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梦与美国梦相异相通
在中国梦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出现以前,美国梦几乎早就家喻户晓。那么什么是美国梦呢?中国梦与美国梦是什么关系呢?
美国梦(American Dream)一词,由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1931年5月在其所著《美国的史诗》中明确提出。当时,美国还处在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的大萧条的时期,他却怀着乐观进取精神写道:这本书的主题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他还说,美国梦的“梦想或希望,从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即1620年当英格兰移民乘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北美洲寻找一块清教徒生活的“净土”时,美国梦已悄然萌芽了。他们及随后到来的移民“梦想有这样一个国度,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更快乐、更富足、更充实,而每个人都拥有与自己的能力或成就相匹配的机会”。
虽然把北美当作“希望之乡”的梦想早就存在,但有政治内涵的美国梦却是美国独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来的。这一过程,大体来说经历三个关键性环节。
第一个关键性环节是1776年由杰弗逊起草,华盛顿等签署的《独立宣言》,把英法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定为立国之本。马克思曾经把《独立宣言》评价为全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庄严地宣称:“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人在被创造出来时就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在随后制定的美国宪法,进一步确认了《独立宣言》提出的基本原则。
第二个关键性环节是在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的林肯的伟大贡献,他领导美国人民打败了企图分裂美国的南部奴隶主,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他签署了《关于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把黑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促进了美国的发展进步;他签署了一系列法案推动“西进运动”,壮大了美国经济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塑造了美国的民族精神。
第三个关键性环节是1930年代罗斯福“新政”为美国梦增添了新的含意和支撑,这就是对于政府要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和促进个人幸福方面发挥作用的期待。“新政”红利一直延续到二战以后,经历2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使得美国许多人进入中产阶层行列;与此同时,在二战以后的头几十年里,美国的失业率较低,家庭收入普遍增加,且贫富差距较小。这又增强了美国梦的信念。罗斯福在1945年最后一次总统就职演说中,曾经引用其母校格罗顿学校校长恩迪科特·皮博迪的一段话说:“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有时候我们跃上高峰,而接下来一切会发生逆转,开始走下坡路,但是要记住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文明的趋势是永远向前的,如果在数百年的高峰和低谷中间画一条线,那么,它总是保持向上的走势。”在尔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的国力和繁荣确实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美国人过上了亚当斯憧憬的那种“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可见,新自由主义者往往把美国梦归结为个人自由权利的彰显,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在其中承担很重要的角色。2012年7月2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乔恩·米查的《美国梦的历史》一文指出:在“关于美国粗犷的个人主义故事的平民版本中缺少了一个角色:政府。正是政府使得个人的崛起成为可能”。
此外,尽管美国建国原则之一是“所有人生而平等”,美国也常常被看作是机遇平等之乡。然而,美国梦的背后也有一部与不平等抗争的历史,欧洲移民取得的大片土地,是屠杀数百万印第安人所获得的所谓“无主之地”;曾经在种植园高产农田的耕种者是从非洲劫掠来的黑奴,修建西进掘金铁路的劳动力是血泪交加的华工。
1881年5月9日,美国国会批准了安吉尔条约,要求美国暂停中国劳工的移民。美国国会于1882年通过《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简称排华法案),禁止中国人移民美国,禁止中国人拥有投票权。这几项针对中国移民的歧视性法律花费了60年时间才得以废除。排外法案所带来的精神创伤给数代美籍华人带来了永久性的伤疤,使许多家庭离散,剥夺了许多人的投票权。直到2012年6月18日美国国会才对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正式致歉。美国众议院当时通过第683号决议案,表达对“排华法案等联邦法律给在美华人带来负面影响”的歉意。这标志着美国国会正式承认这一歧视性法律的不公正性。
美国黑人积极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并对美国社会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曾长期深受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残酷剥削和虐待。1861-1865年南北战争后,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度,但是黑人仍受种族歧视和压迫。美国黑人处在美国社会底层,时刻受到失业、贫病和死亡的威胁。为此,他们进行了长期的反抗斗争。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晋见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Ihave a dream)的著名演说。1968年4月,他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刺杀。马丁·路德·金的被害引发的黑人抗暴斗争席卷包括华盛顿在内的168个城市。随后,美国黑人受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状况有所改变。作为非洲裔黑人从政明星的奥巴马当选并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则似乎又成为美国梦新的诠释者。
然而,美国梦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恶性发作而引起次贷危机并进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严重冲击了美国梦的魅力。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中产阶层在痛苦中挣扎,动摇了美国梦的物质基础;严重的贫富分化,使得美国梦也变得虚幻。近年来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其占有的财富超过了占美国人口50%的1.5亿人所占有财富的总和。2011年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正是从抗议这种1%对99%的极端不平等性引发的。枪击案频发而控枪法案却难立,还有“财政悬崖”的僵局,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技术分析员斯诺登爆料美国情报机构实施的“棱镜”网络监控项目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扼杀美国梦。
