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夏交通工具——畜力车辆
(一)六根棍
六根棍指新中国成立初期盛行于新疆伊宁、塔城等地的俄式轻便四轮马车,是塔塔尔族从伏尔加河流域引进的一种传统交通工具。这种车辆因为车架是由六根碗口粗细的圆木棍组合而成,故被人们俗称为“六根棍”。这类马车由于车身轻、车座低、时速快、行驶转弯灵活方便、乘坐舒坦、造型美观等优点,在新疆各民族中迅速普及,成为近代新疆最主要的拉乘交通工具。此车载客可达10人,时速为20多公里,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稍讲究的六根棍,车架上铺有毛毡、地毯,车座四角竖有四根木杆,顶部罩着有花纹的彩色篷布,用以遮阳防雨;车身后支有挡泥板,上面置放舒适松软的靠垫,人坐其上较舒服。有条件的塔塔尔人还在马匹套具上下工夫,用上好的牛皮制成垫褥、辔头、面罩、肚带、缰绳,并在主要部位镶嵌闪闪发光的铆钉;马肩部扛车辕处,有雕刻漆画的弓形木架,造型优美、色泽鲜明;马头上常系美丽的彩色缨穗;马身悬挂有几十个核桃大小的铜铃,显得典雅、华贵。人们来到塔塔尔族居住区,经常能听到清脆的马蹄声与铜铃声,知情人常常微笑着自动让开路,为的是让单车或排成长蛇阵的六根棍顺利通过,有时还与车上的塔塔尔人呼应作答,甚至伴着车上的奏乐声而快乐地对歌唱曲。
除了“六根棍”外,在历史上塔塔尔人还使用过其他不同类型的车辆,如“帕易吐尼车”“勒勒车”“高轮车”“槽子车”与“牛车”“骆驼车”等,它们均与塔塔尔先民的游牧、狩猎生活紧密相关。
(二)帕易吐尼车
塔塔尔语称“paugtun”(音同帕易吐尼布),是用两匹马牵引的“贵族马车”,汉语称“皮包车”。设四个车轮,前面两个车轮小,后面两个车轮大。车身分两部分,前面是吆车的座位,后面部分是车厢,内设双人坐包,是主体部分。这种车适合在城市马路上行驶,运行时较平稳,人坐其上较舒服。
(三)勒勒车
勒勒车亦称“辘轳车”“罗罗车”“来来车”,以桦木或榆木制成,双轮,轴径如椽,做工粗笨,但坚固耐用,适合于在山地、戈壁、草原行驶,故有“草上飞”之称。在荒野上勒勒车常常首尾相连,连贯而行,只需一个车夫吆赶,一串勒勒车就可悠然自得前行。
(四)高轮车
高轮车亦称“高车”或“大车”。因其车身高、车轮大,所以便于在沙漠中行走。
(五)槽子车
槽子车由于车身狭长,车座如同深槽而得名,此车主要用于装载运送货物。
牛车、骆驼车等都是根据不同畜力而得名。
二、冬季交通工具——雪橇
春夏秋季道路通畅,塔塔尔人所用的交通工具为各种畜力车辆,冰封雪冻的寒冬腊月则改换为雪橇。此种冬季使用的交通工具历史上被称为“木马”,如《新唐书·黠戛斯传》介绍突厥与鞑靼人所用此物时云:“桦皮覆室,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北方各民族使用的雪橇根据外形与功能可分为小雪橇与大雪橇。
(一)小雪橇
小雪橇,亦称滑雪板,其形长而弯曲,两端上翘,长约四五尺,系于双足,乘者双手持长竿行走于冰雪之上,快如奔马,尤其在雪岭冰丘上更是迅如闪电。
(二)大雪橇
大雪橇,亦称爬犁,可分为狗拉雪橇与马拉雪橇。
1.狗拉雪橇
狗拉雪橇制法简便,将两根10尺左右的桦树或榆木两端砍修,弯成弓形,使前后稍微上翘,两边各有两根立柱与四根横撑连为一体,上面再铺树木枝条与毡褥,既可坐人亦能运载货物。此种雪橇轻便快捷,一般用5~10只狗牵引,多行驶于平坦雪路与河床冰道。
2.马拉雪橇
马拉雪橇是塔塔尔人日常生活中利用最普遍的传统交通工具,其外形除了没有4个车轮外,其他部位与马拉六根棍车并无二致。马拉雪橇较之狗拉雪橇体积大得多,两根触地的滑板为减少摩擦力而镶嵌有金属品,一般为长条铁皮。数根横木组成的支撑架后设有齐腰的木制靠背,乘坐其上宽敞而舒适。牵引雪橇的役马高大威武而精神抖擞,身披皮制套具,头戴彩色缨穗,颈系锃亮铜铃。雪地冰道上,一路马蹄笃笃,铃声叮当,场面壮观而和谐。
此外,在塔塔尔族民间还有一种用铁条弯曲焊接而成的人拉雪橇,体积虽小,但造型异常美观,富有装饰性。此种雪橇前部制成各种图案。其铁架上铺设几块木板,或装置木箱,以供装物之用。身着彩装、欢歌笑语的塔塔尔族儿童乘坐此种雪橇嬉戏游玩,别有一番情趣。
小彐橇,亦称“小爬犁”,是由钢筋条焊接而成的,是塔塔尔族儿童上学、放学时单人乘坐的简易工具。它不用畜力牵引,而是靠乘坐者腰部推冲力而滑行于马路冰面之上的。在行程中有时还利用坡度滑行提高速度。因此,这种雪橇又成为塔塔尔族儿童喜欢的一种冬季玩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