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宗教礼俗

其他宗教礼俗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宗教和新兴的宗教构成了东盟地区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东盟地区的宗祠和庙堂也是儒教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宗祠和庙堂进行敬天、崇祖、尊圣是儒教常见的仪式。东盟一些国家建有众多宗庙,有名的如越南国家孔庙、印尼的泗水文庙。在东盟地区,主要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印度人信仰锡克教。
其他宗教礼俗_东盟国家礼仪与民俗文化

在东盟,除了占据主流地位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之外,还有儒教、道教、孔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德教、高台教、和好教、锡克教等其他非主流的宗教。它们拥有一定数量的信徒,在此地区也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传统的宗教和新兴的宗教构成了东盟地区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

一、儒教

东盟地区拥有众多的华人,在宗教文化方面,儒释道三教是华人的主要宗教信仰。其中,儒教,又叫孔教、名教、礼教、先王之教等,由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的华人世代传承。

儒教的重要教规是所谓的“八诚规”:诚信皇天、诚尊厥德、诚立明命、诚知鬼神、诚养孝思、诚顺木铎、诚钦四书、诚行大道。儒教的哲学思想为中庸之道,人生需遵守五常、五伦、八德,仁与忠。

东盟地区的儒教早期的组织以教会的形式出现。如印尼的中华会馆、孔教总会,马来西亚的三宝垄教会、新马德教会、马六甲孔教会,新加坡的南洋孔教会、中华商务总会、孔庙学堂董事会等。

东盟地区的宗祠和庙堂也是儒教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宗祠和庙堂进行敬天、崇祖、尊圣是儒教常见的仪式。东盟一些国家建有众多宗庙,有名的如越南国家孔庙、印尼的泗水文庙。

儒教在越南影响深远。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历来重视儒教在社会民众思想意识方面的教化。越南各地区除了建有许多孔庙之外,还建有纪念大儒的祠庙,以孔子命名的路名以及孔子像。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儒教文化之外,还有在思想文化教育、家庭伦理道德、人们行为处事准则等无形的惯习文化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儒教的烙印。

二、道教

与儒教一样,道教也是源自于中国。大约在公元2世纪,道教由中国传入东盟。尔后,随着大量侨民的移入,道教逐渐播散开来,信仰的人也逐渐增多。信仰道教的人主要是集中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较多的地区,其他诸如越南、柬埔寨等较早传入道教的地区也有一些信众。

道教,也称为玄门、道门、黄老等,以“道”为最高信仰,追求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贵生济世。道教崇拜多神,太上老君为教主,重要的神仙有三清、六御、财神、吕祖、妈祖等,重要的经典有《道德经》等。

东盟地区的华人的道教信仰与儒教信仰、佛教信仰融为一体,往往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所以,在此地区的道教庙宇里面,除了供奉常见的天后、关帝和大伯公神之外,也常常见到孔子、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灶君等神。

新加坡的华人接近99%是道教信徒。新加坡的道教组织众多,例如新加坡道教总会、新加坡三清道教会、新加坡茅山德学道教会、星洲金榜山亭天后会、圣宝坛等。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为新加坡道教节,该日庆祝道教教主太上老君诞辰。新加坡的道教活动,除了弘扬道教文化之外,还进行学习教育、社会服务、慈善福利等有意义的活动。

道教是马来西亚五大宗教之一,马来西亚的道教文化十分活跃。首都吉隆坡设有马来西亚道教组织联合会。马来西亚道教庙宇众多,例如,公元1673年修建的供奉关圣帝君的马六甲青云亭、吉隆坡的天后宫、沙捞越的永安亭等。马来西亚的福建人的道教节日拜天公和九皇爷诞十分隆重。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诞辰日。这一天,福建华人在家里摆香案举行拜天公仪式。拜祭过程十分神圣庄严,首先沐浴更新衣,奉上丰盛的供品,言行虔诚谨慎,保持整洁。有些家里还需要放一根大甘蔗以示感恩之意。马来西亚的槟城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拜祭九皇大帝之日。此日,当地的福建人要从初一到初九连续九天进行拜祭。南天宫是著名的九皇大帝庙。拜祭九皇大帝之日,信徒们需要穿上专门的白色中式斋戒服装,连续吃九天的斋菜。仪式的流程为挂高灯、接神,接元帅、犒赏军兵,过平安桥、过火坑,送神。

三、印度教、婆罗门教

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的吠陀教和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在东盟地区各国拥有为数不少的信众。

