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人的社会特征与幸福感

个人的社会特征与幸福感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7-2 个人的社会特征与10个维度幸福感的回归分析续表注:表中数值为标准化回归系数。
个人的社会特征与幸福感_社会转型与人们的幸福感

一、个人的社会特征与总体幸福感

表7-1表示的是,个人的社会特征与总体幸福感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职业阶层和婚姻状况六个社会特征中,只有年龄、收入和职业阶层对总体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具体体现是:20—30周岁和31—4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比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低0.391和0.311,并且均在5%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而41—50周岁和51—6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虽然比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分别低0.141和0.129,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另外,与高收入者相比,低收入者和中收入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低0.391和 0.155.并且分别在0.1%和5%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再者,基础阶层、中间阶层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比优势阶层低0.297和0.152,并且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

表7-1 个人的社会特征与总体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注:a的参考类别为女性;b的参考类别为61—70周岁;c的参考类别为研究生;d的参考类别为高收入者;e的参考类别为优势阶层;f的参考类别为未婚者。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另外,从表7-1中还可以发现,在性别方面,男性比女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低0.048;在学历方面,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初中学历者、高中学历者、大专或本科学历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比研究生学历者低0.019、0.082、0.048和0.109;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有配偶)、离婚者(或丧偶)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比未婚者低0.084和0.023,但是这种差异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

上述统计发现说明,个人的社会特征与总体幸福感存在如下关系。

第一,在性别方面,男性与女性的总体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在年龄方面,20—30周岁和31—40周岁年龄层居民的总体幸福感分别低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而41—50周岁和51—6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三,在学历方面,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初中学历者、高中学历者、大专或本科学历者、研究生学历者的总体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四,在收入方面,低收入者和中收入者的总体幸福感分别低于高收入者,并且回归系数说明,总体幸福感依照低收入者、中收入者、高收入者的顺序依次提高。

第五,在职业阶层方面,基础阶层、中间阶层的总体幸福感分别低于优势阶层,并且回归系数说明,总体幸福感水平依照基础阶层、中间阶层、优势阶层的顺序依次提高。

第六,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者、已婚者(有配偶)、离婚者(或丧偶)的总体幸福感彼此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另外,该回归方程的方差检验的F值为3.574,并且在0.1%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另外该回归方程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Adj.R2)为0.101,说明上述统计结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二、个人的社会特征与10个维度幸福感

表7-2表示的是,个人的社会特征与10个维度幸福感的回归分析结果。首先,从10个回归模型调整后的判定系数(Adj.R2)看,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5、模型6和模型9的判定系数均高于0.06,说明它们所示的统计结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而模型4、模型7、模型8和模型10的判定系数均比较低,说明它们所示的统计结果的解释力比较弱。另外,在10个回归模型中,模型4的方差分析中的F值为1.332,并且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说明该模型中的个人社会特征对总体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而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5、模型6、模型7、模型8、模型9、模型10的方差分析中的F值,尽管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在10%、5%、1%或者0.1%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说明这九个模型中的个人社会特征对总体幸福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社会特征的具体影响,可做如下表述。

表7-2 个人的社会特征与10个维度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续表

注:表中数值为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
a的参考类别为女性;b的参考类别为61—70周岁;c的参考类别为研究生;d的参考类别为高收入者;e的参考类别为优势阶层;f的参考类别为未婚者。+表示P<0.10;*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一)性别与10个维度幸福感

在知足充裕体验和成长进步体验两个方面,男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低于女性0.195和0.103,并分别在0.1%和5%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而在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八个维度上,虽然男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也分别高于或者低于女性,但并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上述统计发现说明:在知足充裕体验和成长进步体验两个维度的幸福感方面,男性低于女性,但是在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八个维度的幸福感方面,男性与女性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二)年龄与10个维度幸福感

在知足充裕体验方面,31—4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低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0.333,并且在5%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而20—3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虽然也不同程度地低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31—4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知足充裕体验维度上的幸福感显著低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但20—30周岁、31—4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的年龄层居民在知足充裕体验维度上的幸福感,并不存在显著的不同。

在心理健康体验方面,41—5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高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0.224,并且在10%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而20—30周岁、31—40周岁、51—60周岁三个年龄层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虽然也不同程度地低于或者高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41—5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心理健康体验维度的幸福感比较显著地高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但20—30周岁、31—40周岁、51—60周岁和61—70周岁四个年龄层居民的心理健康体验维度的幸福感,并不具有显著的差异。

在成长进步体验方面,41—50周岁年龄层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比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低0.243,并且在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而20—30周岁、31—40周岁、51—6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虽然分别低于61—70周岁的居民0.071、0.202和0.166,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41—5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成长进步体验维度的幸福感显著地低于61—70周岁的居民,但20—30周岁、31—40周岁、51—60周岁与61—70周岁四个年龄层的居民并不存在显著的不同。

在社会信心体验方面,虽然20—30周岁、31—4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比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分别低0.109、0.175、0.116和0.030,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20—30周岁、31—4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和61—70周岁四个年龄层居民的社会信心体验维度的幸福感,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目标价值体验方面,20—30周岁、31—4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比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低0.387和0.364,并且均在5%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而41—50周岁、51—60周岁两个年龄层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虽然分别低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0.151和0.138,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20—30周岁、31—40周岁两个年龄层居民的目标价值体验维度的幸福感显著地低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但41—50周岁、51—60周岁、61—70周岁三个年龄层居民的目标价值体验维度的幸福感,并不具有显著的不同。

