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株潭城市群情况简介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中部地区较早开展都市圈培育和发展的地区之一。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城市群的基本构成
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面积9.6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的45.8%。2015年,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层的长株潭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48.34亿元,拉动全省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由2011年的42.31%提高到2015年的43.20%。
(二)主要城市的基本情况
长沙市。简称长,别称“星城”“潭州”,是湖南省省会,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也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长沙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东西长约230千米,南北宽约88千米,全市土地面积1.1819万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909.86平方千米。全市下辖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6个区,长沙县、宁乡县2个县,代管浏阳市1个县级市。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10.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1.5443万元,全市城区面积达到336.25平方千米,城市常住人口达到743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74.38%。在工业发展方面,长沙市已经形成以工程机械、汽车、食品、材料为代表的四大优势产业,以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轨道为代表的四大新兴产业,以电力装备、花炮、家电、服饰为代表的四大传统产业共同支撑的长沙工业体系。
株洲市。古称建宁,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省内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4区,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4县,代管县级醴陵市,此外设立有云龙示范区。全市总面积1142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54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00.05万人。2015年,株洲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35.11亿元,株洲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1%。在工业方面,株洲市已形成了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有色冶炼、基础化工、纺织服饰、食品医药、陶瓷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是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和硬质合金生产研发基地,是江南最大的铁路货车、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
湘潭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全市下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总人口300万。湘潭城区面积168.2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9.2平方千米。2015年,湘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3.1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7.7:57:35.3,城镇化率达58.6%。在工业方面,已经形成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
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历程
长株潭城市群培育起步较早,发展也比较快。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阶段特点,笔者将长株潭城市群划分为起步探索、协调合作、协同推进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发展的不同特点。
(一)起步探索阶段(1981—1996年)
1982年底,湖南省政协委员张萍以提案形式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从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建立长株潭经济区”。这一提案当时得到很多代表赞同。其基本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发挥工业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情报中心和服务中心等综合功能的作用,带动全省经济发展。1984年11月,湖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形成了《关于建立长株潭三市经济区的问题》的会议纪要,正式启动了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纪要中对长株潭经济区的定义是“它不是一级行政层次,而是打破行政区划,把横向的经济联系用网络联结起来的经济联合体”。1984年底,湖南省政府设立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及长株潭经济技术开发协调会议制度。湖南省还先后召开了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和十二个行业的经济技术协调会,筛选出了需要联合开发的十大工程,包括建立三市资金拆借市场、实行票据的同城交换、在三市对重大项目组织银团贷款、开通三地间公交车等。
此阶段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概念还未真正形成,更多的是把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一种经济的联合体,从更广范围经济层面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在全省龙头带动作用。二是政府间的合作共识意愿还不够强烈。受制于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省级层面已意识到合作发展的良好效果,但都市圈内部层面还未真正达成共识。三是市场机制还未真正发挥作用。作为都市圈发展最大动力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发挥突出作用,更多的是政府发展导向。
(二)协调合作阶段(1997—2004年)
1997的3月,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长株潭三市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长株潭座谈会”。会议提出加快发展优先区域带,只靠长沙这一点还不够,要从经济的角度放大这一点,以长沙为中心,进一步突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作用,把长株潭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1998年,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计委,并确定按照“总体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的思路和方针,由省计委牵头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编制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五个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长株潭城市群协调一体发展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进入省级层面决策视野。
此阶段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省层政府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前期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停滞的环境下,省级政府层面重新认识到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省级决策层面推进都市圈的发展。二是初步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基本思路,即优先开展相同基础性规划研究,组织编制都市圈专项规划。
