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指标分析

发展指标分析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首先选取若干指标,纵向分析浙江流通业发展指标的情况。表4-1 浙江省流通业发展指标续 表资料来源:历年《浙江统计年鉴》。因此,当前浙江居民的人均消费与人均储蓄现状对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图4-2 浙江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储蓄的比较
发展指标分析_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一、发展指标分析

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状况、即期消费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节首先选取若干指标,纵向分析浙江流通业发展指标的情况。在指标上选取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流通业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市场贸易成交额(按1978年不变价,见表4-1)以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储蓄的情况(按1978年不变价,见图4-2)。

表4-1 浙江省流通业发展指标

img9

续 表

img10

资料来源:历年《浙江统计年鉴》。

首先,表4-1显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0年人均177.39元,提高到2007年的3097.96元,年均增长率为11.17%,人均市场贸易成交额从1980年人均28.91元,提高到2007年的4648.91元,年均增长率为20.7%,说明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商贸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消费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市场贸易成交额高增速的主要原因有:(1)城市化的加快推进。近年来,随着浙江房地产新项目、新楼盘的不断增多,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大批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区,带动了城镇的消费。(2)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消费活力,再加上各类资格考试及培训的升温有力地促进了与教育相关的商品销售的急增。(3)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目前高档消费品已走入城镇居民家庭,老一代家电产品进入了大规模更新换代期,家电以旧换新试点政策更激发了城镇家电市场更新换代及消费升级,再加上新品迭出,使家用电器产品销售保持持续增长。(4)假日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商贸、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不失时机地挖掘节假日消费增长点,积极扩大销售,使假日消费成为近年来市场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次,图4-1显示了流通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快速增长,1981—2007年,流通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从4.78元上升到480.37元,年均增速达到19.4%,通过增加投资,扩大了流通业规模,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点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经营雷同、流通企业低效率及过度竞争等问题,导致流通业结构失调,既浪费了资源又制约了流通业的发展。

img11

图4-1 浙江省人均流通业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元)

图4-2显示了浙江省从1980年到2007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与人均储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浙江省1980—1995年间人均消费大于人均储蓄,从1996年开始,人均储蓄大于人均消费,到2007年,人均储蓄是人均消费的1.75倍。说明随着收入多元化的趋势和就业风险的增加,居民收入的稳定性减弱,人们消费心理中的防范风险意识必然增强,储蓄倾向大大强于消费倾向,由此造成的需求不足使流通领域中供过于求商品的比重逐年增加。消费无论是在商业流通发展的历史演进中,还是对新兴商业业态的崛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因此,当前浙江居民的人均消费与人均储蓄现状对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img12

图4-2 浙江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储蓄的比较(单位: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