在自我接受体验方面,20—30周岁、31—4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四个年龄层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低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0.361、0.436、0.339和0.225,并且在5%或者1%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20—30周岁、31—4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四个年龄层居民的自我接受体验维度的幸福感显著地低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

在人际适应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三个维度的幸福感方面,虽然20—30周岁、31—4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不同程度地低于或者高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但是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在人际适应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三个维度的幸福感方面,20—30周岁、31—4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61—70周岁五个年龄层的居民,并不具有显著的不同。

在心态平衡体验方面,20—3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比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低0.363,并在5%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而31—4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三个年龄层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低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0.143、0.014和0.063,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20—30周岁年龄层居民的心态平衡体验维度的幸福感显著地低于61—70周岁年龄层的居民,但31—40周岁、41—50周岁、51—60周岁、61—70周岁四个年龄层居民的心态平衡体验维度的幸福感,并不具有显著的不同。

(三)学历与10个维度幸福感

在知足充裕体验方面,初中学历、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低于研究生学历的居民0.221和0.220,并且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而小学及以下学历、高中学历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虽然分别低于研究生学历居民0.095和0.144,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初中学历、大专或本科学历居民在知足充裕体验维度上的幸福感显著低于研究生学历的居民,但小学及以下学历、高中学历、研究生学历的居民在知足充裕体验维度上的幸福感,并不存在显著的不同。

在心理健康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社会信心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身体健康体验七个方面,虽然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初中学历者、高中学历者、大专或本科学历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不同程度地高于或者低于研究生学历者,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在心理健康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社会信心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身体健康体验七个维度的幸福感方面,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初中学历者、高中学历者、大专或本科学历者、研究生学历者并不存在显著的不同。

在心态平衡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两个方面,大专或本科学历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比研究生学历的居民低0.153和0.142,并分别在5%和10%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而小学及以下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学历的居民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虽然也不同程度地低于或者高于研究生学历的居民,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大专或本科学历居民在心态平衡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两个维度上的幸福感显著地低于研究生学历的居民,但是小学及以下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学历、研究生学历的居民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不同。

(四)收入与10个维度幸福感

在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四个方面,低收入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比高收入者低0.277、0.204、0.253和0.198.并且分别在1%或者5%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而中收入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虽然也不同程度地低于高收入者,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在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家庭氛围体验四个维度的幸福感方面,低收入者显著地低于高收入者,而中收入者与高收入者并不存在显著的不同。

在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四个方面,低收入者、中收入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均不同程度地低于高收入者,并在0.1%、1%、5%或者10%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在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四个维度的幸福感方面,低收入者与中收入者的幸福感水平显著地低于高收入者。

在社会信心体验和身体健康体验两个方面,虽然低收入者、中收入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不同程度地低于或者高于高收入者,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在社会信心体验和身体健康体验两个维度的幸福感方面,低收入者、中收入者、高收入者三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五)职业阶层与10个维度幸福感

在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七个方面,虽然基础阶层、中间阶层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不同程度地低于或者高于优势阶层,但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在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七个维度的幸福感方面,基础阶层、中间阶层、优势阶层三者之间并不具有显著的不同。

在成长进步体验方面,基础阶层、中间阶层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比优势阶层低0.245和0.153,并且均在5%的水平上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基础阶层、中间阶层的成长进步体验维度的幸福感显著地低于优势阶层,且具体的幸福感水平依照基础阶层、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的顺序依次提高。

在目标价值体验方面,基础阶层、中间阶层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低于优势阶层0.228和0.190,并且分别在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基础阶层、中间阶层的目标价值体验维度的幸福感显著地低于优势阶层,且具体的幸福感水平依照基础阶层、中间阶层和优势阶层的顺序依次提高。

在身体健康体验方面,基础阶层、中间阶层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比优势阶层低0.287和0.174,并且在1%和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在身体健康体验维度的幸福感方面,基础阶层、中间阶层均显著地低于优势阶层,且具体的幸福感水平依照基础阶层、中间阶层、优势阶层的顺序依次提高。

(六)婚姻状况与10个维度幸福感

在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社会信心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和家庭氛围体验八个方面,虽然已婚者(有配偶)、离婚者(或丧偶)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不同程度地低于或者高于未婚者,但是均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未婚者、已婚者(有配偶)、离婚者(或丧偶)在上述八个方面的幸福感水平并不具有显著的不同。

在身体健康体验方面,已婚者(有配偶)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比未婚者低0.142,并且在10%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而离婚者(或丧偶)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虽然也低于未婚者0.029,但并没有呈现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已婚者(有配偶)的身体健康体验维度的幸福感水平比较显著地低于未婚者,而离婚者(或丧偶)和未婚者两者之间并不具有显著的不同。

在心态平衡体验方面,已婚者(有配偶)、离婚者(或丧偶)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别比未婚者低0.158和0.223,并且分别在5%和0.1%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该统计发现可以说明,已婚者(有配偶)与离婚者(或丧偶)的心态平衡体验维度的幸福感水平显著地低于未婚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