(三)协同推进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8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编制完成,并以省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布,规划明确提出“六个一体化”(区域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和社会发展一体化)和“新五同”(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的目标。规划被省政府以正式文件形式发布,这是长株潭协同一体发展中重要的区域规划,也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同时,长株潭城市群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2006年6月底,第一届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在长沙举行。长株潭三市签署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长株潭工业合作协议》《长株潭科技合作协议》《长株潭环保合作协议》等,一系列的协同发展一体化举措开始筹划。2006年11月,在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张春贤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努力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打造在全国较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又获批国家两型试验区。2008的,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此外,省委省政府又下发《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改革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全面推进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十二五”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等政策和规划,大力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协同一体发展。
此阶段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全面协同发展达成共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株潭三市对都市圈协同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协同一体发展意愿非常强烈。二是国家战略与省级战略的双重叠加。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进入了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家战略与全省战略双重推动下,各项协同发展有机展开。三是相继出台系列的规划。为推动都市圈协同发展,省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政策,为都市圈协同发展提供指导。四是市场更好地发挥了动力作用。市场作为无形之手,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协同一体发展中更好的发挥着推动作用,促进三市之间经济社会更好的协同一体发展。
三、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领域
从2005年开始,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从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实践看,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协同内容。
(一)区域布局协同
2000年,世界银行完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在此基础上,湖南省编制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布局协同目标进行了明确。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布局更加突出整体。长株潭城市群规划跨越行政区划限制,对区域“3+5”八市进行整体谋划布局。二是强化集约高效。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将都市圈核心区长株潭三市规划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优先开发区四类,明确各功能重点。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布局协同,在长株潭三市设计“绿心”,作为三市乃至全省的战略性资源,严格加以保护。
(二)交通设施协同
长株潭城市群在协同发展方面,非常重视交通设施优先发展,积极推动交通设施协同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城际铁路、地铁、公路、公交等多方式交通网络连接。在城际铁路建设方面,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打造以长沙为中心,三市交通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城际铁路网。在地铁建设方面,其加快地铁成网,目前长沙的1号线、2号线已开通运营,3号线、4号线、5号线等正加快建设,到2020年基本可以完成主体工程。在公路建设方面,其积极打造“九纵九横”的长株潭城市群快速道路网。同时,长株潭城市群积极打通了长株潭三市之间的9条“断头路”。在公交方面,长株潭三市规划了17条跨行政区划的公交线路,长沙市地铁和公交卡实现相互通用。
(三)环境建设协同
长株潭城市群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共同发展目标,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共保。2006年出台《长株潭环境同治规划》,以及共同的产业环境准入与退出机制,在省里组建专司三市环境监测的执法大队,设置对三市政府环境同治的考核指标等。长株潭三市还实行区域大气联防联控,三市PM 2.5监测信息同步发布,并共同出台《长株潭区域大气PM 2.5源解析工作实施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方案》。长株潭三市还建立了城乡环境同治的机制,共同维护城乡环境。同时,为实现三地交界处生态环境保护,三市还在交界地区设立522平方千米的生态绿心,实施《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等,将30多项具体保护职责落实到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和12家省直单位。长株潭城市群还积极争以资金,争取1.72亿美元世行贷款,建成142.6千米的长株潭湘江风光带。
(四)产业发展协同
长株潭地区为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2002年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产业一体规划》,2005年向国务院上报《2004—2010年长株潭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纲要》,2006年制定湖南省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和50个重点产业集群组织结构调整方案;2007年,长沙、株洲、湘潭、衡阳被整体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相关政策;2008年,长株潭被纳入国家六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2009年编制《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布局规划》等。在国务院批复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明确三市产业发展重点,即长沙市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株洲突出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湘潭突出风力发电设备制造。2015年,三市还成立了产业一体化协调会,培育了互联网+、节能环保、影视传媒、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一批特色园区。
在产业创新方面,长株潭城市群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据统计,长株潭三市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70%以上的创业创新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设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
(五)对外开放协同
