装潢、物业、建筑建材等多元化发展规划的集团公司,将极大地拓展企业活动的空间,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将成为张湾村发展史上的新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