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生产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

精神生产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两个相互依存的历史巨轮。党中央依据邓小平的指导思想,把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作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而精神生产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精神生产对社会物质文明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科学知识的生产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作用。精神生产主要是生产精神生活资料用品,如政
精神生产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_利益 精神 权力――三元协调驱动论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两个相互依存的历史巨轮。

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他说:“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产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并指出:“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资本主义,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中央依据邓小平的指导思想,把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作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都告诉我们,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的重大问题。而精神生产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

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史,物质生产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首要的、决定性的意义。

物质文明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产物,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物质文明作为物质生产的产物,它的发展状况主要由物质生产决定。但是,任何社会文明的发展,又都是以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发展和这种生产的相互作用为前提的,所以,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精神生产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精神生产对社会物质文明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科学知识的生产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作用。精神生产核心东西是科学知识,而科学知识又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两大类,它们以不同形式对社会物质文明发生作用。

自然科学知识对提高物质生产力有巨大作用。在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中,自然科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自然科学的生产力属性上。

自然科学成为生产力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才出现的。资本主义前,自然科学对生产的影响还不直接,因此,谈不上自然科学是生产力。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整个社会物质生产的技术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以人的体力和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手工劳动,转变为以科学和对自然力的控制为基础的机器生产,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研究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然科学与生产相互关系的新特点,并且提出了科学知识是生产力这一重要原理。马克思指出:“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又说:“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社会智慧的一般生产力的积累,就同劳动相对立而被吸取在资本当中,从而表现为资本的属性,更明确些说,表现为固定资本的属性,只要固定资本是作为真正的生产手段而加入生产过程。”根据马克思的思想,科学是生产力的命题有着两种意义:第一,在知识形态上,科学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第二,当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它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自然科学由间接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自然科学物化在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生产资料中,从而变为直接生产力。

通过学习教育的途径,自然科学知识转变为劳动者的智力因素,即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从而变为直接生产力。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开发和利用新的自然资源开辟了道路。从而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尤其是在今天,科学技术已无孔不入,每一生产环节都布满了科学技术的因素,都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邓小平同志正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在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是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也是精神生产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巨大推动作用的深刻阐述。

社会科学对改造社会生产关系有巨大作用。社会科学在揭示人们的社会关系,改造社会的生产关系并指引全部社会生活的合理化,以及提供社会生产发展的管理理论方面发挥着重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找到了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给我国各条战线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党制定这条路线的理论依据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原理。可见,社会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依据。实践表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某些挫折和教训,就是由于忽视发展生产、发展科学技术以及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所造成的。

社会科学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它通过提供生产的管理理论来促进生产力各种因素的合理化组织和最佳结合,以充分发挥人力和物力的作用。

研究物质生产的组织管理,提供合适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本身就是精神生产部门的任务。各门经济学科的精神生产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生产过程成为制定生产规划实施生产管理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生产的组织管理水平,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总之,精神生产,尤其是精神生产中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历史唯物主义一贯坚持社会物质生产是社会基础的观点,同时,也充分估计和认识到精神生产在当代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社会的发展史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史。在精神文明发展历史中,精神生产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正象物质生产的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水平(只能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物质生产决定精神文明)。

精神生产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所谓精神文明,即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水平及其积极的成果的综合体现,精神文明的发展是以精神生产和社会精神生活的发展为前提的。

社会的精神文明作为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而存在,是一种相对的静态,它的发展要依靠两个基本要素: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以及一个必备的实践环节——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实现。

精神生产主要是生产精神生活资料用品,如政治法律观点、道德规范、文学艺术、戏曲、音乐、电影等等,以作为人们的精神生活资料,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从而对人们的精神风貌、社会风气、人的智力、审美观、思想、道德等进行积极的影响。

精神生活,狭义上是指精神产品的消费,是人们利用精神生活资料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

社会精神生活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它包括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人们的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在劳动之余的休息和娱乐的需要,而且还包括人们对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追求,等等。精神生活是人类的高层次需要,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和系统。

精神生产发展了,产生了相应的精神生活,但这样不等于会自发地产生社会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需要一个自觉的建设过程,即通过精神文明建设这个环节才能实现。

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指为达到某种精神文明状态所需从事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建设,相对于精神文明来讲,它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它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的。

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而且也包括为发展前二者所必需的物质设施的建设。如,为发展精神生产所必需的学校、研究机构、仪器设备、试验场所,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所必需的广播电视设施、电影院、博物馆等。

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就在于要促进社会精神生产的发展,达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精神生活水平的目的,因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手段。

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其成份都是复杂的。作为精神生产,它的产品即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消极的产物;作为社会的精神生活,即有先进高尚的成份,又有落后消极的东西,而一定社会的精神文明则是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积极成果的表现,所以,一个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该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在这影响因素之中,精神生产又是精神生活的基础,没有精神生产创造出来的精神生活资料也就没有社会的精神生活,精神生产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数量多少,质量高低,都直接影响着精神生活的内容,规定着精神生活的特点和方式,因此,无论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还是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要以该社会的精神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基础。

研究精神生产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它启示我们要摆正社会生产系统中三个子系统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同时,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精神生产问题,应该把精神生产问题提高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