当今,对美国梦有信心的往往是新来美国的移民。亚裔,特别是华裔移民已成为美国梦新的追梦者。他们或为寻求更体面的生活,或为获得个人奋斗的机遇,或为保障财富安全,或为培育下一代而追逐美国梦。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赴美留学、工作和生活的华人数量不断增长。1980—2010年的30年间,美国总人口增长了36%,而在美华人则增长了325%,达到约400万人。仅2011年一年美国政府颁发给华人的H-1B工作签证就有12 000多张。目前仍有超过六成的在美华人相信美国梦。曾被美国总统小布什力邀出任劳工部部长的赵小兰女士认为在美国勤奋努力方能梦想成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提名美籍华人骆家辉担任商务部长时,曾非常煽情地说,骆家辉的祖父在20世纪初从中国广东乘船抵达美国,虽在美国举目无亲,并且不会说英语,但依然为实现美国梦奋斗。一百年后,他的孙子骆家辉住进了华盛顿州长官邸。奥巴马总结道,骆家辉家族白手起家的移民奋斗史是美国梦最鲜活的体现。
美国梦与中国梦的连接是从1784年开始的。那时,美国刚刚获得独立,百废待兴,与在万里以外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通商也是实现美国梦的需求。担负这次具有历史意义通商之旅的是一艘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改装后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1784年2月22日,“中国皇后号”从纽约出发开始了远航中国的征程。半年后,“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4个月后,商船的货物全部脱手,船员们采办了茶叶、瓷器、丝绸、象牙雕刻、漆器、桂皮、玉桂和绣金像等中国商品,于1785年5月回到纽约,往返历时一年两个月。带回美国的中国商品在纽约、费城等地大受欢迎,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专门开列清单购买了“中国皇后号”带回的一些商品,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热”。
“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让美国觉得中美贸易确实有利可图。美国政府随即出台了保护对华贸易的税收和津贴等优惠政策。随着1804年美国“爱丽华号”商船来华,美国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驶向广州,对华贸易的兴隆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巨额税收,缓解了独立初期的财政困难。以开拓中国市场为中心的美国远洋航海,促进了美国造船业和航运技术的发展,助推美国成为海洋强国。随着美国对中国的了解日益加深,逐渐发现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却封闭而虚弱的国家,与其他西方列强一样,美国动了用强权打开中国市场的心念。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表面上保持中立,实质上追随英国侵华。1844年,美国驻华公使趁中国清朝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美国驻华公使以从中为清政府与英法联军调停为名,伺机获得清军情报,并为英法侵略军出谋献策。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与其他西方国家达成侵华“利益均沾”的协议,从中获取大量利益。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美国是其中之一。
不过,从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来看,在资本主义列强中美国对中国的侵略显得相对“温和”,尤其是在对于《中美辛丑条约》中庚子赔款的问题上,美国国会于1908年通过一条法案,决定退回中国庚子赔款的余额,并将其作为派遣留美学生的学杂费,客观上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并且促成了清华大学的成立。在二战期间,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向中国提供大量军用物资,并派陈纳德将军带领航空飞行大队赴华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1943年12月1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会议中达成的共识以《开罗宣言》的形式发表。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随后苏联首脑斯大林也在这个文件上签字。《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在战胜纳粹德国后致力于战胜日本法西斯以及履行《开罗宣言》对战后日本处理方式的决定。这个文件的第八条载明:“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的波茨坦会议旧址,并冒着小雨发表讲话。他指出《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等岛屿归还中国。强调不许破坏二战胜利果实。
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的同时,希望成为国共双方矛盾的调解方,后因中国内战全面爆发和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而告失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奋起抗美援朝。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此后,中美关系仍因两大阵营对抗、冷战和台湾问题及中国抗美援越而处于敌对状态,后随着中苏关系破裂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中美紧张关系逐步缓和。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推动了尼克松总统1972年来华访问的“破冰之旅”,双方签署的《上海公报》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史称“小球转动大球”)。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两国关系不正常状态。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中美建交和邓小平访美,开辟了中美关系在各个领域积极发展的广阔前景,但此时美国国会通过并由美国总统签署生效的《与台湾关系法》,规定美国政府将继续提供防卫性武器给台湾又给两国关系的发展蒙上了阴影。1981年里根上台后,中美继续讨论此棘手问题,双方经过谈判,于1982年8月17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从尼克松访华到20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充满了玫瑰色,当时双方淡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把共同战略利益放在了最主要的位置上,被称为中美关系的“蜜月期”。1989年以后,随着国内形势和国际风云的变化,中美关系进入起伏不定的动荡时期。