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是一切社会形态所追求的最起码的要素。但对社会稳定的理解,由于参与研究人员的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多样性,以致产生了对社会稳定多种多样的企盼,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视角,综合观之,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稳定。认为社会稳定是指社会整体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它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生活秩序稳定和文化价值观念及心理上的稳定;第二种观点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稳定。认为社会稳定则是指相对于经济稳定、政治稳定而言的社会生活的稳定,包括思想、价值观、道德风尚等方面的稳定;第三种观点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稳定。认为社会稳定是指通过社会保障来调整社会关系和整合社会,使由于各种原因遭受生活困难的成员获得经济、医疗及其他帮助,保障他们的生活、教育与劳动权利;第四种观点是从社会成员个体角度来理解社会稳定。认为社会稳定是指个人具有起码的确定性,可以把握住自己充当的角色,预料个人活动的结果,对自己的未来能作出一种有希望的安排,社会成员能有序地、按部就班地劳动、交往、活动。第五种观点是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稳定。认为社会稳定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主导思想和主导规范的认同与服从,和对利益关系、社会冲突和对非对抗性矛盾的控制与调节。
上面的介绍虽然不尽全面,但基本上概括了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稳定内涵的理解。虽然他们各执一词,表现出种种歧见,但在观点上却是大同小异,无非是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涵盖面的宽窄不同,所强调的重点不同,表述的方法不同而已。对这些各不相同的定义,不能简单地用“或对或错”来评判。正如列宁在评注黑格尔时所说:定义可能有许多,因为对象有许多方面,被下定义的对象愈丰富,也就是说,可供考察的不同方面愈多,那末根据这些方面所下的定义可能就有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稳定呢?我们认为,社会稳定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相对于社会动荡而言的一种社会状态,它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和思想观念的稳定及人心的稳定。对于这种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社会稳定是一个系统,是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生活秩序稳定、思想稳定和人心稳定的有机统一。其中的政治稳定是保证,经济稳定是基础,社会生活秩序稳定是关键,思想稳定是前提,人心稳定是实质。这五个领域的稳定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它们相互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稳定的有机整体。如果任何一个领域的稳定出了问题,出现了失调和紊乱,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第二,社会稳定是一个积极的动态平衡状态。稳定不是静止,不是一池静水,社会稳定必须以发展变化为基础,是社会处于一种正常的量变发展状态。它是在矛盾运动中的稳定,在不断进步发展中的稳定,在不断改革变化中的稳定。
第三,社会稳定是手段,不是目的。从长远的发展观点来看,目的就是社会的发展、进步,使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可以说,社会稳定的实现就是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
第四,社会稳定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功能有两个:其一是保证社会变迁的有序性。任何一项社会工程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要求和逻辑发展顺序。只有顺应这些规律,才能顺利实现对社会的改造。如果在变动过程中发生强烈的动荡,就会破坏其发展的有序性,容易造成社会的失调和部分领域的畸变,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社会稳定则可以使社会协调平稳地发展,使社会合乎逻辑的要求有序地发展;其二是引导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任何合理的社会变迁都是有步骤的发展过程,尤其在现代社会,需要超前的理论研究作指导,不能始终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盲目行动。要通过理论的研究,舆论的指导,观念的更新,权力的控制,最后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和提高。只有社会稳定,政府才能有效地组织人们向预定的目标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