长株潭城市群将开放发展作为带动都市圈参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4年9月,长株潭城市群就开展通关一体化的改革试点,“长株潭”企业可按照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进出境地(转关作业所在地)自主选择接单现场,据此确定报关单申报口岸,并自主选择通过湖南e速通综合数据服务平台完成报关单远程申报、信息查询等作业;同时,企业可申请在企业所在地实施查验;企业凭霞凝港监管场所辅助管理系统的电子放行信息办理货物出场手续,无须申领纸质放行条。这意味着,长沙、株洲、湘潭的企业在三地任何空运、海运港口进出口货物,都可以自由选择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的地点,告别以往在属地和货物进出境口岸之间奔波带来的不便。2014年4月,湘潭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将推动三市外贸货物的高效通关,降低物流成本和资金周转成本。长株潭城市群还从产业、用地、金融等多个方面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
(六)市场体系协同
从金融市场看,长株潭城市群积极探索金融系统的电子化、网络化、一体化。2010年起,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区域内非跨行个人存取款业务按照同城业务处理,不收取异地手续费。三市企业可以异地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在服务贸易、收益、经常转移项下异地办理对外支付。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积极推进三市货款一体化,启动了长株潭金融电子结算综合服务系统建设。
从人才市场看,长株潭三市共同制定《长株潭三市2004—2011年区域人才发展规划》,签订《长株潭三市人才中心合作协议》。2007年,省委组织部牵头召开了三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并且湖南人才市场还跻身国家级人才市场。
从土地市场看,2010年9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长株潭房地产市场一体化的意见》,明确长株潭三市统一市场准入标准、统一市场监管模式、统一产权登记体系和统一市场诚信体系。长株潭三市房地产企业可以跨区域从事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的开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商登记、土地供应等享受同城待遇。三市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在区域内异地购房,可在购房地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七)公共服务协同
长株潭城市群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在教育方面,三市已基本建立教育资源优化发展机制,重点打造“两型”职业教育园区,统筹职教资源,三市职业教育基地、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习实训,以及师资力量,均实现统筹考虑与使用共享。例如湘潭筹建昭山中学拟引进长沙市雅礼中学合作办学等。在医疗卫生方面,长株潭所有三级以上医院实行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诊疗信息在三市医院之间可畅通流转。2012年省级医疗机构和三市医疗机构试点发行的居民健康卡,可实现跨机构、跨地区就医及全国通用诊疗“一卡通”。在社保方面,长株潭建立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三市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全覆盖。长株潭城市群还成为民政部现代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试点区,建立城乡低保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在就业方面,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建成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会(行政村)四级就业服务工作网络,打造“20分钟就业圈”,逐步实现劳务用工“信息互享、技能互培、权益互维”的常态合作机制和一体化就业平台。
四、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经验
长株潭城市群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在都市圈的建设领域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推动都市圈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积极推动将都市圈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予以实施
湖南省在培育长株潭城市群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高能级平台打造,积极推动都市圈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07年之前,长株潭城市群是作为省级战略层面加以推动实施的。此后,湖南积极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08年,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进入体现国家意志综合实践层面,成为体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战略的传导,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进入国家、省联动推进发展阶段,成效可想而知。
(二)省级层面建立强有力实施推动机制
长株潭城市群推进能卓有成效,与其强有力的省级层面的组织协调机制密切相关。长株潭为推进都市圈的建设,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省长担任,下设办公室,在省发改委。各市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立了以省垂直协调为主导的工作机制。每年召开高规格的会议,研究协调重大事项,形成了省市合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还成立了书记任顾问、省长任主任的领导协调委员会,下设正厅级的办公室,负责研究、规划、协调、实施、推进、考评、宣教等职能。
(三)积极主动地构建部省合作共建机制
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过程中,就积极主动地与国家相关部委和高校保持紧密联系沟通,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和高校的政策支持,争取国家部委、央企把先改先试的平台放在长株潭。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已与40多个国家部委及高校、70多家央企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在部省合作这种机制下,长株潭城市群先后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宽带中国”长株潭、耕地土壤生态修复、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等国家试点。
(四)突出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都市圈的发展,需要首先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以规划统领一体化建设。长株潭城市群非常重视规划的编制,在2000年就编制完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等系列规划。长株潭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后,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修编《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另外,其还结合推进实施需要,编制12个专项方案和19个专项规划,市、县编制具体的规划和方案,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同时,长株潭城市群还建立了空间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区域规划实施、跨区域重点项目建设的监督。
(五)让人民群众分享都市圈成效
都市圈协同发展最终成果是让人民可以从都市圈协同发展中获得实在效益。长株潭城市群在协同发展方面,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教育、医疗、社保、通信等领域推出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发展举措,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了都市圈协同发展带来的实效。根据测算,2014年,长株潭城市群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分别达到95%、91.6%、87.7%,排在全省前3名。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群众才会更加自觉地投入都市圈的协同发展过程当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