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和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曾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挫折。因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广泛而深远,所以在经历挫折之后又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经双方努力,在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达成了“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并实现两国元首互访。2001年初小布什上台后,白宫对华政策明显表现出强烈的鹰派色彩。美国的战略重心开始出现了从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势头。“9·11”事件的发生使美国受到强烈震撼,非传统安全成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美国的安全受到恐怖主义的严重挑战。小布什政府逐渐放弃执政之初的咄咄逼人的对华政策,通过加强彼此之间反恐合作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的合作使中美关系不断改善。2008年奥巴马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奥巴马执政初期中美关系开局良好,但近年却因国内和国际因素而摩擦不断。美国制造“中国威胁论”,高调“重返亚洲”或“重返亚太”。奥巴马宣称自己是亚太总统,2011年美国务卿希拉里声称“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合作等多个层次展开部署。从外交来看,美国一方面进一步密切其与日本、韩国、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友的关系;另一方面调整战略,修补与其传统对手的外交关系,大力发展与越南、缅甸、印度等国的外交关系;美国在继续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发展的同时,还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插手和添乱,歪曲和攻击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从经济来看,美国推动其“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要在现有的APEC等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之外,重建由美国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试图从经济上将亚太国家纳入其经济统治范畴;从军事来看,美国更是不遗余力,在军事预算面临严峻的形势下,仍然宣称要将60%的军力部署到亚太地区。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7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在2012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在2013年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接替帕内塔担任美国防部长的哈格尔说,重申美国将坚持上届对话会上宣布的到2020年前将60%的海军军舰部署到太平洋地区的计划,并称在此基础上,美国还将把其本土以外60%的空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哈格尔说,此举是为了保障美国及其盟国利益。但他同时表示,美国承认亚太地区一些崛起大国在该地区和平和安全上有着重大利益。可见,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基本定型,其基本出发点就是试图通过遏制中国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
2013年4月15日,接替希拉里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克里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太平洋之梦”。这既是美国外交新班底对未来四年亚太政策的阐述,也是对中国梦的回应。克里重申了“重返亚太”战略的主要思想,但缓和了与中国针锋相对的姿态,强调合作元素。他声称“为太平洋地区定义梦想”,“就是各个国家和人民打造一个共享未来的伙伴关系”,“将是把我们最强的价值观移植于安全、经济和社会合作。”
“太平洋之梦”突出了美国在本地区赖以自信和存在的价值观、军事安全、伙伴关系以及经济领域的贸易标准和服务“优势”,试图用一个高大全的概念套住中国梦及本地区各国的梦想,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和挑战进行“包容性化解”,因而可以说是克里的前任希拉里·克林顿战略意图的翻版和变种。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克里的“梦之说”里解读出积极意涵。克里承认“太平洋之梦”的基础和中国梦、美国梦的最大共通之处是对和平、稳定、繁荣的诉求。他收敛了前任推进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咄咄逼人锋芒,强调一个稳定、繁荣、“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遵守规则”的中国和“强健、正常又特殊”的中美关系对“太平洋之梦”的意义。
综上可知,随着中华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遇、相争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矛盾。二者具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职石毓智2013年5月27日在《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论坛》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的论文。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这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相异之处。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媒体称之为“习奥会”),这是两个世界大国换届后,中美国家元首之间首次面对面接触,所以此次会晤备受世界瞩目。6月7日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第一场会谈结束后,在答记者问时称“中国梦跟美国梦是相通的”。他说:“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2013年6月10日石毓智又在《环球时报》发表题为《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七大“相通点”》的论文,指出,中国梦背后的参照系是国际未来发展;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是和平共赢的梦;中国和美国的稳定是世界和平的压舱石;中国梦与美国梦归根结底都是人民富裕幸福;美国和中国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都必须尊重对方;中国和美国都有相互学习相互依赖的地方;中国发展是对提高美国富裕的有力支持。对石毓智博士的观点国内外有不同的看法,可以把他的观点作为是把握中国梦的比较逻辑的一种参考。
