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通体系协同机理

交通体系协同机理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政府有效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都市圈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为此,需要在都市圈协同发展阶段,更加注重交通体系的协同,以期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交通协同体系,为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撑。都市圈内部交通体系是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方式与通道。
交通体系协同机理_都市圈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政府有效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都市圈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都市圈进入协同发展阶段后,交通在都市圈协同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明显。为此,需要在都市圈协同发展阶段,更加注重交通体系的协同,以期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交通协同体系,为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一、交通体系协同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交通作为都市圈发展的基础,在都市圈的不同发展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都市圈发展历程看,交通从单一交通方式、单一交通工具向综合性的交通方式、多样化的交通运输工具不断演变。随着科技与技术的进步,大量的科技与技术运用到交通发展领域,对交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交通向综合性的交通体系发展。交通体系协同发展是指基于现代科技与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从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出发,构建适应都市圈发展的综合性交通体系,实现不同城市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都市圈物流、人流、信息流等的流通效率。其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在交通体系协同发展方面,交通运输方式已由单地面公路、水路运输向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拓展。不同交通方式的组合运用成为交通体系协同发展的重要标志。二是交通换乘的“无缝”对接。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要实现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更快速更便捷地换乘,特别是在机场、站场、站点之间,构建起便捷的换乘体系。三是交通结构的网络化。交通是都市圈发展的“毛细血管”,将交通在都市圈范围内串成网络,既容易在都市圈内部实现快速流通,也有利于与都市圈外部区域实现快速连接。网络化交通体系可以实现不同城市节点更快地参与到交通体系当中。四是公共交通主体化。都市圈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要实现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运输方式,就要在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等方面,特别强化对接与联系,以公共交通串联起都市圈发展。

二、交通体系协同与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关系

交通是都市圈发展的框架与脉络,也是都市圈健康运行的先决条件。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交通的基础作用,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升都市圈整体发展水平。都市圈交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区域经济社会紧密联系。一方面,都市圈交通发展水平的高低间接地反映了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交通成为都市圈不同等级城市经济社会联系的重要通道,都市圈内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互相交流的强大作用力,而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交通运输。从都市圈交通体系看,都市圈交通体系大致可分为两大体系,即都市圈内部交通体系和中心城市交通体系。都市圈内部交通体系是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方式与通道。中心城市交通体系是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交通体系建设。交通体系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互补性、动态性特征。所谓多元性,即居民选择交通的方式是多元的,依靠单一交通运输方式系统往往难以满足出行活动需求。多层次性即都市圈交通体系不仅包括城市间的交通、还包括城市内的交通等。互补性指交通体系将各种交通方式整合到一起,形成综合性的交通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各个交通方式的优势,取长补短,互为延伸。动态性是指交通运输方式也会随着科技进步而发生变化,新科技出现导致交通运输方式也相应地变化。从交通系统的组成看,一个完整的交通体系是由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媒介、交通衔接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组成。交通运输工具是指乘客或货物在完成位移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不同的货物、不同的客户需求,对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也不一样。我们以人的空间位置转移为例,其涉及陆地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等方式,并且每种方式所使用的工具也不一样。从世界主要城市看,欧洲已经形成了主要城市以轨道交通为主,市郊以汽车为主的交通模式。人口密度大的东京,则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主的运输模式等。因此,不同地区根据区域特点,会因地制宜地选择交通工具。交通运输媒介是人或物完成空间移动所经过的中间介质。当前,普遍用于人为生产、生活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设备如电梯、索道等。都市圈内部,由于涉及生产物资、生活物资、居民的空间移动,相应的也需要多种交通运输媒介的支撑。交通衔接系统是指不同交通运输工具在换乘时的衔接。良好的交通衔接系统,能够提高货物或人流的转换效率。当前,我国交通衔接系统主要包括航空港、火车站、港口码头、公交、停车场等区域的换乘系统等。通过这种交通衔接系统,可以实现区外交通方式与区内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保障交通的无缝连接。交通管理系统是指对各类交通的科学的合理管理与引导。具体而言,一个科学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是由交通运输的政策、交通信息的智慧化管理、交通运营等构成。因此,交通体系的完善程度与都市圈协同发展关系非常紧密。

从都市圈协同发展角度看,在这一发展阶段,都市圈内部各城市之间主要交通联系基本形成,都市圈交通体系向关键节点、关键难点的破解转移,需要在更高层面谋划。整体而言,交通体系的建设与谋划对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都市圈协同发展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都市圈协同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带动经济转型提升的重要支撑。特别是随着高铁、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原来布局于公路沿线的产业逐渐向更高水平的经济业态转换,进而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并且,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区域内企业更加趋向于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在都市圈层面的产业合理分工,形成产业发展密集带,从而带动产业升级。二是对都市圈协同发展空间结构的影响。在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正是因为交通设施的建设,促进了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当都市圈进入协同发展阶段,都市圈的空间结构体系也因为交通体系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从空间形成看,原来空间上所形成的中心城市、郊区等空间形态,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和交通速度的提升而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在今后更长的时间里,会在空间上形成连绵发展区,成为城市密集区,形成紧密联系的巨大城市板块。这样的背景下,交通体系越来越推动空间结构扁平化,使城市、乡村的空间界线越来越不明显。三是都对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社会结构影响。虽然经过都市圈的带动,都市圈内阶层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城乡结构等社会结构逐步优化,但从整体看,在都市圈协同发展阶段,仍然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交通体系的建设将不断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交通方式可以达到地区,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等职能可以便捷地向区域延伸,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配置。另一方面,交通建设能够促进人口的流动,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优化收入结构等。因此,在都市圈协同发展阶段,要更加重视交通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强化交通体系的优化升级,在交通运输工具、交通运输媒介、交通衔接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领域不断强化科学化组织与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核心城市内部交通建设和跨行政区划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做优中心城市交通体系,进而形成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

三、交通体系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

在都市圈协同发展阶段,交通体系协同作为重要的支撑,在都市圈层面作用突出。在这一阶段,交通体系协同重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交通融资问题。作为推动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融资问题一直是都市圈提升发展的难点和障碍之一。一方面,交通体量大,投资大,单靠政府财力难以支撑。另一方面,一些跨区域的重大交通设施,由于受到不同行政单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或发展诉求不同的影响,在出资比例上难以达成共识。因此,交通融资问题成为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在都市圈协同发展阶段,必须要在交通融资上创新体制机制。二是断头路打通问题。所谓断头路是指不同行政区域之间、不同等级道路之间不能连通。断头路的存在是长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其原因在于,首先,公路建设对不同行政区划地区意义不同。由于不同的利益诉求,那些认为此条道路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不大的区域,在打通断头路的积极性上就不高。其次是土地指标的问题,由于公路建设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如果指标靠本地来解决,就会对土地指标相对不足的区域造成影响,在断头路的接通上积极性不高。最后,许多断头路的打通涉及拆迁等政策处理问题,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因,一些行政区域在断头路打通上的积极性也不高。三是中心城市交通体系建设问题。都市圈中心城市是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也是都市圈交通中心。中心城市交通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对周边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从我国来看,上海都市圈、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等中心城市在内部交通设施建设上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城市内部道路网。地铁、公交等成为中心重要交通方式。在都市圈的协同发展阶段,要特别重视中心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要在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上创新突破。四是交通节点的换乘问题。无缝连接可以有效提高人流、物流的转换效率。特别是对从都市圈外围城市进入中心城市的居民而言,方便的换乘条件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在都市圈协同发展阶段,要特别重视换乘节点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