印度教大约在公元2世纪形成,是由婆罗门教衍生出来的新教。印度教信仰三大主神,其中最高神为主管创造世界的梵天,第二神为主管维持世界的毗湿奴,居第三位的神为主管破坏世界的湿婆。印度教的经典为《吠陀》《奥义书》《薄伽梵歌》等,主张因果轮回论,追求梵我如一的解脱境界。印度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除这几个种姓外还有最低级的贱民。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规定严密,种姓内的人只能按照神规定的种姓命运规定来生活,每个种姓有自己的阶层规定,不同种姓之间维持各自封闭的生活交往空间,高低贵贱分明。

在柬埔寨,印度教、婆罗门教对该国的影响深远。古代的柬埔寨统治者一直青睐印度教、婆罗门教。古代的柬埔寨人民崇拜湿婆神,君王被视为湿婆的化身。直到现在,柬埔寨国王依然被尊称为婆罗门教教主,王室的重大庆典活动由婆罗门教祭司主持。

婆罗门教、印度教在泰国影响同样深远。历史上的泰国皇朝都十分重视婆罗门教,而在泰国民间的老百姓也对此教十分信仰。今天泰国的印度教的信众多为居住在曼谷的印度侨民。曼谷建有一些印度教庙宇,有名的如毗湿奴神庙。此庙建于1950年,里面供奉着湿婆神、毗湿奴神、那莱神等众神,是一座具有印度建筑风格的三层建筑。

在印尼的巴厘岛,印度教、婆罗门教影响十分显见,大约有88% 的巴厘人信仰印度教。他们在饮食方面很讲究,吃饭前须要洗澡洁身,家人不可以聚在一起吃,吃饭不能用左手,不吃牛肉。在住的方面,他们也十分讲究“风水”,忌讳向西或朝海的下位方位。有名的巴厘斗鸡游戏,居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赌博活动,而是为了祭神。另外,巴厘岛有许多著名的印度教、婆罗门教建筑,例如百沙基陵庙、海神庙、圣泉庙等。这些建筑风景迷人,造型奇特,引人入胜。

四、锡克教

锡克教,是印度锡克族人信仰的宗教,并由他们带之到东盟地区的一种非主流宗教。“锡克”的意思是“门徒”,即是信仰锡克教的教徒的含义。在东盟地区,主要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印度人信仰锡克教。

公元1469年,拿纳克创立锡克教。锡克教融合了伊斯兰教苏菲派和印度教巴克塔派的思想。此教主张信仰一个神,反对偶像崇拜,提倡男女平等。

锡克教教徒的形象具有独树一帜的特色。锡克教教徒的典型形象是:一、蓄长头发,锡克教教徒认为头发是神圣的,长发象征睿智博学、勇敢刚毅;二、加梳发,锡克教教徒每天用发梳梳理头发,发梳象征干净整洁、清净自律;三、戴铁手镯,铁手镯戴在右手,为了培养永恒无限的锡克教精神,象征锡克教兄弟团结相爱;四、配短剑,锡克教教徒身上的短剑象征着自由和勇武;五、穿短衣裤,此衣着是为了与印度教教徒的长衣衫相区别,同时也提示锡克教教徒要防止邪念。另外,锡克教教徒还有一个显著的标志便是头上总是裹着一个头巾。对于锡克教教徒来说,头巾既可以保持头发整洁,又代表了锡克教教徒的尊贵和威严。

锡克教教徒的名字也颇有特点。男教徒的名字加上“辛格”,意思是狮子,表示勇敢无畏。而女教徒的名字加上“高尔”,表示美丽的公主之意。

锡克教教徒的衣着很讲究,但饮食却很自由,没有严格的戒律,不过大多教徒为素食主义者。锡克教庙宇不供奉神像,教徒去那里诵经,普罗大众也可以自由进入,里面随时准备了食物供大众食用。

锡克教教徒十分重视婚姻爱情和家庭。所以,锡克教教徒的结婚仪式十分讲究。婚礼前,新人的手和脚要纹上美丽的花纹。婚礼上须要朗诵经文,新郎披着粉红色披肩,手握披肩一端,另一端由新娘握着,象征彼此灵与肉的结合。

锡克教教徒的丧礼也有自己的特点。锡克教教徒去世后实行火葬。先在露天石灰台上放着木柴,然后把棺木放上去烧,骨灰先存放在锡克教寺庙,家属则在庙里祈祷,3天后取出骨灰撒向海里。

五、德教

德教,起源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后来流传于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等东盟地区华裔中的新兴宗教。1939年,一个叫杨瑞德的人在中国潮阳县创立了首个德教会—— 紫香阁。1940年,马贵德在朝阳家中创立第二个德教会—— 紫清阁。1942年,他在汕头潮安创立第三个德教会—— 紫和阁,接着同年在澄海创立第四个德教会紫澄阁。1944年,第五个德教会紫阳阁和第六个德教会紫雄阁由李怀德和马贵德分别创立。随后,众多的德教会阁相继创立,德教会得到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教会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开始逐步发展。1947年,林德悟在泰国曼谷创立紫辰阁和紫玄阁。1952年,他在曼谷景福寺创立紫真阁。同年,他和李怀德一起在新加坡创立紫新阁德教会。随后,紫昌阁、紫英阁、紫云阁、紫南阁、紫兴阁等相继创立。德教会在东盟地区不断兴起发展,华人信众也不断地增多。