实际上中国梦与美国梦是相异相通的关系。中国梦和美国梦具有不同的国情背景。美国具有巨大的地理优势和地缘优势,三面环海,易守难攻,周边无强国威胁,历史上从未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征服,倒是常常主动出击攫取他国资源。所以美国人没有传统意义的国家安全之忧,人民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个人奋斗的美梦。1960年代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同样把美国的民主核心价值——自由、平等和尊严——视为美国梦的生命源泉。马丁·路德·金把美国梦的价值源头追溯到由《独立宣言》所表达的,并由宪法所规定的美国政体价值。《独立宣言》说,“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更是规定了美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强调个人奋斗的美国梦相比,中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基础上的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和人民幸福梦。在中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华民族具有5 000多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中国周边的环境一直极为险恶,历史上与周边国家的征战时常发生,中华民族近代受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前提和保障。
中国梦与美国梦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具有相通性。正如美国劳工部前部长赵小兰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外交政策学术论坛”上所阐述的,中国梦与美国梦是有其相似之处,中美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都是普适的,源自人类内心的向往。换句话说,中国梦与美国梦虽然景致不同,基础不一,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两国人民对世界和谐与和平的向往是相近的,这也意味着,中美两国人民有着更为广阔的理解和相互欣赏的空间。
由于一些美国媒体的选择性的报道,一些政客的“问题制造”,一些利益集团的利己驱动,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中国“带有偏见的、不完整的”印象,没有充分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发展,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国给美国以至世界带来的机会,没有充分感受到中国人“追梦”的真挚与诚意,没有充分体察到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相通相容。伴随着更多、更广泛层面的接触与磨合,可以相信,美国人头脑里“模模糊糊的中国形象”将逐步清晰起来,两个寻梦的民族间也将产生更多的敬意和好感,而“中国威胁论”就像曾经的“中国崩溃论”一样,将成为历史的遗迹。
习近平多次强调,“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提出“中美关系不必也不应成为零和博弈”,“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决定性竞争更可能是经济竞争、社会竞争,而不是军事竞争”。中美可以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基础上“走向太平洋共同体”,“太平洋共同体概念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属于这个地区,都参与这个地区的和平发展,这将使美国和中国成为共同事业的组成部分。”
中美两国关系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习近平与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庄园会晤”就各自的内外政策、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意见,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习近平强调,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中美应该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责任。太平洋足够宽广,中美两国亦当拥有足够的智慧、勇气和耐心共同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虽然美方称“斯诺登事件”使“习奥会”成果受挫,但我们认为不至于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势。
如今,中美作为共生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时代的两个大国,一个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发达国家,在众多领域都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汇和交集面,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固然需要美国,美国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如果双方都能认真对待和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可望走出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以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二、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相融
世界梦是指人类实现永久和平与国际公平正义的济世情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的以哲学家为国王的追求正义与至善的完美优越的城邦,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的“乌托邦”、“千年太平天王国”、“和谐世界”等未来社会的期盼,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康德提出的建立“永久和平”的世界公民法治社会的愿景,中国古代和近代思想家向往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现代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设计的体现“公平的正义原则”和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政治自由主义社会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都反映了世界梦的追求与期许。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强国梦、强军梦,但不是指重返汉代雄风、大唐伟业、康乾盛世,不是要恢复和重建中央帝国时代的封贡体系,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但不是搞海洋霸权。我们是“再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再创领先世界的卓越地位,再次成为世界最富强、最幸福的国家”[2]。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促进人类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事业。
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的优良传统、美好愿望和坚定意志。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梦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之梦,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大背景下,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梦不仅仅将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将给地区和世界人民带来福音。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的主题口号就是中国梦的世界意义的写照。中国梦与维护世界的和平梦、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进步梦同行。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角色,不仅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还与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运用多边主义来解决各种国际矛盾和冲突,积极推动实现地区稳定和世界持久和平。“中国道路”的成功,本身就是对世界文明的一次巨大贡献,世界不仅能从中国梦中感受到强大的“中国信心”和“中国力量”,也能感受到和平、友善、对世界负责、为世界作贡献的“中国态度”和“中国形象”。中国和平发展,世界因此受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新引擎。IMF的数据显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4年,中国以不到全球1/10的经济总量贡献了近1/4的全球经济增长量。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干有力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诠释了“发展”这个人类的共同梦想。
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性,积极参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指出:“中国愿与联合国一道共同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人类”。
中国珍惜和维护自身的重要战略机遇,同时又把中国的机遇转化为世界机遇。在2013年举行的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说,中国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回答是: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是发展、是合作,是更多机遇,而绝不是什么威胁。他指出,中国人民素有珍爱和平、崇尚和谐、开放包容的历史传统,怕动荡、盼和平、谋发展。中国梦是和平之梦、和谐之梦,中国梦的实现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机遇。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依靠武力和霸权,不能建立在损害其他国家、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只能通过和平方式促进中国发展,以和平方式实现中国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和平发展之路,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平发展理念既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当今时代诉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2013年3月22日至30日,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一行应邀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成为了一次“释梦之旅”。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在非洲访问期间,习近平提出中非是“命运共同体”,“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习近平的首访再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决心。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梦、非洲梦和世界梦的关系。习近平强调,中国梦不仅是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要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梦要与非洲梦联合起来一起实现,并为实现世界梦作出新贡献,我们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2013年5月31日至6月6日,习近平偕同夫人彭丽媛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于6月7日至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总统会晤。这是中国领导人的又一次“释梦之旅”。出访前,习近平接受特多《快报》、哥斯达黎加《共和国报》、墨西哥《至上报》等三家媒体的联合书面采访时,就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系的发展前景,引用了一句赞颂友情的中国古诗——唐朝诗人王勃的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习近平说:“中国和拉美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传统友谊、密切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对美好梦想的共同追求。”委内瑞拉《分析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我们拉美一直生活在梦中:过去向往美国梦,现在这个梦似乎已不再那么美妙,只剩下了毒品走私和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对商品是一个开放的天堂,对移民却紧闭大门;至于欧洲梦,它永远遥不可及;现在是中国梦:我买你的一切,我也卖给你所有,我们一同致富。”
中国在追梦的同时庄严承诺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和平外交,永远不搞霸权主义,永远不称霸。中国不称霸,但也绝不允许其他任何国家或势力侵害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的探索与奋斗过程。中国梦有很漫长的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不能做盲目乐观之梦,中国进入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改革攻坚期,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不是坦途。中国梦要解决发展起来和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国梦任重道远,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探索与奋斗,也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