德教会是一个融合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教义精神的民间宗教,其核心是宣扬道德教化,提出“道为宗,德为崇”的立教理念,主张五教同宗,诸善归一德,理想是建立大同世界。德教会教义宗旨之书是《德教意识》。《德教心典》为信徒念诵的经文。德教会尊奉的神众多,除了五大教教主之外,还有玉皇大帝、关圣帝,柳春芳、杨松筠、张玄同、吴梦吾四位掌教师尊、济公、吕纯阳祖等。

德教会是一个宗教组织,更是一个慈善机构。它一方面大力宣扬道德教化,一方面大力践行慈善福利事业,积极扶弱济贫、赠医施药、救灾拯难,真正将善义付诸实践。

六、高台教

高台教,又叫高云教,全称叫“大道三期普度教”,是除了佛教和天主教之外,越南的第三大宗教。越南高台教信众有两百多万人,主要是南部的京族农民。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也信仰高台教,高台教内部不断地分化,派别林立,如西宁派、天仙派、道整派、真理盟等。

高台教的创始人是吴文昭。此人曾做过法国殖民时期的富国岛的知府,在此期间参加扶鸾受到灵召,从此笃信神仙之道,他宣传受到“高台仙翁”圣人的昭示在越南创立高台教。法国殖民政府接受了此教信徒成立高台教的申请。1926年,高台教在越南西宁慈林寺举行成立仪式。

高台教的“高台”意思是神灵居住的最高宫殿,指的是最高的神,全称为“高台仙翁大菩萨诃萨”,简称“玉帝”或“上帝”,也就是中国道教里面的玉皇大帝。高台教糅合了儒释道和天主教、基督教的思想,它指出从古至今上帝三次普度了众生,现在是第三次,即由上帝建立超越一切宗教的高台教。为此,高台教信奉的神众多,五花八门,有拥有“天眼”总管一切的上帝,有佛教的佛陀、观音,有道教的太上老君、老子,有儒家的孔子,有基督教的摩西、耶稣,还有传奇人物关公、姜太公,政治人物孙中山、丘吉尔,以及作家和文学作品人物李白、雨果、莎士比亚、孙悟空、圣女贞德等。这体现了高台教的“万教大同”,建立博爱公平的大道世界的愿望。

分别象征人类精、气和神的花、酒和茶为高台教的供神之品。五炷香代表信徒的纯洁、省察、睿智、顿悟、解脱五洁。高台教的服饰颜色为红、黄、蓝三色,分别象征权威的儒教、德行的佛教、宽容的道教。高台教的信徒有两类,一类为上乘的出家人,他们是专职的神职人员,这些人严格按照教律修行,须要蓄发留须,独身。另一类信徒为下乘的在家修行人士,他们在家或者圣室遵守教义戒律,供奉拜祭诸神即可。

越南的西宁省是高台教的活动中心。这里有著名的高台教庙宇建筑—— 西宁圣堂,它融合了基督教教堂、中国古建筑和伊斯兰清真的建筑风格。每天早上和晚上,高台教在这里举行祈祷礼拜仪式,有众多的信徒参与。

七、和好教

和好教也是越南本土的新兴宗教。和好教是越南安江省新洲县和好村的一个叫黄楚数(又称黄楚富)的人创立的。黄楚数是具有神奇的色彩之人。此人家境较好,但自幼体弱多病,在求医过程之中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并参悟了越南宝山奇香派佛教的教义佛理。黄楚数一边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治病救人,一边向乡村父老传播他的和好教教义思想。

这个教派是从佛教的宝山奇香派分化出来的,所以它的教义与佛教有很多相同之处,主张佛教的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尊崇祖先、父母和同胞,尊重佛、法、僧三宝,守五戒,主张学佛和修行并行。不过,和好教与佛教不同的是,它不重视经典,不接受佛礼和修炼,不建佛寺,不供奉佛像,不主张严格的阶层分制。和好教强调内心的佛性修行,简化拜祭仪式,重视善行的实践。

在和好教斋日,信仰和好教的家庭会挂一块棕黄色的布以代替菩萨,供奉香花和干净的水,上香与否自由,早上和傍晚念诵两次“南无阿弥陀佛”和六字净土真言。和好教徒每月吃斋6到10天,可以不用终身斋戒,但虎、牛、猫、鼠的肉禁吃。

和好教创立伊始,受到很多农民的欢迎,后来该教不断发展,到今天信徒大约有120多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